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7305)

作品数:15 被引量:179H指数:7
相关作者:陶春辉邓显明刘为勇李怀明张国堙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海底
  • 4篇热液
  • 4篇热液区
  • 4篇硫化物
  • 2篇大洋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硫化物
  • 2篇洋脊
  • 2篇正演
  • 2篇热液系统
  • 2篇西南印度洋
  • 2篇南印度洋
  • 2篇金属硫化物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海底地形
  • 2篇海底热液
  • 2篇海底热液活动

机构

  • 1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温州科技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2篇陶春辉
  • 4篇邓显明
  • 4篇吴涛
  • 4篇李怀明
  • 3篇刘为勇
  • 2篇戴黎明
  • 2篇张国堙
  • 2篇李三忠
  • 2篇索艳慧
  • 2篇何拥华
  • 2篇余珊
  • 2篇赵淑娟
  • 2篇韩沉花
  • 2篇丘磊
  • 2篇张臻
  • 1篇李守军
  • 1篇金翔龙
  • 1篇叶瑛
  • 1篇张富元
  • 1篇邓涵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机器人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Scienc...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鸟巢”海底丘--我国第一个国际海底地形命名支撑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国际海底地形命名分委会(SCUFN,Sub-Committee on Undersea Feature Names)以不涉及国家间的主权争端为原则,开展全部或者主体(50%以上)位于领海以外的海底地形特征命名的审议工作.提案申请的地形名称一经采纳,
陶春辉李守军宋成兵程永寿杨春国何拥华周洋邓显明高金耀丘磊
关键词:地形海底主权争端审议工作
西南印度洋构造地貌与构造过程被引量:14
2015年
本文基于海底水深数据,制定了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新的海底构造地貌划分原则,将西南印度洋划分为7级构造地貌单元;并以该洋中脊中段的Discovery II和Gallieni转换断层之间及其邻区的海底构造地貌特征为依据,将其与该区断裂演化、分段性、分段拓展机制、中央裂谷形成过程、脊–柱相互作用和洋中脊跃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洋中脊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构造地貌单元(即洋中脊的一级分段),从西向东被Andrew Bain和Prince Edwards、Discovery II以及Gallieni转换断层依次分割,分别反映为强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的扩张脊、弱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的扩张脊和正常超慢速扩张脊的地貌类型。每个三级分段可进一步划分为3~4个四级分段,本文仅侧重Discovery II和Gallieni转换断层间洋中脊四到七级的4个级别分段划分(即洋中脊的四级构造地貌单元再划分为3级)。其中,第七级构造地貌单元分别为侧列式裂谷(剪切带)、雁列式裂谷、横断层带等构造分割。该段洋中脊先后受 Marion、Crozet、Madagascar 等热点或海台的影响,经历了3次洋中脊跃迁,时间大致分别为80 Ma,60 Ma和40 Ma,该过程与冈瓦纳大陆裂解以来的大洋演化有关。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20 Ma以来的西南印度洋洋中脊轴部的周期性拉分式断陷、多米诺式箕状断陷、地堑式断陷和海洋核杂岩等构造过程。
李三忠索艳慧余珊赵淑娟戴黎明曹花花张臻刘为勇张国堙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转换断层分段性构造地貌
印度洋构造过程重建与成矿模式: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的启示被引量:10
2015年
印度洋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演化,其中3次重大的三联点和洋中脊跃迁、板块重组对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Gplates板块重建技术和古水深数据,并融合前人热点和年代学研究结果,重点探讨了120 Ma、90 Ma、84 Ma、65 Ma、40 Ma、24 Ma和15 Ma发生在印度洋的重大构造事件,讨论了这些构造事件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构造特征上的关联,探讨了西南印度洋不同演化阶段的两种海底热液成矿模式,即早期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相关的热点成矿模式和后期海洋核杂岩相关的湿点成矿模式。
李三忠索艳慧刘鑫赵淑娟余珊戴黎明许立青张臻刘为勇李怀明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成矿
Niao Chao Hill——Study of supporting techniques for China’s first international undersea feature name
2012年
In recent years, Sub-Committee on Undersea Feature Names (SCUFN) has been conducting deliberations on naming undersea features that are entirely or mainly (more than 50%) outside the external limits of the territorial sea,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not involving sovereignty dispute between countries.
TAO ChunHuiLI ShouJunSONG ChengBingCHENG YongShouYANG ChunGuoHE YongHuaZHOU YangDENG XianMingGAO JinYaoQIU Lei
关键词:国际海底地物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polymetallic sulfide exploration on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被引量:25
2014年
Polymetallic sulfide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s,which ar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otential seabed mineral resources for their high grade of precious metal elements such as Cu,Zn,Pb,Au,and Ag.Since2007,there are four China dayang cruises(CDCs)with eight legs totally,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polymetallic sulfides on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SWIR),and eight hydrothermal vents have been found.In2011,the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COMRA)and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signed a 15-year contract for exploration for polymetallic sulfides located on the SWIR between 46°S and 53°S.The area allocated to the COMRA is approximately 10,000 km2.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about hydrothermal activity of the SWIR by the CDCs.As for the sulfides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some aspects should be emphasized,such a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ulfide mineralization on the SWIR,prospecting methods of inactive and buried sulfide deposits,sulfides resources assessment method,and the nearbottom sulfide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Chunhui TaoHuaiming LiXiaobing JinJianping ZhouTao WuYonghua HeXianming DengChunhua GuGuoyin ZhangWeiyong Liu
关键词:多金属硫化物海底热液活动大洋矿产资源洋中脊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BISQ模型多参数反演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BISQ模型反演在油气资源与海洋地震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实用价值.为解决具高维参数与多峰值的BISQ模型参数反演问题,本文在传统的遗传算法基础上添加插入了全局保优机制、Boltzmann生存机制、小生境之DC漂移技术和群体灾变等方法与技术,使改进组合的遗传算法能在高维参数与多峰值的反问题中搜索得到全局最优解.结合海底多频原位沉积物声学测量数据,应用本文方法,得到了与声波传播速度相似性最优模型的各参数值,效果明显.
吴涛李红星陶春辉顾春华
关键词:遗传算法多参数反演灾变
台湾龟山岛东南部海域白色热泉特征分析
2014年
海底热液活动及其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是海洋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海底热液喷口环境的物理化学参数,尤其是浅水型热液,会受到潮汐变化的影响。台湾龟山岛靠近冲绳海槽南端分布有多处浅水型热液喷口(<30m)。2010年5月,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对该海域实施了联合考察,利用电化学传感器获得了低温热液喷口(24.834 14°N,121.961 91°E)连续87h的温度和pH现场观测数据。基于Morlet复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浅水型热液喷口的温度和pH现场观测时间序列的变化周期,并通过与当地潮汐记录数据作比较,获得了其与潮汐信号之间的潜在关系,证实了潮汐变化是海底白色热泉喷口物理化学参数现场观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温度和pH现场观测数据经Morlet复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分别存在规律的12.9h和12.5h变化周期,并且温度的小波系数在准半日周期尺度与潮汐高度呈负相关变化,相关系数为-0.89;pH的小波系数情况相反,相关系数为0.76。
韩沉花叶瑛潘依雯秦华伟
关键词:海底热泉酸碱度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自然电位观测方式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海洋自然电位法可以探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位置和轮廓。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进行水平观测和垂直观测,本文对这两种观测方式的探测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观测异常大,对矿体的横向分辨率高。但在进行垂直观测时,电极离底低,工作风险大。所以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式。另外,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电极对会偏离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将导致异常结果发生变化,因此在数据资料处理与解释过程中要注意。本文可以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自然电位调查提供参考。
汪建军陶春辉王华军邓显明熊威李泽
关键词:数值模拟
西南印度洋脊49.6°E热液区热液产物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X射线荧光法和ICP-MS等方法对取自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脊(SWIR)49.6°E热液区的热液产物和玄武岩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与亏损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比,研究区玄武岩样品的主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偏碱性,而微量元素对比表明该区玄武岩明显富集Pb元素;(2)对热液产物的综合分析表明这些样品多为Fe-Si-Mn氧羟化物且都为热液来源;(3)热液产物的∑REE含量介于玄武岩和海水之间,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均表现出Eu正异常和轻稀土(LREE)富集的特征。另外,本研究还表明,利用玄武岩和热液产物地球化学指标不仅能够模拟出以热液喷口为中心的元素地球化学晕,而且能反映出热液活动的影响范围。
王振波武光海韩沉花
关键词:玄武岩
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发展探讨被引量:49
2013年
首先,分析了海洋探测技术与工程装备在海洋开发与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安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科学进步四个方面的战略需求.其次,对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指明了发展趋势.最后,对比我国现有发展基础,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与保障措施.
朱心科金翔龙陶春辉初凤友赵建如李一平
关键词:海洋观测海洋采矿潜水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