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605)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康利涛刘铁军张拯高峰董丽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极
  • 4篇电极材料
  • 4篇电容
  • 3篇电容器
  • 3篇超级电容
  • 3篇超级电容器
  • 1篇电池
  • 1篇亚微米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酯
  • 1篇遮蔽性能
  • 1篇熔盐法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合成
  • 1篇燃烧法
  • 1篇燃烧法制备
  • 1篇热合成
  • 1篇锂离子

机构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太原工业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作者

  • 6篇康利涛
  • 3篇刘铁军
  • 2篇李影
  • 2篇董丽
  • 2篇高峰
  • 2篇张拯
  • 1篇白改玲
  • 1篇陈石
  • 1篇王琨
  • 1篇朱玉婷
  • 1篇卫爱丽
  • 1篇梁伟
  • 1篇田真
  • 1篇徐文艾
  • 1篇王圣清

传媒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将锂离子电池材料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可减小充放电过程中Li+迁移距离及电极材料的相对膨胀率,是一种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手段。但是,纳米化也会带来导电率低、表面副反应活性高、团聚倾向大等明显缺点。在负极活性材料中引入导电复合相,可以有效提升材料体系的导电性、储锂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是解决现有技术难题的有效突破口之一。对近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关注几种热点负极材料及其新型微结构的设计、实现与性能优化研究。以可控制备工艺为主线,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张拯崔芒伟蒋海炜高峰田真朱玉婷冉娜妮康利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材料
溶液燃烧法制备纳米Fe_2O_3/C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被引量:1
2015年
以硝酸铁[Fe(NO3)3·9H2O,氧化剂]、柠檬酸(C6H8O7·H2O,燃料)和硝酸铵(NH4NO3,助燃剂)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采用溶液燃烧法(350℃,30min)一步合成纳米Fe2O3/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柠檬酸的用量可以引入原位碳及改变产物中Fe2O3相的组成。运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SEM和TEM技术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Fe2O3/C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2O3/C产物中,Fe2O3为α-Fe2O3和γ-Fe2O3的混合相,当硝酸铁和柠檬酸的摩尔比为6∶8时,合成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原位碳均匀分布在Fe2O3纳米颗粒的周围;在1mol/L KOH溶液中,电位窗口-1-0V(vs.SCE)时,Fe2O3/C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倍率和循环特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7%),在电流密度为1A/g时,其比电容为148.4F/g。
李培养白改玲刘铁军李影邓加春康利涛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7年
以高锰酸钾与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85℃温和条件下制得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并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碳(C)材料合成了MnO_2/C复合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MnO_2在1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12F/g;而添加了2.5mL碳材料的MnO_2/C复合电极材料的比电容达到358F/g;当电流密度增加到4A/g时,MnO_2/C复合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仍达到234F/g。
徐文艾崔芒伟王圣清蒋海炜康利涛
关键词:高锰酸钾乙酸乙酯MNO2超级电容器
水热法制备(NH_4)_xWO_(3-y)和WO_3·1/3H_2O: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本工作研究了水热法制备钨系氧化物过程中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100℃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为纳米六方相铵钨青铜(NH4)xWO3-y。随着水热温度升高(140和180℃),部分六方相(NH4)xWO3-y逐步转变为正交相三氧化钨WO3·1/3H2O,形成两相共存产物。SEM和TEM分析证实(NH4)xWO3-y和WO3·1/3H2O粒子均为沿[001]方向(c轴)生长的短棒状单晶,随水热反应进行它们会通过取向融并(oriented attachment)方式进一步长大。结构分析同时证实,棒状晶的物相与其尺寸存在明显联系,纳米尺寸的棒状晶为六方(NH4)xWO3-y相,而微米尺寸的棒状晶为正交WO3·1/3H2O相。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表面能控制的六方相(NH4)xWO3-y向正交相WO3·1/3H2O相转变机理。光学性能测量表明,100℃制备的六方相(NH4)xWO3-y样品可以很好的遮蔽近红外光(遮蔽率:74.5%),同时保持高可见光透过率(67.6%)。
王琨康利涛陈石董丽梁伟高峰
关键词:反应温度
熔盐法制备亚微米Co_3O_4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被引量:5
2015年
以Co(NO3)2·6H2O为原料,在280℃下,采用简单的熔盐法合成了亚微米Co3O4。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境(SEM)对产物的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测试了亚微米Co3O4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6 mol/L KOH溶液中,保温时间为3 h时,Co3O4亚微米颗粒的比电容最高,在0.4 A/g充放电电流密度下放电比电容为187 F/g,并且在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比电容保持首次电容的51.4%。
张拯刘铁军邓加春何定增康利涛蒋海炜
关键词:熔盐法CO3O4超级电容器
溶剂热合成Co(OH)_2/活性炭复合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Co(NO3)2·6H2O,CO(NH2)2和活性炭(AC)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Co(OH)2/AC复合电极材料。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显示,产物是约为2μm无定形的Co(OH)2薄片状粒子与AC颗粒复合。电化学测试表明,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 A·g-1时,电极材料的比电容达301F·g-1,倍率特性良好(164 F·g-1,20 A·g-1);比电容值比AC和Co(OH)2分别提高了89%和35%。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提升源自于高导电性活性炭和高赝电容比容量Co(OH)2间的协同作用。
董丽李影刘铁军卫爱丽康利涛
关键词:CO(OH)2溶剂热比电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