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CPF08005)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光友王帅余星明邓家波牛李丽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动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熊猫足螨副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熊猫足螨(Chorioptes panda)是大熊猫体表最常见的寄生虫。采用RT-PCR方法从熊猫足螨总RNA中首次扩增出大熊猫足螨的副肌球蛋白全基因序列,该基因全长为2628bp(Gen Bank登录号为EU54365...
- 严慧娟杨光友
- 文献传递
- 似蚓蛔虫Al-Ag2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表达蛋的免疫保护研究
- 利用RT-PCR方法将来自于黑猩猩和人的似蚓蛔虫Al-Ag2基因扩增产物克隆人pMD18-T载体并进行测序,测得扩增片段长度均为550 bp。似蚓蛔虫黑猩猩株和人源Al-Ag2基因与猪蛔虫L2R37基因(AB089179...
- 何光志牛李丽杨光友邓家波王帅余星明汪涛古小彬陈维刚
- 文献传递
- 西氏贝蛔虫Bs-Ag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研究
- 采用RT-PCR技术从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成虫和2期幼虫的RNA中扩增出Bs-Ag1基因,经测序并通过BLAST分析发现,测得扩增片段长度为530 bp,与猪蛔虫的L2R59基因(AB057441)同源性达92%。将构建的p...
- 何光志汪涛杨光友张志和王成东
- 文献传递
- 基于ND1基因分析大熊猫等8种野生哺乳动物寄生蛔虫的系统进化关系
- 为了进一步探讨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马熊、四川黑熊、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蛔虫的系统发生关系,测定了这8种野生哺乳动物体内蛔虫的ND1基因的部分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小熊猫及4种熊科动物体内...
- 何光志牛李丽杨光友邓家波王帅余星明汪涛古小彬陈维刚
- 文献传递
- 似蚓蛔虫Al-Ag1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表达蛋白的免疫保护研究
- 采用RT-PCR分别扩增出了来自于黑猩猩和人的似蚓蛔虫Al-Ag1基因,扩增产物克隆人pMD18-T载体并进行测序,测得扩增片段长度均为530bp。通过BLAST分析,似蚓蛔虫黑猩猩株Al-Ag1基因与猪蛔虫L2R59
- 何光志牛李丽杨光友邓家波王帅余星明汪涛古小彬陈维刚
- 文献传递
- 川西猕猴胃肠道寄生虫的调查
- 采用循序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川西地区(甘孜州的九龙县、小金县、绵阳市北川县和雅安市汉源县)野外捕获的714只川西猕猴进行了胃肠道寄生虫的检查。共检测出10种胃肠道寄生虫,分别为Entamoeba spp.(49.3%...
- 汪涛杨光友
- 文献传递
-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珍稀动物蛔虫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蛔虫;寄生在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的蛔虫为蛔属蛔虫。分析结果提示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 何光志牛李丽杨光友邓家波王帅余星明汪涛古小彬陈维刚
- 关键词:大熊猫蛔虫协同进化
- 应用ITS-2基因对小熊猫源恶丝虫虫种的鉴定被引量:2
- 2009年
- 为探讨采自小熊猫的恶丝虫虫种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四川雅安地区犬源犬恶丝虫和成都及重庆两地小熊猫源恶丝虫的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犬源犬恶丝虫和小熊猫源恶丝虫与来自中国台湾、印度的犬恶丝虫的ITS-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0%-100%。同时,构建的NJ树和MP树均显示不同宿主和不同地区的犬恶丝虫和小熊猫源恶丝虫聚类形成一个支系。表明,小熊猫源恶丝虫应为犬恶丝虫,而前苏联学者定名的小熊猫恶丝虫应为犬恶丝虫的同物异名虫种。
- 费宇翔黄红松杨光友张志和王成东杨智兰景超罗娌刘礼
- 关键词:犬恶丝虫小熊猫
-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线粒体COXⅠ和COXⅡ基因的序列分析
-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马熊、四川黑熊、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12
- 汪涛牛李丽杨光友邓家波王帅余星明何光志古小彬陈维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