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中德国际合作项目(2007DFB20380)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莹张经朱卓毅林晶田丽欣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部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沿岸地下水排放通量被引量:3
- 2009年
- 海岸带地区,陆源物质由近岸向沿岸海洋输送的途径有很多,而在一些海岸或海湾,其中较普遍的一个过程就是海底地下水排放。它是发生在沿岸地区与毗邻海洋之间的又一个重要的陆海相互作用过程。目前,通过水文、直接测量和地球化学示踪法研究地下水排放的例子有很多,但对其进行定量估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主要介绍镭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以海南东北部沿岸水域中镭同位素数据为例,计算得到相应的地下水排放通量为5.4×10-4dm3/(d.cm2)。
- 苏妮张磊张耀玲杜金洲
- 关键词:陆源物质镭同位素
- 海南八门湾红树林柱状沉积物中有机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降解被引量:5
- 2011年
- 对海南岛红树林柱样中有机生物标志物等生物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树林中有机碳(OC)与总氮(TN)比值范围为5.35—7.47,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范围为?25‰—?22.9‰。脂肪酸与正构烷烃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7.8—21.8μg.g?1(干重)和3.2—25μg.g?1(干重)。在表层沉积物中,红树林植物、细菌与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各占总脂肪酸的25.4%、12.9%和7.5%,结合较低的OC/TN比值和较高的δ13C值,表征了当地微生物和外源浮游植物的有机质贡献。各类脂肪酸在柱样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特征: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优先被降解,而长链脂肪酸(LCFAs)则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降解。碳优势指数(CPI)和平均碳链长度(ACL)显示,埋藏深度越深,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改造程度越大。
- 孙蕴婕吴莹张经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降解红树林
- 基于光合色素的海南八门湾及其毗邻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类群组成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根据2010年4月(春季)、2011年8月(夏季)在海南八门湾及其毗邻水域的采样调查,采用CHEMTAX化学分类法对该区域的表层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类群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生物量由湾内向外海增大,最高值出现在文昌河入八门湾处,金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生物量与溶解无机氮(DIN)、SiO_3^(2-)、PO_4^(3-)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比值(N∶P,Si∶N)相关性不明显,硅藻与P显著正相关。夏季,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小,最高值出现在文教河,蓝藻、金藻、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与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之间存在相关性。生物量与SiO_2-3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绿藻与N∶P比呈正相关关系,绿藻还同时与N正相关,硅藻与Si∶N比正相关。
- 李明王焱胡俊张国森朱卓毅吴莹张经
- 关键词:浮游藻类光合色素高效液相色谱
- 冬季海南省东北部河流及近岸海区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9
- 2010年
- 2006年12月在海南省东北部河流万泉河和文昌河以及周边的红树林和珊瑚礁体系采集水样,测定其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结果表明,万泉河水体中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和39.7μmol·L-1;文昌河水体中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则为133.0和47.4μmol·L-1,其周边红树林水体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4.1和27.9μmol·L-1;珊瑚礁周边水体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6.3和22.4μmol·L-1。文昌河周边的养殖活动及红树林水体对该河流中的高DOC和POC可能有显著贡献,且文昌河POC%与TSM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2=0.71,n=9)。万泉河、文昌河和珊瑚礁周边水体POC/Chla的比值分别介于72—312、43—196、122.5—334。估算浮游植物对万泉河、文昌河和珊瑚礁周边水体POC的贡献量分别为34%、45%、38%。
- 田丽欣吴莹林晶朱卓毅张经
- 关键词:河流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