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27)

作品数:14 被引量:183H指数:6
相关作者:谢祖军苏金蓉王晓山尹利文郑秀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4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4篇震源机制解
  • 4篇S波
  • 3篇发震
  • 3篇发震构造
  • 2篇余震
  • 2篇震源深度
  • 2篇九江-瑞昌5...
  • 2篇各向异性
  • 2篇P波
  • 1篇等震线
  • 1篇地壳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精定位
  • 1篇地震精确定位
  • 1篇地震迁移
  • 1篇地震序列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3篇谢祖军
  • 2篇王晓山
  • 2篇苏金蓉
  • 1篇赵博
  • 1篇苗春兰
  • 1篇张勇
  • 1篇郑勇
  • 1篇郑秀芬
  • 1篇尹利文
  • 1篇石玉涛
  • 1篇靳玉科
  • 1篇吕坚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江-瑞昌5.7级地震烈度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作为一个中强地震,其造成的损失和极震区面积之大确实罕见,为一典型的小震大灾现象。本文利用大量现场第一手资料,并从场地条件、地形地貌与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这次等震线的划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曾新福汤兰荣卢福水江春亮毛华
关键词:烈度等震线地质构造
赣西北地区P波S波随频率衰减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2009-01—2013-05月发生在赣西北地区的233次M L≥1.0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了阳新台、九江台、修水台、高安台、宜春台的P波S波的衰减,结果显示,除修水台最佳流逝时间约为60 s外,其他四个台站的最佳流逝时间为30 s左右;九江-瑞昌震区内平均P波和S波的Q值分别为:Q P(f)=(15.97±1.87)f(1.66±0.06)和Q S(f)=(25.27±1.90)f(1.15±0.04)。
董非非汤兰荣潘林山王敏
关键词:地震波尾波归一化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与区域强震危险性被引量:23
2012年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4.6级主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深度震相sPg、PmP和sPmP对主震震源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确定,随后探讨了这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结果显示: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2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0°,倾角86°,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299°,倾角79°,滑动角-4°,发震构造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往震区延伸隐伏的瑞昌—武穴断裂;本次地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断块东部,所在区域的5.5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成组活动特征,近期显著地震集中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南段及其分支断裂上,地震能量有加速释放的趋势,未来十年左右该区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强震的可能性.
吕坚曾文敬谢祖军曾新福张勇邓辉胡睿黎斌李雨泽
应力诱导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被引量:3
2012年
主要讨论了应力变化如何影响各向异性介质中波速度的问题。推导了一般各向异性介质在初始应力下的Christoffel方程,得到介质中3种波的相速度和初始应力的关系表达式;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单轴应力能够诱导各向异性,当施加单轴应力时,速度在沿应力的方向增加最大,在垂直应力的方向增加最小,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一致;用Christoffel方程的数值解模拟在3种对称情况下的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初始应力对波速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初始应力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速度的影响,随着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速度越慢,影响越大。
董非非邓辉郑斌
关键词:应力场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余震的S波分裂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在九江-瑞昌MS5.7地震震中附近架设的丁家山台(DJS)、狮子洞台(SZD)和武蛟台(WUJ)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余震进行了S波分裂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较小、台站附近断层分布复杂的丁家山台(DJS)的慢波时间延迟相对较大,快波偏振方向不太集中。台站附近断裂分布单一的武蛟台(WUJ)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角度相差约35°,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也不一致。台站附近无断层通过的狮子洞台(SZD)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接近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慢波时间延迟大小与震源深度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关系。
汤兰荣石玉涛曾新福郑斌赵博吕坚
关键词:九江-瑞昌地震S波分裂各向异性
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_s5.7、M_s5.6地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基于中国国家和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利用IRIS提供的远震记录深度震相(P、PP、SP)进一步确定了震源深度,最后结合地震序列分布、地震烈度分布和区域地质背景讨论了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彝良5.7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43°、倾角62°、滑动角149°,节面Ⅱ走向349°、倾角63°、滑动角32°;5.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41°、倾角37°、滑动角162°,节面Ⅱ走向346°、倾角79°、滑动角54°,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NE走向的石门断裂,震源矩心深度均为6km左右,表明地震的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地壳浅部,这也是导致震区严重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吕坚郑秀芬肖健谢祖军曾新福黎斌董非非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发震构造
赣南地区P波、S波随频率衰减关系研究
2015年
利用发生在赣南地区的183次ML≥1.0地震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对寻乌、安远和龙南3个台站的P波、S波品质因子QP和QS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寻乌(流逝时间35 s)和龙南台(流逝时间40 s)QP值较可靠且值相近,拟合平均值为QP(f)=(20.76+1.67)*f(1.03±0.04),寻乌台和安远台(流逝时间均为21 s)拟合平均值为QS(f)=(18.86+1.46)*f(0.84±0.04)。Q值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这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也和该地区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特征相符。
汤兰荣董非非曾新福项月文
关键词:Q值
“重复地震”在江西省及邻区测震台网定位精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江西及邻区测震台网记录的自2009年以来的662次地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267对重复地震对。利用其中至少3个台站记录到,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23对重复地震研究了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显示:赣南及邻区定位精度优于赣北及邻区,宜春地区定位精度较差。
董非非邓辉郑斌梁帅
关键词:重复地震
探讨水文、气象因素对九江台形变资料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九江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形变各测项受温度、降雨、气压和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年变动态较好的测项往往固体潮质量稍差、受降雨影响较小,且主要受控于洞温,而年变形态较差的测项往往受降雨影响明显;气压短期大幅波动对各测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位变幅较大时对大多数形变测项有显著影响。
曾新福汤兰荣牛在坡李超段莉莉
关键词:水管仪气象因素
华南地块及其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基于华南地块及其邻区609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0-2012年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波形互相关和叠加计算得到各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采用时频分析法提取出大量高质量的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周期6-50s的Rayleigh波相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周期6-10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壳中上部地质特征一致性较好,区域内的主要盆地和一些小尺度地堑和盆地呈现低速异常,造山带和褶皱带则呈现高相速度分布特征;周期20-30s的相速度分布以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和地壳厚度突变带为界,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东部地区则整体表现为高速异常,其中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的华南地块东部相对以北的华北地块东部而言具有相对更高的相速度,可能与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地块的构造演化存在差异有关;周期40-50s的相速度分布主要与下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有关,青藏高原东部因地壳厚度较厚表现为显著的低速异常,华北平原东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表现为相对的高低速相间分布,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表现为显著高速异常,体现这两个块体稳定的上地幔岩石圈特征.从不同周期的相速度分布来看,华南地块西边界南段在云南东部及附近地区,相速度分布与当前的块体边界划分不太相符,仍需要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相速度随着周期的增加存在"整体低速-盆地中部向外渐变高速-整体高速"的分布特点,反映了该盆地中部结晶基底和上地幔的高速.位于华北地块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上地壳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均匀性,下地壳-上地幔顶部可能存在高速异常体.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段和位于桂东南的广西加里东期花岗岩分布区域在一定的周期范围存在显著高速异常体,其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分析.
吕坚谢祖军郑勇查小惠胡睿曾新福
关键词:华南地块背景噪声地壳上地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