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49)

作品数:13 被引量:276H指数:9
相关作者:魏世强李光林青长乐木志坚潘声旺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动力学
  • 3篇解吸
  • 3篇胡敏酸
  • 3篇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有机物
  • 2篇植物修复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紫色土
  • 2篇污染
  • 2篇离子
  • 2篇腐殖酸
  • 1篇等温吸附
  • 1篇地球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性状
  • 1篇沿阶草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2篇魏世强
  • 4篇李光林
  • 3篇青长乐
  • 2篇黄玉明
  • 2篇木志坚
  • 2篇袁馨
  • 2篇潘声旺
  • 2篇王强
  • 1篇刘双营
  • 1篇江韬
  • 1篇王定勇
  • 1篇曹生宪
  • 1篇牟树森
  • 1篇肖广全
  • 1篇杨益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传媒

  • 4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Agricu...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镉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被引量:39
2004年
采用镉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镉在胡敏酸上的吸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 ,胡敏酸对镉的等温吸附规律与介质pH有关。当pH为 3 0 0和 3 50时符合Freundlich方程 ,当pH在 4 0 0~ 6 50之间更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 ;在pH为 3 0 0~ 6 50之间 ,吸附量与pH成显著正相关。温度升高吸附量降低 ,吸附热与反应介质的pH有关 ,pH升高 ,吸附反应放热增加 ;胡敏酸对镉的吸附作用力随介质pH改变发生较大变化 ,当pH为6 50时主要为配位基交换作用。胡敏酸对镉的吸附含有部分不释放氢的静电吸附 。
李光林魏世强青长乐
关键词:胡敏酸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纯化
重庆市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氧化法,研究比较重庆市6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1)采用KMnO4氧化法评价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应控制适宜的氧化剂浓度,KMnO4浓度<0.1mol/L时,主要氧化土壤中的易氧化有机组分,浓度为0.3mol/L的KMnO4可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能力差异,6种土壤有机质抗氧化能力高低顺序为缙云山黄壤腐殖层>紫色潮土>嘉陵江沿岸冲积土>灰棕潮土>矿质黄泥>灰棕紫泥紫色土。(2)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稳定性与pH、有机质含量、<0.001mm粘粒含量以及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特性在KMnO4高、低浓度时表现不同。(3)双氧水氧化法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土壤密度分级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灰棕潮土、紫色潮土和矿质黄泥均随酸度增大而提高;灰棕潮土和紫色潮土轻组有机质(LFOM)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重组有机质(HFOM);矿质黄泥和缙云山黄壤腐殖层LFOM和HFOM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农地土壤其有机质氧化率随酸度增加而连续提高,但林地土壤有机质氧化率变化幅度较小,均小于50%。
杨益江韬魏世强何仁江刘丽琼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抗氧化性
无定形氧化铁-胡敏酸复合胶体对Cu^(2+)的吸附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Cu2+选择电极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胡敏酸(HA)、无定形Fe2O3、HA-Fe2O3复合胶体对Cu2+的等温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3种胶体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均增大,有利于吸附的进行.HA和无定形Fe2O3等温吸附Cu2+的4种拟合方程中,Langmuir方程整体拟合效果最佳,其次为对数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Linear方程较差.HA-Fe2O3复合胶体等温吸附Cu2+的4种拟合方程均达到显著相关.在相同pH值条件下,无定形Fe2O3对Cu2+吸附量最小,复合胶体次之,HA胶体最大;而且,无定形Fe2O3和复合胶体的饱和吸附量之和小于HA胶体.
王强魏世强黄玉明
关键词:CU^2+等温吸附
The Removal and Remedi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in Soil by Mixed Cropping of Alfalfa and Rape被引量:19
2008年
The mechanisms and efficiencies of the removal and remedi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oils by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with rape (Brassica campestris) and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s in a greenhou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under mixed cropping of alfalfa and rape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ose under single cropping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were at 20.05-322.06 mg kg-1 and 20.24-321.42 mg kg-1,respectively. After 70 days plantation of crops,the contents of extractable PAHs in soils under mixed cropping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under single cropping. About 65.17-83.52% of phenanthrene and 60.09%-75.34% of pyrene was removed from the soils under mixed cropping,respectively,which were averagely 43.26 and 40.38% for phenanthrene,and 11.03 and 16.29% for pyren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single cropping. Alfalfa or rape did absorb and accumulate PAHs from the soils apparently;the PAHs concentrations in plants monotonic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PAHs concentrations in soil;the accumulations of PAHs in plants showed following sequence as roots > above parts,phenanthrene > pyrene and single cropping > mixed cropping at same contamination level.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veget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remediation of PAHs in soils,contributions of abiotic loss,plant uptake,accumulation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plant-microbial inter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hytoremediation. Thus plant-microbial interactions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for the remediation enhancement of soil PAHs pollution under mixed cropping models. Results suggested a feasibil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species phytoremedi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of PAHs,which may decrease accumulations of PAHs in crops and thus reduce their risks.
PAN Sheng-wang WEI Shi-qiang YUAN Xin CAO Sheng-xian
关键词:混合模型
腐殖酸对铜的吸附与解吸特征被引量:70
2003年
采用铜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铜在腐殖酸两组分(富里酸FA、胡敏酸HA)中的吸附-解吸特征,以及介质pH对这种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对铜的吸附量为FA>HA,吸附强度为HA>FA,解吸量FA-Cu>HA-Cu。腐殖酸两组分对铜的吸附,当介质pH为4.00~7.00时,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当pH<4.0时,符合Freundlich方程。FA、HA与铜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与介质pH有关,pH提高则条件稳定常数增大;但在低pH段和高pH段,其增长规律不一致,当4.00
李光林魏世强
关键词:腐殖酸解吸土壤性状
几种有机物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与吸附-解吸行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2
2003年
研究了天然有机物胡敏酸和富里酸 ,螯合剂EDTA和DTPA和四种简单有机酸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八种有机物均能显著促进镉从紫色土中的溶出。作用大小顺序为 :EDTA≥DTPA >柠檬酸 >胡敏酸 >草酸 >富里酸 >酒石酸≥水杨酸。有机物对土壤镉溶出和迁移的影响是其对土壤镉吸附和解吸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机物显著降低了紫色土对镉的吸附 ,其作用大小顺序与其对镉的溶出能力的相对大小顺序一致 ,同时也改变了吸附镉的解吸特性。有机物影响下 ,紫色土镉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双常数方程拟合最佳。而吸附等温曲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好 ,吸附常数n与有机物对土壤镉的溶出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魏世强木志坚青长乐
关键词:有机物紫色土吸附-解吸行为土壤镉重金属离子
腐殖酸—金属离子反应动力学特征与稳态指标的探讨被引量:20
2003年
采用经改良的电位滴定法研究了腐殖酸与质子和钙离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在恒温和连续通氩气保持严格无氧条件下 ,用标准酸将腐殖酸从中性滴定至pH2 6左右 ,在每一滴定点的反应动力学可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各阶段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 (ER)和玻璃电极电位 (EG)的变化可用松弛动力学方程Y =Y0 EXP(-t/τ)描述。在一定条件下 ,在慢反应阶段可观察到明显的震荡反应 ,表明腐殖酸体系为非平衡体系。腐殖酸与钙离子的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慢反应过程。反应达到稳态后 ,ER 和EG 呈线形依托关系 ,其斜率ΔER/ΔpH(4 5 3± 1mV/pH)随腐殖酸和支持电解质不同变异甚小 ,可作为腐殖酸—金属离子反应的稳态指标。据此研究了腐殖酸的质子反应特征 ,获得了重现性很好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腐殖酸存在HA、H2 A、H3A和HA2 四种类型配位基团 ,其表观解离常数 (pK)分别为 5 79~ 5 82、3 77~3 84、1 64~ 1 71和 2 75~ 2 79。
魏世强李光林sterberg R王定勇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地球生态环境天然有机物
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及氧化行为被引量:5
2010年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应平衡时,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氧化量与加入初始Cr(Ⅲ)的浓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水钠锰矿对Cr(Ⅲ)的氧化率,随初始Cr(Ⅲ)浓度增加而减小;温度是影响水钠锰矿对Cr(Ⅲ)的吸附和氧化的重要因素,35℃时的吸附量显著低于25℃时的吸附量,而3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明显高于2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表明升温对吸附反应不利,而对氧化反应有利;溶液酸度对于Cr(Ⅲ)的吸附和氧化有着不同的影响,随着pH的升高,Cr(Ⅲ)离子氧化量、氧化率增大,然而,水钠锰矿对总Cr的吸附量则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表明pH的升高有利于氧化反应,而对吸附反应不利。
王强王强刘双营黄玉明肖广全
关键词:水钠锰矿吸附解吸
沿阶草(Ophiopogon japanicus)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9
2008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沿阶草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0~322mg·kg^-1)内,植物一微生物系统对芘、菲的去除效果明显。种植沿阶草60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77.58%~96.3%、65.25%~83.25%;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82.27%、72.73%,比对照2(无NaN3)高43.26%、46.27%。沿阶草能吸收积累土壤中的菲和芘,根部和茎叶部菲、芘含量随土壤中菲、芘浓度的提高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随土壤中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6.61%、0.157%、6.54%和3.18%、1.21%、5.72%;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问的交互作用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39.01%、26.47%和36.57%、39.3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沿阶草土壤
土壤胡敏酸对Pb的吸附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04年
采用Pb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Pb离子在胡敏酸上的吸附量和动力学特性,以及溶液pH、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敏酸对Pb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增加而增大。当pH<4.00,符合Linear等温吸附式(r=0.9581~0.9547);当4.00≤pH≤7.00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r=0.9776~0.9998)。温度降低,吸附量增加;离子强度增加,吸附量增加。胡敏酸与Pb离子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随溶液pH增大而增加,但pH<4.00和4.00≤pH≤7.00这两个pH段增长规律明显不一致,说明在这2个pH段,存在不同的反应机制。胡敏酸结合1个Pb离子所释放的H+平均数小于1,且与溶液温度、离子强度有关。
李光林魏世强牟树森
关键词:土壤胡敏酸PB影响因素重金属污染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