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122032100)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9H指数:7
- 相关作者:朱长连程秀永王小阳吉玲徐发林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近1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变迁,探讨围生期窒息相关因素及开展新法复苏对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近10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病死率,观察上述指标的逐年变化趋势及季节变化的情况,并探讨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轻度窒息发生率在开展新法复苏后明显下降,并稳定在1.5%左右,而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明显变化。窒息儿的发生率以4月份最高,但死亡率和病死率以7月份最高。窒息的发生还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早产以及阴道助产有关。结论围生期窒息的发生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密切相关;新法复苏能显著降低轻度窒息的发生率,对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和窒息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窒息儿的死亡率和病死率与季节有关。
- 郭晓燕朱长连程秀永
- 关键词:窒息病死率死亡率
- 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硝基酪氨酸形成及细胞骨架蛋白降解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低温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HI)后硝基酪氨酸形成及细胞骨架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和胞衬蛋白)降解影响。方法 结扎7日龄Wistar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7.8%氧气60 min制成HI模型,随机分成低温组(30℃,n=18)和常温组(36℃,n=18),均予维持恒定目标温度10 h。每组8只,在HI后24 h处死,脑组织匀浆用于Western蛋白印迹检查,余每组10只在HI后72 h处死,进行硝基酪氨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脑组织有少量硝基酪氨酸形成,在HI后24 h硝基酪氨酸生成明显增加,低温干预后硝基酪氨酸生成减少,HI后72 h皮层及海马齿状回的硝基酪氨酸的阳性细胞数低温组明显低于常温组(P<0.02,P<0.01)。微管相关蛋白-2的相对分子质量820、70条带在低温组降解明显低于常温组,胞衬蛋白在HI后降解为相对分子质量150、120两条带,低温组胞衬蛋白降解明显减少。结论 低温能抑制硝基酪氨酸生成和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合酶、钙离子蛋白酶和半胱天冬酶的活性有关。
- 朱长连王小阳李同川徐发林王迎红邱林程秀永
- 关键词:脑缺氧硝基酪氨酸
-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细胞色素C释放与凋亡的关系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未成熟脑在缺氧缺血 (HI)后细胞色素C释放的时相变化及细胞色素C释放与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和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在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 ,部分脑组织进行手工匀浆分离胞浆和线粒体成分进行Western蛋白印迹检查 ,部分进行组织切片用于细胞色素C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 Western蛋白印迹显示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在HI后 1h未见明显变化 ,HI后 14hHI侧较对侧 (H)减少 4 6 % ;而HI侧脑组织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HI后 1h已明显增加 ,在HI后 14h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脑皮层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数在HI后 1h为 8 4± 1 8个 /高倍视野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 1 5± 0 8个 /高倍视野(P <0 0 1) ,并随HI后恢复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加 ,在HI后 14h达到峰值 (2 9 0± 5 2个 /高倍视野 ) ;而TUNEL阳性细胞数在HI后 1h为 14± 3个 /高倍视野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 1 5± 0 8个 /高倍视野 (P <0 0 1) ,在HI后 2 4h达到峰值 (2 86± 86个 /高倍视野 )。荧光染色发现细胞色素C释放与活性半胱天冬酶 3仅在HI后早期同时染色 ,并且阳性细胞表现为核浓缩 ,随HI后恢复时间的延长 ,细胞色素C的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活性半胱天冬酶 3的阳性细胞 ;
- 朱长连王小阳邱林杨平程秀永
- 关键词: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细胞色素C释放神经细胞凋亡
- 低温对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并取决于低温开始的时间与脑的发育成熟程度,该研究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小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温度的改变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7日龄(P7)和21日龄(P21)C57/BL6小鼠左侧颈总动脉后分别在34℃和36℃恒温箱吸入10%氧气50min制成脑缺氧缺血(HI)模型,在HI后24h及7d取脑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测定。结果常温组(36℃)在HI后7dHI侧大脑多个部位可见明显损伤,其中P7小鼠大脑皮层可见液化空洞,而P21小鼠大脑皮层成层状梗塞。低温组(34℃)在HI后7d,P7小鼠未见明显的皮层梗塞,海马仍可见明显萎缩,但神经病理学积分在低温组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P21小鼠除皮层损伤较常温组明显减轻外(P<0.01),其他部位损伤如海马、纹状体和丘脑与常温组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7小鼠HI后24h大脑皮层活性半胱天冬酶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阳性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低温组分别是:7.0±5.6和3.7±6.2,明显低于常温组的51.5±23.2和31.8±22.4(P<0.01),而在海马CA1区活性半胱天冬酶3和AIF的阳性细胞数在低温组与常温组之间无明显差别。Western蛋白印迹显示HI后激活的Akt表达明显减少,低温干预能减少激活的Akt下降(P<0.05)。结论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脑发育的成熟程度有关,对未成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对成熟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 王小阳朱长连徐发林程秀永邱林胡生海
-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氧细胞死亡小鼠
- 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2002-08—2004-1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低温组在生后2~10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4)℃,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近期疗效。结果(1)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神经学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低温组在治疗12h、24h、48h、72h及80h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神经行为测定: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7d、14d和28d做NBNA检测,14d和28d的NBNA测定,低温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婴幼儿CD-CC智能发育评估: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低温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 吉玲朱长连程秀永徐发林李同川
-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脑损伤亚低温新生儿
- 亚低温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的疗效。方法窒息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3组均常规治疗,低温组实施72h的全身亚低温治疗,联合组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加用EPO[300IU/(kg.次),隔日1次,连用6次]。并对各组早期(治疗0、12、24、48、72与80h)的新生儿神经学评分,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生后3、6个月智能发育评估(CDCC)及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联合组治疗24、48、72与80h的神经学评分较常规组及治疗前、治疗12h均显著降低(Pa(0.05);生后14、28d时联合组、低温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联合与低温组3个月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但联合与低温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全身亚低温与EPO的联合应用对HIBD可发挥明显的短期和较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与单纯亚低温相比无明显的协同效应。
- 郭晓燕朱长连程秀永吉玲
- 关键词: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
- 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3例足月窒息儿生后d1,3,5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IL-8进行检测,并在生后12个月时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制定的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结果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IL-8在新生儿窒息后增高,且与脑病出现与否及其程度相关;血清TNF-α于生后24 h达峰值(P<0.05),IL-6于生后3 d达峰值(P<0.05),生后5 d内IL-8变化不明显;脑脊液TNF-α、IL-8于生后1~3 d水平较高,IL-6变化趋势与血清类似;血清与脑脊液中IL-6呈正相关;重度脑损伤组血清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脑损伤组(P<0.01),其脑脊液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脑脊液IL-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脑损伤组(P<0.01).结论窒息后以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脑损伤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窒息新生儿血清IL-6水平、脑脊液IL-6、IL-8水平与神经系统远期预后有关.
- 徐发林朱长连程秀永贾莉婷耿琳琳乔俊英胡生海
- 关键词:窒息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 亚低温与EPO联合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初步探讨亚低温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并对各组治疗前(治疗0h)及治疗后(治疗72~96h)的血凝分析、血小板、肝肾功能等指标及临床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治疗前3组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轻度延长,治疗后均有好转,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均属正常范围。②治疗前3组患儿的BUN、Cr、ALT及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后均有下降,联合组的各项指标与低温组、常规组及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联合组临床无严重感染、重度硬肿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身亚低温与EPO的联合应用对窒息儿的血凝及肝肾功能等无明显不良影响,也不会加重其器官功能损害。
- 郭晓燕朱长连程秀永吉玲
- 关键词: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新生儿窒息
-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半胱天冬酶-3激活与DNA损伤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未成熟脑在缺氧缺血 (H1)后海马神经细胞半胱天冬酶 3的激活与DNA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7日龄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 ,观察HI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海马CA1、CA3区半胱天冬酶 3活性亚单位p17阳性细胞及检测DNA双链断裂的寡核苷酸探针 (HPP)标记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HI后 3h在海马CAl、CA3区即可检测到p17及HPP阳性细胞 ,并随HI时间延长而增加。在CAl区阳性细胞计数 2 4h达到峰值 ,而在CA3区 72h仍有较多阳性细胞 ,p17和HPP标记的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双重染色证实 ,p17和HPP在海马神经元中同时表达。结论 :未成熟脑HI后海马区半胱天冬酶 3被激活并伴随DNA双链的断裂 。
- 王小阳朱长连胡生海程秀永杨静丽
- 关键词: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半胱天冬酶-3DNA损伤
-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早产儿血脑脊液屏障的观察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能否通过早产儿血脑脊液屏障。方法将胎龄28-35周、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rhu-EPO750IU/(kg·周).3次/周,隔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按早产儿常规治疗。用酶联免疫法测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EPO浓度。结果1.治疗组治疗2周后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2.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EPO浓度相比,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3.对照组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在2周后同出生时相比均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应用rhu—EPO能通过早产儿血脑脊液屏障。
- 王迎红朱长连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婴儿早产血脑脊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