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意环保合作项目

作品数:10 被引量:214H指数:7
相关作者:郭晓寅何勇冯丁董文杰刘洪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植被
  • 3篇气候变化
  • 2篇陆地植被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MODIS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东线工程
  • 1篇堆肥
  • 1篇畜禽粪
  • 1篇畜禽粪便
  • 1篇造林
  • 1篇整地造林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指标体系
  • 1篇设施菜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文

机构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荒漠化监...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3篇何勇
  • 3篇郭晓寅
  • 2篇郭品文
  • 2篇刘洪滨
  • 2篇董文杰
  • 2篇冯丁
  • 1篇高歌
  • 1篇沈永平
  • 1篇邵雪梅
  • 1篇陈扬
  • 1篇季香云
  • 1篇万年峰
  • 1篇王君厚
  • 1篇张林波
  • 1篇徐影
  • 1篇陈德亮
  • 1篇李岱青
  • 1篇曹丽娟
  • 1篇季劲钧
  • 1篇尉英华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的可能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采用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1961—2000年历史月气候资料和4个CGCMs的3个SRES排放情景下(B1,A2,A1B)未来降水和气温情景模拟结果,对过去淮河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检验并对未来2011—2040年的径流影响进行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文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年、月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值和季节的变化;年流量模拟一般好于月流量,淮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如王家坝、鲁台子、蚌埠的年流量模型效率系数均在80以上;多年平均值模拟效果好,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多数CGCMs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模拟结果表明:未来2011—2040年,淮河流域气候将趋于暖湿,但年径流量将可能以减少趋势为主。这对淮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东线调水工程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淮河流域大部分区域2011—2040年月径流量减少将主要发生在1月和7—12月,变化趋势较为确定;4—6月,径流量将以增加趋势为主,不确定性较大;2—3月,径流具有增加趋势的地区多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具有减少趋势的地区则多分布在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和洪泽湖、平原区,这些地区增加或减少趋势的不确定性较大。
高歌陈德亮徐影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水文模型淮河流域
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a来初夏旱涝事件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华山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的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 a来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对该地区初夏极端旱涝事件及其连续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域干燥指数与Palmer指数在变化上极为相似,可用于反映该地区的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近500 a来初夏共发生18次极端干旱事件和11次极端洪涝事件,除公元1521年与历史文献记录的旱涝事件相反,公元1513年、1574年、1675年和1945年未发现历史记录外,其余年份均能找到相应记录;近500 a来初夏存在9个显著的连续偏旱期和10个显著的连续偏涝期,并以16和19世纪发生的连续旱涝事件最为频繁,而17和18世纪发生的旱涝事件相对较少,20世纪发生的干旱事件明显多于洪涝事件。
尹红郭品文刘洪滨邵雪梅Hans Linderholm
关键词:气候变化
197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AVIM),基于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模拟了197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00年我国陆地植被年均NPP变化范围在0~987.67gC·m^-2·a^-1,全国平均值为349.74gC·m^-2·a^-1,30a呈现出递增的变化趋势.对各类植被NPP的模拟显示,最近30a我国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以及有地被层的阔叶林的年均NPP减小,而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有裸土的灌丛、草地以及作物的年均NPP均为增加趋势.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自然条件下我国作物的年均NPP变化相比,我国实际的粮食单产在上述时期呈显著的增长,表明了人类活动对于我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有着深刻的影响.
何勇董文杰郭晓寅季劲钧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地区陆地植被NPP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基于EOS/MODIS(TERRA)卫星遥感资料,讨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地区陆地植被年均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4年该地区的陆地植被年均NPP的变化范围为0~1494/g(m^2·a),5a平均值为395.06g/ (m^2·a)。对不同植被的年均NPP分析表明,常绿阔叶林的NPP最大,草地最小。气温是影响该地区陆地植被NPP变化的主要因素,未来南水北调东线地区地表水资源的减少不会对陆地植被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何勇董文杰郭晓寅曹丽娟冯丁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陆地植被MODISNPP
干旱区机械化集雨整地造林效果分析——“瓦勒拉尼系统”集雨造林效果研究
2011年
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国土海洋部合作,应用意大利机械化集雨抗旱整地造林技术——"瓦勒拉尼系统"在内蒙古赤峰市进行造林试验示范。与传统的人工整地造林相比,降水利用率提高两倍,土壤紧实度降低82%,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60%,造林成活率提高30%左右。对"瓦勒拉尼系统"整地造林各项技术参数的测试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深耕集雨、快速高效、经济实用、适应性强等特点。该系统在集雨抗旱造林方面具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为该系统在中国干旱区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方法。
王君厚董建林李忠平赵中南赵有贤赵国君王树元王永民林景友庞秀谦Venanzio ValleraniAlessandro Vallerani
关键词:集雨机械化整地造林
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在上海市设施菜田农药减量技术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将综合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元素,综合代价分为经济代价、社会代价、生态代价3个元素,将参加综合代价评价的指标优化矩阵与参加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优化矩阵的比称为综合代价效益比矩阵;运用多边形指标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综合代价效益比RCC/CP模型,将其应用于上海市设施菜田农药减量技术评估体系中,并根据不同控害方案产生的综合代价效益比值将控害功能分为优良、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防虫网室2.2m"(RCC/CP=0.4363)、"防虫网室2.7m"(RCC/CP=0.4622)、"防虫网室3.2m"(RCC/CP=0.4786)均达到"较好"等级,"薄膜遮阳防虫网室2.7m"(RCC/CP=0.5153)的控害功能达到"一般"等级,对照"露地常规防治区"(RCC/CP=1.1001)的控害功能为"很差"等级,其中,"防虫网室2.2m"是本试验中最优的农药减量控害措施.
万年峰蒋杰贤季香云
关键词:农药减量设施菜田
基于DESYRE模型的污染场地修复决策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DESYRE模型对中国北方某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场地的污染物分布状况、污染物毒理性质和暴露途径的基础上,确定了污染物在不同土地使用方式下的风险等级分布;利用已有的修复技术数据库,筛选出较好的修复技术,并对修复效果进行模拟,提供修复技术选择和场地使用方案制定的依据。结果表明,该场地的最佳用地方式为居住用地或娱乐用地,清挖/处理技术与土壤固化稳定技术(异位)配合应用修复效果较好。DESYRE模型应用结果较为理想,可以对该模型做进一步改进,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张海博张林波李岱青陈扬PIZZOL LisaCRITTO AndreaMARCOMINI Antonio
关键词:污染场地决策支持
利用插值法建立历史旱涝格点资料的可行性被引量:8
2007年
主要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等历史文献旱涝等级资料,采用气候学分析中常用的插值方法,建立中国东部地区(106°—122°E、25°—41°N)历史时期旱涝等级格点场资料,试图从大尺度的时空变化上,分析比较插值前后资料的结构和特征方面的异同,以说明采用格点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进行古气候分析的可行性。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1470—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旱涝等级资料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分析了站点实际值与估算值间的平均绝对误差,说明采用Kriging插值法将站点旱涝等级资料网格化是可行的;在获取插值结果后,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插值前站点资料与插值后网格点资料的要素场时空特征,其时间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及空间分布的无漂移,进一步说明采用该插值方法是可行的。
尉英华郭品文刘洪滨
关键词:历史气候格点资料
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72
2009年
以牛粪和猪粪两种畜禽粪便分别与秸秆混合堆肥,全面考察了堆肥过程中与腐熟度有关的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月的堆肥熟化试验考察期内,堆肥初期堆体升温迅速,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累计超过15d;物料pH值先升后降,60d后稳定在8.0左右;含水率和C/N持续下降,C/N60d后接近20;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胡敏酸和富里酸比值则先降后升;Solvita腐熟等级、种子发芽势和根系建成指标不断升高,而作物生长指标则无显著变化。由腐熟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最能体现堆肥腐熟程度的Solvita腐熟等级与C/N、种子发芽势、根系建成指标呈高度相关,与含水率和腐殖酸呈低度相关。据此,结合常规温度指标建立了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科学指导农牧业废弃物堆肥质量控制。
钱晓雍沈根祥黄丽华奚刚Giovanni Minuto
关键词: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度指标体系
基于MODIS资料的2000—2004年江河源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被引量:57
2006年
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表明,2000-2004年江河源地区陆地植被平均年NPP为82.04 gC.m-2,相当于同期全国陆地植被年NPP的23%,其中2001年的年NPP最小,只有78.04gC.m-2,2002年最大,为85.44 gC.m-2.根据年NPP分布显示,黄河源区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长江源区,其中在黄河源东南部陆地植被的年NPP>250 gC.m-2,为江河源区植被年生长最大的区域;该地区的植被年NPP最小值的区域分布在长江源的西北部地区,年NPP大部分<50 gC.m-2.江河源地区植被的年NPP表现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地区年NPP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高寒草甸的年NPP为该地区所有陆地植被年NPP中最大,其5 a平均值为89.38 gC.m-2,其次为高寒草原和灌木及草本植被;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温度成为影响该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郭晓寅何勇沈永平冯丁
关键词:MODIS净初级生产力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