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2GB24320591)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景乐杜红岩孙志强李芳东赵阳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林业局河南省林业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2个杜仲无性系光合能力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揭示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变异规律,以杜仲2个观赏型无性系的苗期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Li-6400和PAM2500测定其传统光响应曲线、快速光曲线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统光响应曲线,通过直角双曲线模型计算其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红叶’杜仲Eucommia elmoides‘Hongye’的光补偿点为23.960μmol.m^-1·s^-1,光饱和点为495.940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6.907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666μmol.m^-2·S^-1,初始斜率为0.078;‘小叶’杜仲Eucommia elmoides‘Xiaoye’的光补偿点为26.487μmol·m^-2·s^-1,光饱和点为521.920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8.502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674μmol·m^-2.s^-1,初始斜率为0.070;‘红叶’杜仲温度和各光合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479~0.959。杜仲2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参数表明,‘红叶’杜仲更适宜在中强光环境中生长,‘小叶’杜仲则在强光环境下生长状况优于‘红叶’杜仲。研究揭示的2个杜仲无性系的光合作用参数及变异规律为杜仲后期生理生化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 朱景乐杨超伟杜红岩李芳东孙志强杜兰英
- 关键词:经济林学无性系光合作用快速光曲线温度
- 3个杜仲品种叶片性状及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揭示杜仲叶用品种叶片形态结构、微观构造以及活性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异规律.以‘小叶’杜仲、‘红叶’杜仲及‘密叶’杜仲为研究材料,开展叶片形状指标调查、石蜡切片观测及活性成分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叶长为9.34—14.44cm,叶宽为3.46~6.98cm,叶形指数为2.05~2.70,叶片干质量为0.23.0.59g.叶面积为24.32—77.34cm2,比叶质量为76.53—93.41g·m-2;‘小叶’杜仲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片干质量均显著低于‘红叶’杜仲和‘密叶’杜仲,而叶形指数及比叶质量则显著高于此2品种。在显微镜放大100倍下叶肉厚度为431.67—487.11μm,栅栏组织厚为129.47~186.61μm,海绵组织厚为172.80~260.86μm,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为0.51~1.11;‘小叶’杜仲海绵组织厚及叶片厚显著高于‘红叶’杜仲和‘密叶’杜仲.而栅栏组织厚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则显著低于‘红叶’杜仲和‘密叶’杜仲。黄酮质量分数为0.50%~1.70%.绿原酸质量分数为1.14%-1.64%,京尼平苷酸质量分数为0.24%~0.54%;‘红叶’杜仲的黄酮质量分数最高.‘小叶’杜仲的绿原酸质量分数最高,‘密叶’杜仲京尼平苷酸质量分数最高。杜仲3个品种间叶片形状、解剖结构及活性成分质量分数间存在显著差异。
- 朱景乐杜红岩李芳东赵阳孙志强王彬
- 关键词:叶片性状
- 平茬建园条件下‘华仲11号’杜仲幼树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揭示‘华仲11号’杜仲在平茬建园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对‘华仲11号’杜仲生长及开花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华仲11号’杜仲当年生株高、当年生主干基径、总芽数、萌芽力、开花株率及未封顶株树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172 cm、15 mm、79个、70.30%、26.0%和76.0%,其生长及开花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华仲11号’杜仲幼林中未封顶株树比例为76.0%,封顶株树比例为24.0%,未封顶幼树中开花株率和已封顶幼树中开花株率分别为18.42%和5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年生主干高与当年生主干基径、芽数、节间长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3~0.905),而与花芽数和单株开花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08^-0.67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未封顶植株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封顶植株,但其成芽及成花能力则显著低于封顶植株。‘华仲11号’杜仲活动芽分为未分化、初级分化、中级分化、完全分化4类,且分化程度自梢部向下逐步降低。‘华仲11号’在平茬雄花园栽培条件下童期较短,定植第二年即可成花;封顶有利于‘华仲11号’成花。本研究揭示了‘华仲11号’杜仲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初步建立区别雄花分化程度的形态标准,为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朱景乐杜红岩赵阳孙志强杜兰英李芳东鲁广伟
- 关键词:花芽分化萌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