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510)
- 作品数:30 被引量:187H指数:9
- 相关作者:卢光明张志强朱建国钟元孙康健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脑肿瘤所致癫痫症的结构与功能MRI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从脑肿瘤所致癫痫的结构与功能学角度分析肿瘤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意义重大。文中对比分析不同部位MRI影像学特征的原发性脑肿瘤与继发性癫痫的关系,讨论肿瘤继发癫痫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02例术前行MRI检查且有术后病理诊断的颅内肿瘤患者的癫痫发生情况。对伴有及不伴有继发癫痫的患者肿瘤的起源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与皮层的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这些因素对继发性癫痫形成的影响;并对5例行同步脑电-功能MRI检查的患者癫痫活动相关的血氧水平激活信号进行检测。结果本组患者癫痫发生率为7.7%,肿瘤较大者(最大径线≥4.32 cm)癫痫发生率为9.3%,较小者(最大径线<4.32 cm)发生率为5.5%;脑内型肿瘤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3.1%,脑外型发生率为2.2%;肿瘤与皮层关系紧密者(肿瘤与皮层距离≤3.0 cm)的癫痫发生率为11.1%,而关系较远者(肿瘤与皮层距离>3.0 cm)发生率为2.2%;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MRI结果提示,肿瘤边缘的形态正常脑组织具有较多的癫痫活动相关信号。结论肿瘤的起源部位、大小及与脑皮层的关系均影响脑肿瘤继发癫痫的发生;癫痫活动的起源可能发生于肿瘤周围受影响的神经组织,支持了"皮层癫痫"理论。
- 翟辉卢光明
- 关键词:脑肿瘤癫痫MRI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对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1
- 2006年
- 摘要:目的:本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超声(US)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查的价值,并比较MS—CTA不同重建技术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31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同时作MS-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4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重建方式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三种技术,分别在轴位、MPR、MIP和VR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的狭窄程度。颈总动脉颈膨大和颈内动脉段起始段的狭窄率分别按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标准计算,然后将其分为五个等级:无狭窄、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和完全闭塞。结果:31例患者共62条颈动脉,其中23条在MS-CTA和US上同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两种方法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一致性为81%。对颈动脉各段狭窄程度进行分级时,MS-CTA不同重建技术图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DSA比较,MS—CTA确诊3条颈内动脉闭塞。而其中1条US未能发现。结论:US、MS—CTA等非侵入性检查可较好地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并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方面具有互补作用。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并综合采用多种重建方式,MS—CTA可较好地用于评价颈动脉狭窄。
- 王俊鹏卢光明季学满张志强蔡军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导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BME)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和发生机制。方法:35例(55侧髋关节)经确诊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常规行MR I检查,根据有无出现骨髓水肿分为两组,与治疗前DSA表现作对照研究。结果:55例患者中髋关节MR I示骨髓水肿阳性为37个髋关节、阴性为18个髋关节;阳性的37个髋关节中36个于DSA静脉期见水肿相应部位呈淤血改变,1个髋关节未见淤血。阴性的18个髋关节中有3个呈淤血表现,15个未见淤血。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MR I所示的骨髓水肿和DSA所见的淤血表现密切相关,其分级与坏死分期呈正相关,骨髓水肿的形成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和髓内高压相关。
- 储玉山曹建民孔伟东高大志卢光明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淤血
- 基于体素分析的扩散张量成像在内侧颞叶癫痫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分析(VBA)方法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脑微观结构的改变进行观察,探讨其在mTLE神经病理机制研究及定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单侧mTLE患者及23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TMR扫描仪下行16个方向的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的DTI数据采集。采用基于VBA的SPM2软件对两组受试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进行随机效应分析的两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患者相对正常人ADC值及FA值发生显著性改变(P<0.01)的脑区。结果相比正常人,患者ADC增高区表现在患侧内外颞叶、部分额叶、顶叶和脑干结构,以及患侧丘脑等部位;其中大部分脑区同时也表现为FA值的降低,少部分脑区仅表现为FA值减低。比较ADC及FA值两种结果,发现前者在癫痫病灶定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DTI是一种敏感的影像技术,可用于颞叶癫痫(TLE)定侧及癫痫脑网络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TLE病理生理机制理解,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白卓杰张志强卢光明钟元成文莲王正阁陈志立朱建国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颞叶癫痫
- 局灶性癫痫发作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采用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发作期癫痫引起的脑活动情况,探讨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方法:1例行脑电同步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发现其在采集期间多次轻微癫痫发作,在保证功能磁共振数据质量的情况下,分析两段采集过程中癫痫发作活动引起脑活动的改变情况。结果:两次数据采集得到一致的脑激活结果:双侧顶叶、内颞叶大脑皮层广泛激活信号,双侧纹状体、丘脑及脑干诸皮层下灰质核团明显激活信号,以左侧为著;小脑蚓部、中央叶、右小脑半球及齿状核亦有明显激活信号;全脑最大激活点位于左顶叶。结论:在局灶性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原发灶与皮层下诸结构形成往返神经环路;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是癫痫对侧传播的主要部位;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类型及传播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吴新生张志强卢光明田蕾孙康健
- 关键词:癫痫磁共振成像神经环路
- X线导引下经皮胃造口术在临床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针对口咽部和食道上段狭窄不能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和支架置入的患者,透视下经皮胃造口是一个合理选择。文中研究总结25例X线导引下经皮胃造口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5例因多种原因导致口咽梗阻、食道狭窄,不能进食,又无法行手术,长期依赖肠外营养支持,但胃肠功能仍然存在,且不能通过胃镜进行经皮胃造口和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透视下胃造口术。结果:25例均操作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成功摆脱肠外营养支持,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X线导引下经皮胃造口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不能进行置入支架和经皮内镜胃造口的患者。
- 郑玲刁强李林
- 关键词:X线介入放射学肠内营养
- 脑电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对发作间期颞叶癫痫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伴有双侧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的脑功能活动。资料与方法7例颞叶癫痫患者,均为双侧海马硬化,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16.7岁。单纯部分性发作者4例、部分继发全面发作者3例。7例患者均接受了脑电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检查。结果5例患者内侧颞叶有明显激活,2例颞叶激活区位于新皮层中;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结构有较明显的激活;大脑皮层中的激活区主要位于中央区。组分析结果显示,负激活的脑区与经典的脑缺省模式脑区一致。结论内侧颞叶硬化与颞叶癫痫之间关系紧密,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结构参与痫样放电的易化和传播,长期的异常放电会对癫痫患者的脑功能活动产生影响。
- 朱建国卢光明张艳
-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脑电
- 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的功能MRI研究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通过静息功能连接MRI技术,研究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伴双侧海马硬化的脑缺省模式网络(DMN)及外在系统网络的改变。方法:选取21例双侧海马硬化的mTLE患者(mTLE组)及2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静息功能MRI数据,以扣带回后部/楔前叶及扣带回前部/内侧前额叶两个典型的缺省网络节点脑区为种子点,采用基于回归模型的脑功能连接算法,进行脑DMN以及与其呈负相关外在网络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随机效应分析的两样本t检验对比,观察mTLE患者内在脑DMN的改变情况。结果:mTLE组及对照组均可检测出典型的脑DMN及外在负相网络;mTLE患者内在脑DMN改变表现为:大部分脑DMN区域功能连接度下降,以前额叶为著,而扣带回后部的部分区域连接度增强;外在脑网络系统脑区中,上额叶等与脑DMN负向连接度增加,而下额叶等连接度降低。结论:mTLE患者脑DMN内神经元同步活动性降低,内侧前额叶及前扣带回的连接度降低,反映了患者精神、认知等高级脑功能缺陷的神经机制;外侧前额叶等脑区连接改变可能与癫痫的抑制活动有关。
- 张志强卢光明钟元谭启富田蕾孙康健史继新
-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内侧颞叶癫痫
- 食管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评估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影及螺旋CT检查,并于透视引导下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溢入胸腔8例;溢入气管3例;溢入纵隔部位1例。12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显示瘘口与胸腔相通,2例直接显示食管残胃-气管瘘的瘘口和瘘管,2例因瘘口小而未能显示。1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覆膜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呛咳问题,有效控制肺部、纵隔等感染问题,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 刁强郑玲李林
- 关键词:食管瘘碘水造影介入
- 灰质异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附3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对灰质异位进行运动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探讨异位灰质的神经生理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外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3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灰质异位且伴癫痫症状的患者进行对指运动任务下的脑区反应观察。结果:2例顶叶灰质异位患者在对侧手指运动时异位灰质内出现明显的反应信号,否定外科手术治疗计划。1例额叶的灰质异位患者异位灰质内未出现反应。结论:异位的灰质可以具有运动中枢功能,对于靠近主要功能中枢的灰质异位患者在手术计划的拟定时要考虑异位灰质是否具有功能。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评价灰质异位的神经生理,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 周文珍卢光明张志强于龙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生理学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