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5032)

作品数:10 被引量:394H指数:8
相关作者:钱维宏秦爱民王金博张玮玮林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上海气候中心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气候
  • 2篇气候分区
  • 2篇热带
  • 2篇热带风暴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洋盆
  • 1篇增暖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因子
  • 1篇气温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气候中心
  • 1篇海南省气象台

作者

  • 9篇钱维宏
  • 2篇秦爱民
  • 2篇王金博
  • 1篇汤绪
  • 1篇符娇兰
  • 1篇张立新
  • 1篇林祥
  • 1篇丑纪范
  • 1篇梁萍
  • 1篇欧廷海
  • 1篇胡豪然
  • 1篇蔡亲波
  • 1篇张欣
  • 1篇张玮玮
  • 1篇高新全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Advanc...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个世纪来热带海洋风暴对中国大陆的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本文利用美国海军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2年热带风暴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NWP)和中国南海(SCS)风暴生成及登陆中国大陆热带风暴的时空演变特征.季节变化上,NWP风暴登陆主要集中于6~11月,SCS风暴影响主要集中在6~9月,但后者登陆总数比前者少.西北太平洋风暴在东南沿海(27°N,120°E)附近登陆的频次最高,在此以北随纬度急剧下降.年际变化时间尺度上,登陆大陆的风暴年总数与来自南海的年风暴数成正比.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年频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显著的2~7年振荡.长期趋势上,两个海域的风暴年生成频数和登陆大陆的年风暴频数在58年中总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登陆频数增长趋势相对缓慢,但近几年登陆风暴数与生成风暴数都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生成频数和登陆频数都呈现出年代际变化,其年代转换发生在1960、1970年和1990年前后.
王金博钱维宏
关键词:热带风暴统计分析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被引量:162
2007年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钱维宏符娇兰张玮玮林祥
关键词:极端气候全球增暖环流变化
东亚季风边缘带上的植被变化被引量:28
2006年
早期的工作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对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现在区域上存在差异.本文集中于东亚季风边缘带上植被变化与季风季节与年际变化的关系分析,分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季风边缘区等3个区域做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季风边缘区域的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欧廷海钱维宏
关键词:气候因子年际变化
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确认被引量:47
2007年
综合降水、风场以及假相当位温场,定义了表征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新标准.这一定义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夏季风推进的过程.其后,比较了4种表征东亚夏季风指数与夏季风边缘最北位置指数间的异同,证明后者与东亚夏季风指数之间有着不同的气候学意义:东亚夏季风指数集中反映的是东亚季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体特征;东亚夏季风边缘带作为它的边缘部分,集中反映出我国北方(35°N以北)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从计算得到的1961—2001年(41年)东亚夏季风边缘带最北位置序列中发现,在1977—1979年期间其最北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变.构造的夏季风边缘最北位置指数序列和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相关较好,可以作为华北旱涝的一个指标.
胡豪然钱维宏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被引量:4
2005年
提出对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数值算法,可以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多时次差分格式.并从数学上给出了一个其计算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二乘法来拟合自忆系数,以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既可以改善计算效果,同时也可使其稳定性得以保障.
张立新钱维宏高新全丑纪范
关键词:差分格式常微分方程最小二乘法
近41年中国不同季节降水气候分区及趋势被引量:40
2006年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兼顾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对中国降水进行了气候区划。利用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指标法,为不同季节降水研究找到了适合的分区方案。在年降水分区方案中,得到中国降水的三级气候分区:11区、28区和54区。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各月、季降水的分区方案。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在同样相似条件下,夏季(及夏季各月)分区数明显多于其它季(月);11个Ⅰ级分区年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所用分区方法的客观性。
秦爱民钱维宏
关键词:气候分区
东亚夏季风边缘带的气候特征被引量:63
2006年
利用近30年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及中国站点降水资料,从降水、湿度、风场、水汽输送等角度研究了东亚夏季风边缘带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华北、西北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场、比湿场、风场、水汽输送场所描述的东亚夏季风边缘带位置基本一致,大致沿西南—东北走向自西向东经过黄河上游—河套—华北北部—东北。夏季风边缘带附近的夏季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且夏季降水量与季风强度呈正相关。当夏季风影响到西北、华北北部时,西北、华北夏季降水偏多;反之则偏少。
汤绪钱维宏梁萍
关键词:降水水汽输送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年生成数与早期洋盆尺度海温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JTWC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库资料和JEDAC的海表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1955年1月到2000年12月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年生成频次的长期变化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年生成频次长期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最多生成频数月份有提早的趋势,除了阶段性变化外还存在增多的趋势,太平洋海温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频次之间没有同期的相关关系,但年初赤道东西太平洋和中高纬度北太平洋的海温与当年和其后数月热带风暴生成频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前者反映的是年际时间尺度上赤道附近东西部E1 Ni(?)o海温异常模态对热带风暴生成数的影响,后者反映的是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热带风暴数的影响,考虑两个时间尺度海温变化建立的年初海温与当年风暴频次的回归相关高达0.77.
钱维宏张欣王金博
关键词:热带风暴海温
1960-2000年中国不同季节的气温分区及趋势被引量:49
2005年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对中国月、季、半年、年平均气温进行了区划,通过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指标,为不同季节气温分析、预测研究找到适宜的分区方案.得到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区为23个区;冬、夏半年均为22个区;春、夏、秋、冬季分别为24、28、26、28个区;1~12月分别为24、23、18、18、18、25、19、20、29、31、18、24个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各区域年、季气温在变化趋势、阶段异常、极端变化上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秦爱民钱维宏蔡亲波
关键词:气候分区气温
Trends in Grade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00被引量:11
2008年
从 1961 ~ 2000 在中国在 576 个车站观察的每日的降水率被分类进紧张的六个等级,包括踪迹(没有数量) ,细微(⩽ 1 公里 d −1), 小、大、重、很重。最后四一起分级组成所谓的有效降水量(> 1 公里 d −1) 。空间分发和分级的降水天的时间的趋势被检验。在踪迹降水天内的一个减少的趋势为中国的全部被观察,除了在在长江的中间的节的南方的几个地点,当在细微降水天内的一个减少的趋势仅仅出现在东方中国时。减少的趋势并且内部踪迹降水天的年度可变性在为一样的时期的中国与温暖的趋势和相应温度可变性一致,显示一个可能的角色在云体过程由增加的表面气温玩了。为有效降水量天,当一个增加的趋势被作出对有利的裁决时,一个减少的趋势沿着黄河山谷并且为长江和西南中国的中间的活动范围被观察 Xinjiang,东方西藏的高原,东北中国和东南中国。为中间降低的黄河山谷的有效降水量天的减少的趋势和为更低的长江山谷的增加的趋势很可能在华东被连接到异常季风循环。到在有效降水量的趋势的最重要的贡献者取决于担心的区域。
符娇兰钱维宏林祥Deliang CHEN
关键词:气候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