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125906)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喻德跃付春旭张丹吴倩王金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大豆
  • 4篇性状
  • 3篇抗性
  • 3篇QTL定位
  • 2篇选育
  • 2篇夜蛾
  • 2篇优质大豆
  • 2篇幼苗
  • 2篇启动子
  • 2篇相关性状
  • 2篇斜纹夜蛾
  • 2篇苗期
  • 2篇耐盐
  • 2篇耐盐性
  • 2篇克隆
  • 2篇高产
  • 2篇QTL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8篇喻德跃
  • 4篇付春旭
  • 3篇张丹
  • 2篇高中杰
  • 2篇童振峰
  • 2篇阚贵珍
  • 2篇吴倩
  • 2篇王慧
  • 2篇胡振宾
  • 2篇张维耀
  • 2篇王金星
  • 1篇付亚书
  • 1篇印志同
  • 1篇吴娟娟
  • 1篇唐迪
  • 1篇宗春美
  • 1篇郝德荣
  • 1篇姜成喜
  • 1篇盖钧镒
  • 1篇陈庆山

传媒

  • 6篇大豆科学
  • 3篇大豆科技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013年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的高世代亚有限品系15份为材料,运用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理论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系的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系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单株粒数>生育日数>单株荚数>节数>株高>平方米株数>百粒重>底荚高。
陈育新付春旭
关键词:大豆结荚习性
大豆丙二烯氧化物合酶基因(GmAOS)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RT-PCR、RACE和LA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大豆中克隆了GmAOS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登录号为EU366252),GmAOS基因共1789bp碱基,等电点8.97,分子量58.3kD,在3种不同抗性大豆材料中均有2个拷贝。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AOS酶的N末端有典型叶绿体定位信号肽,基因序列上有多个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的磷酸化位点。该研究克隆到ATG上游472个碱基的GmAOS基因启动子部分序列,其含有赤霉素的响应元件(TAACAA),可诱导性抗性基因响应元件(Wbox),细菌和盐诱导的响应元件(GAAAAA),茉莉酸诱导的响应元件(Gbox)。GmAOS能强烈响应茉莉酸的诱导,且在黄皮小青豆(高抗斜纹夜蛾)中表达量高于徐疃大豆,两种材料抗虫性的差异可能是由GmAOS基因受诱导后的表达量差异引起的,即GmAOS基因与作物抗虫性相关,可作为培育高诱导抗性材料的候选基因。
吴娟娟吴倩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启动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大豆GmNF-YC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NF-Y(nuclear factor-y)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转录因子复合物,由3个不同的亚基(NF-YA、NF-YB和NF-YC)组成,并通过作用于其他调控因子的启动子来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本文从大豆垦农18中克隆大豆NF-YC基因GmNF-YC2,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表达模式,发现GmNF-YC2的表达受光调控,并在开花期第3复叶中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GmNF-YC2在大豆光周期开花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实验证实,GmNF-YC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这为大豆NF-YC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曹岩张晓玫陈新建傅永福
关键词:CONSTANS光周期大豆
亚洲地区大豆育成品种幼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优选被引量:5
2010年
以亚洲大豆育成品种为对象,评价其幼苗期耐淹性,揭示其遗传变异特点,从而为耐涝育种提供种质基础。采用我国黄淮、南方及亚洲其它15国的350份大豆育成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主要鉴定指标,结合叶片相对失绿率与相对萎蔫率,在苗期进行大豆耐淹性盆栽鉴定。结果表明:以相对死苗率为主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鉴定大豆品种的苗期耐涝性。亚洲品种群体存在丰富的耐淹性遗传变异,相对死苗率变幅为4.8%-212.0%。中国黄淮、中国南方、东亚、东南亚和南亚5个区域的品种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遗传变异系数均高于21.24%,耐淹性变异丰富,尤其中国黄淮地区覆盖了全群体相对死苗率变幅。各地区均存在耐淹品种,山东、江苏相对较多;从5个区域中依次优选出7、4、1、1、2,共15份耐淹性种质;系谱追踪发现莒选23、南农493—1、黔豆2号的耐淹性可能传递给后代;4份国外耐淹性品种兼具有抗病性可作为亲本拓宽中国耐涝育种的种质基础。
孙慧敏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育成品种耐淹性
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亲本为科丰1号和南农1138-2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进行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以每个家系的平均存活时间为耐盐指标,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RIL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JRIKY群体的耐盐性遗传符合F-3模型,即由3对主基因控制,没有多基因修饰,主基因遗传率是64.4%。利用Cartographer V.2.5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耐盐QTL,它们分别位于B1、G和K三个连锁群上,分别解释8.4%、17.9%和11.3%的表型变异。
陈华涛陈新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耐盐性QTL
基于三种抗性机制评价大豆对抗斜纹夜蛾的抗性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室内养虫鉴定,农艺性状考查和收获后单株考种,对194份栽培大豆进行了抗斜纹夜蛾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和抗选性上对斜纹夜蛾表现为高抗或抗的材料分别有77份和107份。194份品种在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害和补偿能力。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与抗选性的相关性表现相对一致,而抗生性或抗选性与耐害性的表现无显著相关。在抗性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对斜纹夜蛾在3种抗性机制上均表现优异的大豆材料25份,为大豆抗虫遗传和育种提供新的抗源。
王慧高中杰范蕊章银珊吴倩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斜纹夜蛾抗生性耐害性
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构建的F2衍生的149个F2:14~F2:16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连续3 a对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四粒荚数共4个荚粒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3 a间CIM和MIM分别定位到13个和24个QTL,分布11个连锁群上。采用C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一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采用M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二粒荚数的QTL和1个控制四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且控制四粒荚数的QTL 2 a的性状贡献率分别为72.5%和37.6%。
张维耀王金星宗春美付春旭王茂青孙艳杰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QTL复合区间作图法
应用关联分析鉴定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基因被引量:5
2011年
用135个分布于全基因组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分析196份大豆(Glycine max)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在考虑群体结构的条件下,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鉴定与大豆抗斜纹夜蛾有关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而发掘各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基因及代表性载体材料。结果表明:(1)该群体不仅地理起源广,而且遗传变异丰富;(2)在整个群体内,有17.9%的标记对处于显著的连锁不平衡,而且在相同染色体上标记对间连锁不平衡延伸的平均距离约为6.61cM(D'>0,P<0.05);(3)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有7个SSR标记分别与3个大豆抗斜纹夜蛾性状关联(P<0.01),其中4个位点对性状的变异解释率超过了10%,6个位点所在的连锁群上存在已报道的食叶性害虫抗性位点;(4)各位点等位基因的效应分析显示,幼虫重相关位点的等位基因主要表现为减效作用,等位基因Sat_334-A208减效作用最大(43.9%);单虫食叶量和蛹重相关位点的等位基因主要表现为增效作用;等位基因Satt199-A186对单虫食叶量增效作用最大(36.4%);等位基因Sat_320-A286对蛹重增效作用最大(31.4%)。
王慧高中杰张丹程浩喻德跃
关键词:抗虫性大豆
利用回交导入系聚合选择SMV抗性高油大豆种质资源被引量:4
2013年
以中品95-5383为供体材料,绥农14号大豆品种为受体回交,建立一个回交导入系。多次回交获得高世代回交品系,对后代材料BC1F4进行接种鉴定,选择稳定抗SMV株系,利用绥农20×绥农14分离群体中的高油株系,分别与绥农14×中品95-5383中抗SMV的株系杂交,聚合高油、SMV抗性基因到同一材料,筛选出抗SMV的高油大豆品系。通过轮回选择、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的深层发掘、严格和准确的目标性状选择,达到高效率培育能在产量、品质、抗病性上都有显著提高的优良大豆新材料。
付春旭
关键词:回交高油
野生大豆荚粒相关性状QTL定位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5和栽培大豆南农06-17所得的F2∶3家系(2008、2009年)及F2∶4家系(2009年)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3个荚粒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7个QTL,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加性显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17个QTL,其中12个QTL(qEPP-H-1、qEPP-Lb-1、qSWP-La-1、qSWP-Lb-1、qSW-B1-1、qSW-B2-1、qSW-D1b-1、qSW-H-1、qSW-H-2、qSW-I-2、qSW-Lb-1和qSW-Ma-1)在2 a或2个世代稳定表达,qEPP-H-1、qEPP-Lb-1和qSWP-Lb-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野生大豆。研究结果为野生大豆优异等位基因的发掘、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以及大豆产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阚贵珍童振峰胡振宾张丹张国正喻德跃
关键词:野生大豆QTL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