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美国福特基金(37110034)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卢荻黎贵才王天骄刘爱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伦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金融
  • 3篇中国金融
  • 3篇中国金融体制
  • 3篇金融体制
  • 3篇经济增长
  • 2篇金融发展
  • 2篇金融结构
  • 2篇技术创新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银行
  • 1篇银行体制
  • 1篇中国经济
  • 1篇生产率
  • 1篇市场化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资本
  • 1篇资本流入
  • 1篇金融模式
  • 1篇金融体制改革
  • 1篇经济融入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吉林财经大学
  • 3篇伦敦大学
  • 3篇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

  • 5篇卢荻
  • 4篇黎贵才
  • 3篇刘爱文
  • 2篇王天骄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经济问题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理论界
  • 1篇全国高校社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被引量:14
2013年
对银行与金融市场谁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实证及中、日、韩三国实例,用发展变化的视角,给出与学界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银行和金融市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的不同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银行对中国经济及技术创新的影响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打造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将促进我国自主创新。中国应不失时机地推动金融发展,确立科学有效的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
卢荻王天骄
关键词:技术创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
中国金融体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抑制还是促进?
2021年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传统的单一银行体制的金融模式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步伐的加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追求“自由化”“商业化”“国际化”是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黎贵才卢荻刘爱文
关键词:中国金融体制银行体制金融模式金融体制改革经济融入市场化
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
2013年
在经济发展初期,银行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都非常重要,有效的政策干预和特殊的制度安排会加强银行的影响,因此,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落后经济的发展;当经济比较发达时,自主创新逐渐兴起,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会增强它对自主创新的支持,这一阶段,原有针对银行的政策干预和特殊制度随经济发展而失效,从而削弱银行的作用,除非政府改进对银行的监管制度。
王天骄
关键词:技术创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
中国金融体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抑制还是促进?
<正>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传统的单一银行体制的金融模式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步伐的加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追求'自由化'、...
黎贵才卢荻刘爱文
文献传递
中国金融体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生产性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替代被引量:4
2016年
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体制仍极具复杂性。迄今为止,这个金融体制仍存在许多偏离市场原则的因素。由此信奉金融自由化信条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倾向认为,中国金融体制必定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无效率问题。然而,即便这个判断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个判断就金融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而言也是不充分的。本文分析得出,中国金融体制能够创造出足够的生产性效率,其在生产性效率上的得益,足以弥补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损失,从而促进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黎贵才卢荻刘爱文
关键词:金融体制
国际资本流入是否提升了中国经济增长效率被引量:7
2014年
现有文献倾向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一是因为国际资本的流入可以被视为是接受国的资本和技术的"净增加",它直接参与接受国的国内资本形成,二是因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资本的流入具有技术"溢出效应"。然而这两方面都没有得到中国现实数据的较好支持。对中国工业企业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作进一步的Malmquist指数分解可以发现,工业企业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而非来自于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平行发展仅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入。
黎贵才卢荻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际资本流入全要素生产率拉动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