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06ZQ026-025)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材权龙帅杨志松王维奎潘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巴塘县林业局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岩羊
  • 5篇自然保护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矮岩羊
  • 5篇保护区
  • 2篇生境
  • 2篇生境选择
  • 2篇鼢鼠
  • 2篇集群
  • 1篇形态学
  • 1篇行为节律
  • 1篇行为谱
  • 1篇行为生态
  • 1篇雄性
  • 1篇中华鼢鼠
  • 1篇神山
  • 1篇声谱
  • 1篇声谱分析
  • 1篇鸟类
  • 1篇鸟类群落

机构

  • 12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四川省巴塘县...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12篇周材权
  • 4篇龙帅
  • 4篇杨志松
  • 3篇刘国库
  • 3篇王维奎
  • 3篇张阳
  • 3篇潘立
  • 2篇曾国伟
  • 2篇袁施彬
  • 2篇何娅
  • 2篇胡锦矗
  • 2篇张君
  • 2篇齐赛飞
  • 2篇鲁庆彬
  • 2篇廖文波
  • 2篇唐伦
  • 1篇米志平
  • 1篇王夕龙
  • 1篇游于群
  • 1篇李开俊

传媒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兽类学报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矮岩羊夏季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和集群行为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扫描取样法(每隔10min进行一次扫描纪录,记录时间为5min)对36只矮岩羊夏季昼间节律与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将矮岩羊行为划分为取食、移动、站立、卧息和其他行为等5类。结果表明,矮岩羊在夏季有3个取食高峰(6:00-9:00、10:00-11:00和16:00-20:00);1个卧息高峰(11:00-15:00)。在时间分配上,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30.14±3.32)%,其次是卧息(26.44±3.59)%,站立(24.90±4.27)%,移动(15.73±1.26)%,而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仅占(2.82±1.00)%。通过不同个体的比较,发现成年雄性用于取食和站立的时间最多,幼体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最多,成年雌性用于卧息的时间最多。在矮岩羊集群方面,其集群类型有:混合群、母仔群、雄性群、雌性群和独羊,在夏季集群平均大小为(7.81±8.42)只,2~8只的羊群,占总群数的54.05%;不同集群类型的大小差异极显著(χ2=13.197,df=3,P=0.004),混合群群体最大,而雄性群最小;雌雄比为1∶0.54,雌幼比为1∶0.26,成幼比为1∶0.17。这些都说明矮岩羊这类独特的行为和种群特征是长期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结果。
龙帅周材权王维奎潘立胡锦矗
关键词:矮岩羊节律集群行为行为生态
基于线粒体Cyt b和核基因ZFY探讨羊族物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阐明羊族物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解决岩羊属中矮岩羊物种的有效性问题,本文测定了来自金沙江河谷地区栖息于林线以上岩羊和林线以下矮岩羊共226份粪便DNA样品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和核基因ZFY部分序列(612 bp),结合从Gen Bank中检索到的羊族物种同源DNA序列进行比较,利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根据获得的拓扑结构初步探讨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绵羊属的绵羊与山羊属、塔尔羊属、岩羊属各物种亲缘关系最远,喜马拉雅塔尔羊和岩羊属、山羊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岩羊属这一分支中,金沙江河谷地带岩羊和矮岩羊与内蒙古、青海、四川其它地理种群的岩羊聚为一支,同时分布在这一区域的部分岩羊和矮岩羊在Cyt b基因和ZFY基因单倍型上存在共享现象。历史上的气候事件可能造成金沙江河谷地带岩羊和矮岩羊种群之间相互迁移,偏雄性扩散促进了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因此不支持矮岩羊为独立的物种,建议将金沙江河谷地带的岩羊和矮岩羊都划分到岩羊四川亚种(Pseudois nayaur szechuanensis)。由于它们的形态和生态上存在一定的分化,建议将林线以下矮岩羊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与管理。
朱睦楠周材权何娅黄燕路迪曾小华
关键词:CYTBZFY系统进化
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及其群落结构被引量:1
2010年
从2009年7至8月,对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100种鸟,分属于13目41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物种6种;属古北界的有33种,东洋界50种,广布种17种;且迁徙鸟较少(30种),留鸟较多(70种),各占总数的30.0%和70.0%.分析发现,优势种有10种,常见种有14种,少见种有49种,稀有种有27种,说明平河梁鸟类中,可能有生存危险的物种比例较高.四个群落中,以森林群落的鸟类多样性状况最好,因为鸟类数量和物种数均最多,候鸟占比也最大;水域群落的鸟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小,尽管旅鸟占比最大,但其鸟类多样性状况最差.水域的鸟类群落以水生为主而其它的以陆生为主,故水域与其他3个群落的鸟类相似性指数相对较小.该地区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程度有加大的趋势,所以应准确掌握鸟类的生存状况,开展长期的监测和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研究,为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张阳鲁庆彬周材权袁红毛军汪静
关键词: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
山西隰县中华鼢鼠洞址选择被引量:1
2011年
2009年6~9月,在山西省隰县开展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Milne-Edwards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实际生境状况建立了10个变量,按系统取样法以每隔25 m取一个样方,共设置384个样方,并对发现的192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址予以取样。研究表明,中华鼢鼠的洞址明显选择花生地和马铃薯地,回避玉米地和果林,随机选择大豆、番薯、萝卜、洋葱、西瓜、黍和荒草地;选择人为干扰大的阳坡,回避几乎无人为干扰的阴坡;且中华鼢鼠选择的洞址离公路较近,灌木密度和盖度小。因此,为了控制其危害,改造生境条件使之不适于中华鼢鼠的生存,应在离公路较近的农耕地种植根系营养差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或者直接改造成果林、育材林等,并适当密植。
张阳周材权鲁庆彬袁红毛军汪静
关键词:中华鼢鼠生境选择农耕
短耳鸮的骨骼系统解剖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1只雌性短耳鸮(Asio fiammeus)骨骼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其头骨较轻,上喙粗长、前端近垂直下弯;龙骨突不发达;叉骨呈"V"形,与乌喙骨相连处较宽厚;前肢骨明显长于后肢骨;桡骨细而直,靠近肱骨端有一细长形裂缝;跗跖骨结构粗壮;趾尖具弯曲的利爪.这些特征与短耳鸮的取食方式、飞行和栖息特点密切相关.
齐赛飞袁施彬周材权张君王夕龙
关键词:骨骼
笼养状态下绿尾虹雉的鸣声行为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思敏周材权杨本清杨红茹马洪李明
关键词:绿尾虹雉鸣声声谱分析
冬春季矮岩羊集群特征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2007年10月至12月、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1月中旬和2009年3月至5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矮岩羊冬春季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春季共观察到73群451只矮岩羊,冬季共观察到170群1036只矮岩羊。发现春季平均群大小为6.18±5.186,最大群34只;冬季平均集群大小为6.65±4.564,最大群24只;春冬两季矮岩羊集群大小季节性变化不显著(P>0.05)。在观察到的矮岩羊中,冬春两季矮岩羊集群都以混合群为主,分别占57.20%和45.20%;与春季相比,冬季混合群和独羊出现频率增高,而春季雌性群和母仔群增多;2-8只的集群冬季109群,春季56群,分别占总群数的64.12%和76.71%;9只以上的集群冬季46群,春季15群,分别占总群数的20.06%和20.55%。说明矮岩羊主要以2-8只的小群为主。冬季雌雄比为1∶0.64;雌幼比为1∶0.77;春季雌雄比为1∶0.72;雌幼比为1∶0.81。
刘国库周材权杨志松龙帅潘立曾国伟李开俊唐伦
关键词:春季矮岩羊集群特征
竹巴笼矮岩羊昼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被引量:22
2011年
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1月中旬和2009年3月至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在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对矮岩羊的昼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岩羊的昼间行为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与矮岩羊昼间取食高峰时间基本一致。取食和卧息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观察频次的53.83%和27.76%,频次较少的是站立和移动,分别占总观察频次的9.93%和8.24%,其它行为所占频次最少,只有0.24%,昼间2个取食高峰(9:00—11:00,17:00—19:00)和1个卧息高峰(11:00—16:00),呈现出取食-休息-取食的规律。Kruskal-Wallis H检验表明,季节因素对矮岩羊取食(P<0.05)、卧息(P<0.05)和其它行为(P<0.05)所占时间影响显著,而对移动(P>0.05)和站立(P>0.05)行为影响不显著。各年龄段之间其它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差异显著(P<0.05),而取食(P>0.05)、移动(P>0.05)、卧息(P>0.05)和站立(P>0.05)所占时间比例差异不显著;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矮岩羊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雌性的取食、移动和卧息的时间略高于雄性,而站立和其他行为时间低于雄性;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性别矮岩羊昼间的各种行为差异进行分析表明:性别因素对矮岩羊昼间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
刘国库周材权杨志松龙帅潘立王维奎游于群曾国伟耿山山
关键词:矮岩羊行为节律
罗尼神山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集群和生境选择初报被引量:3
2010年
报道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罗尼神山矮岩羊的种群生态学的初步调查资料,调查期间共观察到矮岩羊7群,准确记录6群,其中母子群5群,雌性群1群.共记数25只矮岩羊,种群平均大小为4.17±2.56只,最大集群9只,最小2只.矮岩羊偏爱灌丛和仙人掌灌丛、隐蔽级中等、坡位中位或中下位、坡度较大、人为干扰较弱、距水源和裸岩较近、灌木高度1-2m、灌木盖度>50%以及草本盖度较小的东坡或南坡生境.矮岩羊生境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4.69%,其可以较好地反映矮岩羊选择的生境特征,影响矮岩羊生境的三个主要因素为食物资源、水源和安全性.
刘国库周材权杨志松廖文波黄燕李庆涛
关键词:矮岩羊种群生态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2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对四川的若尔盖、甘肃的合作、夏河、临潭以及青海的西海5个草原点的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高原鼢鼠种群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呈典型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与土丘平均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高原鼢鼠土丘聚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陈林廖文波杨志松张阳何娅周材权
关键词:高原鼢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