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363)

作品数:8 被引量:12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荣华陈石生任刚邵峰黄慧莲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茅根
  • 8篇白茅根
  • 3篇酚酸
  • 2篇多糖
  • 2篇学成
  • 2篇紫外
  • 2篇紫外可见
  • 2篇紫外可见分光...
  • 2篇总酚酸
  • 2篇可见分光光度...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分光光度法
  • 1篇多糖成分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药理
  • 1篇药理研究
  • 1篇药理研究进展

机构

  • 8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8篇刘荣华
  • 6篇陈石生
  • 5篇任刚
  • 5篇黄慧莲
  • 5篇邵峰
  • 3篇陈兰英
  • 3篇熊科元
  • 3篇马志林
  • 2篇付丽娜
  • 2篇段锋
  • 2篇陈卓
  • 1篇陈道峰
  • 1篇杨明
  • 1篇骆瑶
  • 1篇段萌
  • 1篇王昌芹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成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研究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白茅根各提取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白茅根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提部位有抗补体活性,其中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活性较强,从白茅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茅素(1)、芦竹素(2)、木栓酮(3)、β-谷甾醇(4)、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6)、5-甲氧基黄酮(7)、香草酸(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9)、5-羟甲基糠醛(10)。结论:化合物6、7、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抑制作用。
付丽娜陈兰英刘荣华陈道峰
关键词:白茅根化学成分抗补体活性
白茅根中两种主要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中2种主要酚酸类成分(香草酸、对羟基肉桂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126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溶液(15∶85),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1nm;柱温30℃。结果香草酸和对羟基肉桂酸均得到很好的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1271~16.2750μg/mL,0.04736~3.03135μg/mL,方法的回收率在97.82%~100.12%,RSD均小于3.0%。香草酸的平均含量为54.85μg/g,含量最高的产地是湖北武汉(127.10μg/g),其次为福建邵武(76.72μg/g),四川安岳含量最低(8.23μg/g);对羟基肉桂酸的平均含量为28.86μg/g,含量最高的产地是河北石家庄(55.87μg/g),其次为河南郑州(45.94μg/g),江西湾里含量最低(10.24μg/g)。结论不同产地的白茅根中这2种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白茅根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熊科元陈石生刘荣华任刚邵峰黄慧莲
关键词:白茅根香草酸
不同生长期白茅根多糖的含量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期白茅根的多糖含量,为白茅根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2个产地(安徽砀山、四川安岳)不同采收月份的多糖含量。结果安徽砀山、四川安岳两地产白茅根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3~7月份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在7月份达到峰值,分别为443.48mg/g、441.92mg/g,随后有所下降,而后在10月份、11月份再次达到峰值,分别为561.01mg/g、490.50mg/g。结论本研究可为白茅根多糖成分合理开发、资源的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刘荣华熊科元马志林段锋陈石生邵峰黄慧莲
关键词:白茅根多糖比色法
白茅根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2
2010年
白茅根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内酯类、糖类、甾体类及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白茅根具有利尿、止血、抗菌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然而,关于白茅根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够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白茅根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白茅根药材、提取物、保健品及药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刘荣华付丽娜陈兰英任刚陈石生陈卓
关键词:白茅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白茅根不同提取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_1、NF-κB p65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研究白茅根不同提取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阳性对照组及白茅根石油醚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部位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复制阿霉素肾病模型,灌胃给药8 w。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每周末将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蛋白含量。于末次给药24 h后,眼眶取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NF-κB p65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茅根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组大鼠24 h尿蛋白在第6、7、8周显著降低,TP、ALB含量显著升高,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以及TGF-β1、NF-κB p65阳性率显著降低;正丁醇部位组、水部位组TG含量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含量分别在7、6周显著降低;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组大鼠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结论:白茅根不同提取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组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以及NF-κB p65的表达,抑制TNF-α的活性,进而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病变。
陈兰英陈卓王昌芹骆瑶罗园红段萌刘荣华
关键词:白茅根阿霉素肾病NF-ΚBP65
不同产地白茅根多糖成分的含量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多糖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比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的白茅根中多糖的含量,波长为485nm。结果该实验测定方法相对稳定,不同产地白茅根中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福建邵武产地的白茅根多糖含量最高(711.45 mg/g),其次为湖北武汉产地含量(604.89 mg/g),江西新建产地含量最低(300.88 mg/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白茅根多糖成分合理开发,资源的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刘荣华马志林段锋任刚邵峰黄慧莲陈石生
关键词:白茅根多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茅根总酚酸提取工艺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优化白茅根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选取提取试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作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考察提取试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筛选最佳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提取时间38 min,提取温度为33℃,料液比为1∶40,总酚酸质量分数的预测值为2.71 mg/g。验证实验的总酚酸质量分数为2.46 mg/g,与预测值接近。结论说明模型可靠。该工艺步骤简单,稳定可行。
刘荣华陈石生任刚邵峰黄慧莲杨明
关键词:白茅根总酚酸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from Rhizoma imperatae on adriamycin-induced renai damage in rats
<正>Aim:Rhizoma Imperatae was traditionally used as diur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in China.In this stud...
Rong-hua LIULan-ying CHENZhuo CHENShi-sheng CHENFeng SHAOGang REN
关键词:GLOMERULONEPHRITIS
不同产地白茅根总酚酸的含量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总酚酸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695 nm。结果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产于江西九江的白茅根总酚酸含量最高(3.48 mg.g-1),其次是产于南昌的白茅根(3.09 mg.g-1),其他产地总酚酸含量也均超过了2.10 mg.g-1。结论测定方法稳定,该研究可为白茅根总酚酸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熊科元刘荣华陈石生任刚邵峰黄慧莲马志林
关键词:白茅根总酚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