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2700) 作品数:9 被引量:29 H指数:3 相关作者: 曹谊林 崔磊 刘伟 张文杰 周广东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 东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Visualization of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interactions in living mammalian cell nuclei and developing chicken neural tube by FRET 被引量:1 2006年 Members of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 gene famil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ertebrate neurogenesis. In this study, confocal microscopy-based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is used to monitor bHLH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nder various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issue-specific bHLH activators, NeuroD 1, Mash 1, Neurogenin 1 (Ngn 1), Neurogenin2 (Ngn2), and ubiquitous expressed E47 protein are tagged with enhanced yellow fluorescence protein (EYFP) and enhanced cyan fluorescence protein (ECFP), respectively.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mobility ofbHLH fusion proteins are examined in HEK293 cells. By transient transfection and in ovo electroporation, four pairs of tissue-specific bHLH activators and E47 protein are over-expressed in HEK293 cells and developing chick embryo neural tube. With the acceptor photobleaching method, FRET could be detected between these bHLH protein pairs in the nuclei of transfected cells and developing neural tubes. Mashl/E47 and Ngn2/E47 FRET pairs show higher FRET efficiencies in the medial and the lateral half of chick embryo neural tube, respectively. It suggests that these bHLH protein pairs formed functional DNA-protein complexes with regulatory elements of their downstream target genes in the specific regions. This work will help one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s of bHLH factors in vivo. Chen Wang Wei Bian Caihong Xia Ting Zhang Francois Guillemot Naihe Jing关键词:BHLH FRET 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12年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曹谊林 刘伟 张文杰 周广东关键词:软骨 肌腱 血管 干细胞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组织工程中珊瑚支架残留率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复合珊瑚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支架的残留率。方法体外扩增、成骨诱导培养犬BMSC,分别将第二代细胞复合珊瑚后植入犬自体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周(n=6),32周(n=6)取材后分别通过Micro-CT检测和大体、组织学图像分析骨修复、支架残留率和生物力学修复强度。结果 Micro-CT检测和组织学图像分析均表明,BMSC-珊瑚组组织工程骨12周时支架残留率显著高于32周(P<0.05),而新骨随材料降解逐步成熟;生物力学显示术后32周力学强度显著高于12周(P<0.05)。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复合珊瑚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随时间延长材料逐步降解,组织工程下颌骨进一步成熟。 袁捷 刘广鹏 韦敏 祁佐良 崔磊 曹谊林关键词:下颌骨 骨髓祖代细胞 珊瑚虫纲 人工合成多肽在生物材料上的修饰进展 被引量:3 2008年 生物材料表面通过合适的多肽修饰可以提高材料与细胞的亲和性。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论述了它们的合成、在生物材料上的修饰、细胞在多肽修饰材料表面的行为等重要问题。 张正 赖毓霄 丁建东关键词:多肽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多肽合成 表面修饰 含Zn生物玻璃、玻璃陶瓷与聚酯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58S生物玻璃的基础上用氧化锌取代3 mol%的氧化钙制备了含锌的生物玻璃粉体(58S3Z),对合成的粉体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在700℃及1200℃制备出58S3Z-700℃、58S3Z-1200℃玻璃及玻璃陶瓷多孔支架。在所得支架表面涂覆PLGA及PBS薄膜制备出58S3Z-1200℃-PLGA及58S3Z-1200℃-PBS复合支架。对其形貌、孔隙率、力学性能、体外降解性及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复合后多孔支架仍然保持三维连通的多孔结构,孔隙率与复合前(86.9%±0.8%(58S3Z-700℃),80.1%±0.6%(58S3Z-1200℃))相比稍有下降,分别为75.9%±0.6%(58S3Z-1200℃-PLGA)和77.9%±0.9%(58S3Z-1200℃-PBS)。但复合多孔支架显示出较高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509.4 kPa±162.8 kPa(PLGA)和901.6 kPa±94.5 kPa(PBS),与玻璃和玻璃陶瓷支架(258.4 kPa±23.6 kPa)相比具有较大的提高。体外降解实验表明58S3Z-1200℃-PLGA、58S3Z-1200℃-PBS复合多孔支架可降解,经过28天的浸泡其失重率分别达到13.3%和2.1%。体外研究结果表明:58S3Z玻璃陶瓷支架复合PBS或PLGA后支持成骨细胞黏附、铺展和生长。这种新型的复合支架具有三维的网状多孔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降解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 杜瑞林 杜瑞林 倪似愚 常江关键词:生物玻璃 聚酯 多孔支架 细胞相容性 应用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具有完整结构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从6月龄毕格犬颈总动脉获取平滑肌细胞,颈外静脉获取内皮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然后,先将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模拟成年哺乳动物循环系统的参数,予以动态力学刺激(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8周后,在其上接种内皮细胞,对照组不接种内皮细胞,培养5d后取材检测。结果组织学染色显示,平滑肌纤维成分排列较规则,有层次感,内皮细胞完整;对照组未见内皮细胞层结构。结论利用生物反应器可在体外构建具有完整结构的组织工程化血管。 许志成 张文杰 李宏 周广东 崔磊 刘伟 曹谊林关键词:生物反应器 血管 VSV-G蛋白修饰的GFP逆转录病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与疱疹性口腔炎病毒糖蛋白G基因(VSV-G)共转染,使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经超速离心得以浓缩,进一步提高GFP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感染效率。方法应用GFP-RV质粒转染PT67细胞,并用G418筛选出GFP阳性克隆,利用其产生的病毒上清液再转染GP2-293细胞,在G418筛选的同时,瞬时转染VSV-G基因。收集该GP2-293细胞产生的重组假病毒液,并通过低温超速离心制备含GFP基因假病毒的浓缩液,测定浓缩前后含GFP基因假病毒液滴度,并分别感染NIH 3T3细胞、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上述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GFP基因的转染阳性表达率。结果GFP-GP2-293细胞转染VSV-G基因后产生的重组假病毒液滴度为7.36×104CFU/mL,浓缩40倍后其滴度可提高至1.82×106CFU/mL。用浓缩前后含GFP基因假病毒液分别转染NIH 3T3细胞,GFP阳性表达率可由44.21%升高至79.80%;转染兔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猪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后,均可见GFP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逆转录病毒与VSV-G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可以制备出高滴度的假病毒液。浓缩病毒液的高转染率为其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陈瑾君 刘伟 刘德莉 陆峻泓 崔磊 曹谊林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假病毒 种子细胞 可降解的热敏凝胶化的嵌段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作为可注射的药物输送载体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可注射的热敏凝胶化的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对PEG化药物的包裹和缓释,期望把载体材料的缓释效果和PEG化药物的长循环效果有效的结合起来。热敏凝胶化的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是一种... 俞麟 常广涛 崔亭 张欢 张正 丁建东关键词:喜树碱 缓释载体 PEG 文献传递 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重建兔角膜基质组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替代角膜基质细胞,构建兔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研究。通过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腺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接种细胞于聚羟基乙酸(PGA)圆盘支架,形成细胞.PGA复合物,移植于成年兔角膜基质层。动态观察构建组织在角膜内的变化情况,并于第3、6、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GFP表达及角膜基质特异蛋白Keratocan的检测。透射电镜观察胶原纤维排列并测量其直径。应用t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术后8周,实验侧角膜逐渐恢复透明,形成的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排列较规则。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GFP阳性细胞存在,形成基质板层样组织,同时该部分细胞表达Keratocan。胶原纤维排列规则,实验组胶原纤维直径为(33.08±2.47)nm,经统计学分析,与正常角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771)。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以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兔角膜内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组织。 张艳青 张文杰 刘伟 胡晓洁 周广东 崔磊 曹谊林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角膜基质 皮肤 应用GFP基因转染示踪BMSCs在组织工程下颌骨内的分化 2010年 目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化下颌骨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与转归。方法:用GFP反转录病毒载体与疱疹性口炎病毒糖蛋白G基因(VSV-G)蛋白重组形成假病毒,高效转染犬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将其接种于珊瑚,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修复犬下颌骨标准缺损。术后3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GF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2周后,大体可见组织工程化下颌骨形成,Van Gieson染色示新生骨大部分为成熟骨质,免疫组化显示新骨表面有GFP阳性成骨细胞,连接处无GFP阳性细胞,,珊瑚大部分降解。结论:组织工程下颌骨结构与正常皮质骨类似,新生组织表达GFP,证实组织工程下颌骨组织的形成来源于植入细胞。 袁捷 韦敏 祁佐良 陈瑾君 崔磊 曹谊林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下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