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207)

作品数:2 被引量:42H指数:2
相关作者:香宝马广文胡钰王金生王业耀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浓度
  • 1篇遥感
  • 1篇输出系数模型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磷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影响
  • 1篇磷浓度
  • 1篇面源
  • 1篇面源污染
  • 1篇交替冻融
  • 1篇腐殖质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上游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黑龙江省环境...

作者

  • 2篇胡钰
  • 2篇马广文
  • 2篇香宝
  • 1篇刘玉萍
  • 1篇汪太明
  • 1篇方广玲
  • 1篇王业耀
  • 1篇王金生

传媒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被引量:25
2012年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2000—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约1.10×104km2,林地面积增加约1.10×104km2,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很小,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效果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造成的TN和TP负荷量2000年分别为114.14×104t和3.39×104t,2006年分别为111.21×104t和3.31×104t。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中游流域、大渡河上游流域、岷江上游流域和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流域,2000—2006年面源TN和TP负荷显著减少。
马广文王业耀香宝王金生胡钰
关键词:遥感面源污染输出系数模型土地利用
交替冻融对东北地区典型土壤氮磷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研究了交替冻融对东北地区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中的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次交替冻融后,三种类型土壤的全氮浓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在交替冻融过程中,硝化与反硝化共同作用并不明显。由于冻融作用增强土壤释水性和水分渗透性,经15次交替冻融后,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的有效氮浓度均有所升高,以水稻土最显著,上升了31.25%。三种土壤全磷浓度均在初次冻融后大幅增高,总体呈升高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冻融作用破坏了土壤团聚体,增加了与消化液反应的机会。经15次交替冻融后,黑土和水稻土的有效磷浓度分别上升17.72%和56.16%,暗棕壤的有效磷浓度下降35.19%,这说明交替冻融过程中土壤有效磷的变化不但取决于土壤的C/P,还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林地的有效磷浓度可能由于发生磷的净固定而降低。
胡钰香宝刘玉萍汪太明马广文方广玲
关键词:交替冻融氮磷浓度土壤腐殖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