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D06004)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曾淦宁艾宁周鸿艳王铁杆包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乙醇
  • 1篇乙醇工艺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制备生物
  • 1篇生物炭
  • 1篇生物乙醇
  • 1篇水解
  • 1篇水热
  • 1篇稀酸
  • 1篇稀酸水解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裂解
  • 1篇还原糖
  • 1篇活性炭
  • 1篇干法
  • 1篇高比表面
  • 1篇高比表面积
  • 1篇比表面
  • 1篇比表面积

机构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宁波诺丁汉大...

作者

  • 3篇艾宁
  • 3篇曾淦宁
  • 2篇包海军
  • 2篇王铁杆
  • 2篇周鸿艳
  • 1篇屠美玲
  • 1篇伍希
  • 1篇王家炜
  • 1篇张茹霞
  • 1篇蒋媛媛
  • 1篇黄杰
  • 1篇陈梓彬
  • 1篇吴勇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比表面积铜藻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工艺优化被引量:13
2013年
以铜藻为原料,在对其进行元素含量、生化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ZnCl2活化法和H3PO4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并以活性炭得率、碘吸附值、焦糖脱色率为指标,采用正交法考察了升温速率、活化温度、浸渍比(活化剂/铜藻质量比)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ller(BET)比表面积等方法分析活性炭特征.结果表明,铜藻原料粒度对制得的活性炭性能影响显著,106~180μm的颗粒较为适合.ZnCl2活化法制得的活性炭吸附性能明显优于H3PO4活化法;ZnCl2活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升温速率10℃.min-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2h、浸渍比4,在保证活性炭得率超过30%的基础上,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2314.58m2.g-1,碘吸附值为835.3mg.g-1,焦糖脱色率为110%,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大型海藻原料所制备的活性炭,是陆地传统活性炭原料的有效补充.
曾淦宁周鸿艳艾宁包海军王铁杆黄杰陈梓彬
关键词:ZNCL2H3PO4活性炭
稀酸预处理铜藻制备生物乙醇工艺被引量:7
2014年
选取暖温带海洋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的首选物种——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原料进行生物乙醇的制备,以稀硫酸水解后的还原糖收率为响应值,考察水解温度、液固比、水解时间和w(H2SO4)等参数对水解效率的影响.为优化稀酸水解铜藻预处理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稀酸预处理工艺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与酶水解及发酵相结合验证了铜藻稀酸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①稀酸水解铜藻的最优工艺参数.水解温度为120℃,液固比为20∶1,水解时间为2.00 h,w(H2SO4)为4.50%.②稀酸水解铜藻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水解时间和w(H2SO4)的非线性作用显著.③对经最佳稀酸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铜藻粉进行酶水解,其还原糖收率为44.05%,是未预处理下的8.14倍,并且后续进行发酵后,乙醇产率达7.80%,是未预处理下的2.00倍.表明铜藻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乙醇原料,稀酸预处理方法对铜藻生物乙醇的制备行之有效.
蒋媛媛包海军曾淦宁艾宁王铁杆张茹霞吴勇
关键词:稀酸水解响应面法生物乙醇
铜藻基生物炭的水热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12
2014年
以浙江优势大型海藻之一的铜藻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了生物炭.同时,通过正交法,以碳回收率和得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铜藻与去离子水质量比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制备水热炭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铜藻基水热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80℃,铜藻与去离子水质量比1/4,在此条件下,水热炭的碳回收率为65.0%,得率为51.4%.元素分析、BET、接触角测定和傅里叶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铜藻基水热炭比表面积为26.6 m2·g-1,pH值为4.8,具有较高的O/C和较低的C/N,与干法裂解炭相比,其亲水性更强,且表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氧、含氮官能团,灰分含量更低,得率和碳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3.4%和33.5%.
曾淦宁伍希艾宁王家炜屠美玲周鸿艳
关键词:生物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