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航天支撑技术基金(2006-HT-GFKD-2)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潘晓刚周海银于晓峰赵德勇王炯琦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1550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篇天体
  • 2篇天体力学
  • 2篇卫星
  • 1篇弹道
  • 1篇弹道参数
  • 1篇递推
  • 1篇递推估计
  • 1篇定轨
  • 1篇双星定位
  • 1篇双星定位系统
  • 1篇卫星轨道
  • 1篇卫星轨道确定
  • 1篇联合定轨
  • 1篇近地
  • 1篇近地卫星
  • 1篇轨道计算和定...

机构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潘晓刚
  • 1篇段晓君
  • 1篇周海银
  • 1篇王正明
  • 1篇王炯琦
  • 1篇赵德勇
  • 1篇于晓峰

传媒

  • 2篇天文学报
  • 1篇弹道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卫星轨道确定模型误差的深度加权核估计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卫星动力学模型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动力学模型误差传递到轨道确定算法中构成部分形式未知的模型误差,并且与测量系统自身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耦合在一起形成定轨模型误差,严重影响轨道确定精度.详细推导了存在动力学模型误差的轨道改进方程,对模型中能准确描述的部分建立了参数化模型,对不能准确描述的误差部分,建立了非参数模型.构建了部分线性轨道改进模型,利用二阶段估计法和核函数估计法对模型误差进行拟合估计,并在轨道改进中予以补偿.根据数据深度理论,建立了非参数模型误差的深度加权核估计方法,提高了模型误差估计的抗差性.最后结合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进行了轨道确定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误差是影响轨道确定精度的重要因素,核函数估计法可以有效估计定轨中的模型误差,窗宽是提高模型估计精度的重要变量,通过深度加权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核函数估计的抗差性,提高轨道确定精度.
潘晓刚周海银
关键词:天体力学
双星定位系统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同质异质观测数据加权方法及应用
2008年
针对双星定位系统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中的多源观测数据的融合处理问题,建立了同质观测数据的二步系统误差修正的改进的方差分量估计最优加权方法;分析指出异质观测数据的多源融合测量模型本质为多结构多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异质观测数据的模型结构特征分析和方差分量估计相结合的最优加权方法.设计了两类观测数据最优加权及联合定轨参数估计的实现算法,并以双星及备份星的距离和同质观测数据以及双星距离和与星敏感器测角的异质观测数据为例,进行了联合定轨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同质观测数据联合定轨,采用二步系统误差修正的方差分量估计法,可以获得比传统的经验加权算法更优的定轨精度;对于异质观测数据联合定轨,通过引入表征模型结构特征的加权因子,与平均加权方式相比,近地卫星及静地卫星的联合定轨精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赵德勇潘晓刚王炯琦王正明
关键词:天体力学轨道计算和定轨
逆向递推估计全程弹道参数
2006年
针对试验中出现的初始段跟踪数据缺失情形,研究利用修正制导工具误差后的遥测数据转至发射系下弥补外测跟踪数据的逆向递推方法,给出了实际实现方案.从微分方程理论出发,推导了初始跟踪数据误差影响积分终值误差的结论.仿真计算给出了符合工程实际的全程弹道,并验证了误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位置误差基本为初始位置偏差加上初始速度偏差的积分,速度误差为初始速度偏差加上一个小量.
段晓君于晓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