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004000008)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雄王丽娟马桂贤代成波王硕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活化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小板活化因...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梗死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小板活化因...
  • 2篇乙酰
  • 2篇乙酰水解酶
  • 2篇再灌注
  • 2篇造影
  • 2篇水解酶

机构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医学科...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9篇王丽娟
  • 9篇张雄
  • 5篇王硕
  • 5篇代成波
  • 5篇马桂贤
  • 4篇曹裕民
  • 4篇吴宜娟
  • 3篇张玉虎
  • 2篇刘新通
  • 2篇万鑫
  • 1篇陈月富
  • 1篇戴颖仪
  • 1篇何池忠

传媒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保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尾静脉注射rPAF-AH预处理后观测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改变,采用Westernblot研究MMP-2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及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 rPAF-AH预处理明显降低脑梗死小鼠行为障碍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灶的大小(P<0.01)。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证明,rPAF-AH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导的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活性水平(P<0.01)。结论 rPAF-AH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得益于其抑制了MMP-2蛋白的高表达及活性增高。
吴宜娟王丽娟张雄代成波王硕马桂贤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脑缺血再灌注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50%;对照组(143例)患者无狭窄或血管狭窄〈50%。检测两组血浆Fib及血脂水平等.按Fib值分4个水平(Fib〈2.96g/L,Fib2.96~3.47g/L,Fib3.48~4.06g/L,Fib〉4.06g/L)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X^2=23.10,P=0.000)。血浆Fib水平升高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独立的、且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558,95%CI:1.164~2.087,P=0.003)。结论Fib升高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陈月富代成波王硕马桂贤张雄王丽娟
关键词:脑缺血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纤维蛋白原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观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及5、15、30和60 min各时间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外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rPAF-AH组和银杏叶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降低(P<0.05),rPAF-AH组较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rCBF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rCBF-AH组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银杏叶组30和60 min时,rCBF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PAF-AH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治疗脑梗死的生物医药制剂。
张雄代成波吴宜娟王硕张玉虎马桂贤刘新通何池忠王丽娟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能够活化血小板和其他炎症因子,在变态反应及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能够水解PAF和相关的氧化磷脂并使之失活,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本文对PAF-AH的结构特性以及对相关疾病的未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吴宜娟王丽娟张雄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同工酶
乙酰水解酶对脑梗死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小鼠脑梗死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小鼠100只,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PAF-AH组、金纳多组和奥扎格雷钠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尾静脉注射rPAF-AH预处理后,观测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灶体积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MMP-9的表达及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PAF-AH组小鼠2、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减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rPAF-AH组小鼠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重组人PAF-AH预处理可减轻小鼠脑梗死损伤,这可能得益于其抑制了MMP-9蛋白的高表达。
吴宜娟张雄王丽娟
关键词: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9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A亚组。分析各组患者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并比较rs2297518、rs808124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CAA组及ICA亚组的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CAA组中rs2297518位点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A亚组中rs2297518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基因rs2297518位点的多态性与CAA及ICA有关,基因型GG可能是CAA的易感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CAA及ICA的易感因素;iNOS基因rs80812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AA或ICA无关。
万鑫代成波曹裕民张雄张玉虎王硕马桂贤王丽娟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颅内动脉硬化脑血管造影术基因频率等位基因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激活剂。通过免疫促炎、促血栓形成、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自由基产生、离子超载、即早基因表达等途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曹裕民张雄王丽娟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N-甲基天冬氨酸脑出血神经变性疾病
首发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障碍(PSD)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MR确诊及造影评估的首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住院期间(2周内)进行抑郁量表评定,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PSD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4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SD患病率为67.4%(29/43),不同年龄段、梗死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等3个因素与急性期PS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新发梗塞年龄60岁以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半球,责任血管累及额叶血供与首发脑梗死后急性期PSD患病率存在密切联系。
戴颖仪曹裕民刘新通王丽娟张雄
关键词:脑梗死卒中后抑郁障碍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脑动脉狭窄组(55例)及无脑动脉狭窄的对照组(14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尿酸异常患者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88,P=0.007);将所有患者按血尿酸水平4分位分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2=9.230,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odds ratio,OR)1.005,P=0.001]。同样方法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组与尿酸的关系未得到显著性结果。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万鑫代成波曹裕民张雄张玉虎马桂贤王硕王丽娟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尿酸脑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