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ABA260)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高少怀李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周围炎
  • 1篇龈沟液
  • 1篇IL-10
  • 1篇IL-17

机构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李智勇
  • 1篇高少怀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0和IL-17的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不同时期龈沟液(PISF)中IL-10和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种植体随机分为实验组A(丝线持续结扎17w)和实验组B(结扎8w后去除丝线并进行洁治),以口腔内另一侧不进行丝线结扎的种植体为对照。各组种植体分别在丝线结扎时(基点)和基点后1、4、8、9、13、17周时记录牙周袋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检测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含量。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种植体各项临床指标、PISF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丝线结扎后种植体周围PPD、PI和MBI均出现改变。在临床指标出现改变前,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含量开始变化。PISF的量随时间增加,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PISF量降低,13周后与对照组无差异。IL-10的含量随时间降低,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开始升高。IL-17的含量随时间增加,洁治后降低。结论:IL-10和IL-17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状况,IL-17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高少怀段海英李智勇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IL-10IL-17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