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19)
- 作品数:6 被引量:144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小平朱秉启李鸿威马妮娜刘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聊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环境记录的年代校正与古气候重建
-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东亚夏季风区的西北缘,是认识东亚季风演变及其区域响应的窗口。文章在系统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环境记录的年代进行了新的校正,并重建了全新世环境演变的历史。分析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在早全新世开始出现高湖面...
- 刘子亭杨小平朱秉启
- 关键词:全新世东亚季风古气候湖泊记录巴丹吉林沙漠
- 文献传递
- 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与问题
- 浑善达克沙地地处环境脆弱的东亚夏季风北缘,沙漠化进程备受关注。综述了关于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沙漠化的研究进展,并从沙漠化过程、成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沙漠化过程研究难以深入,主要原因是在沙漠化速...
- 李鸿威杨小平
- 关键词:沙漠化遥感浑善达克沙地
- 文献传递
-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东南边缘地区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被引量:48
- 2008年
-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水和南缘地区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同位素分析,初步探讨了沙漠地区湖水和地下水之间补给的关系。沙漠湖水的离子化学特征显示沙漠东南部湖泊的演化趋势:微咸湖-咸水湖-盐水湖。显著不同的盐度、CO32-和HCO3-含量以及地质资料都表明,沙漠北部较大的湖泊和东南部的湖泊被一地形上的褶皱隆起阻隔而形成了不同的地下水补给体系。环境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的湖泊和地下水与沙漠东南边缘地区的地下水有着相似的蒸发趋势,暗示南缘地区的地下水和沙漠东南部地区湖泊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同其他干旱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结果进行对比显示,雅布赖地区和沙漠地区的地下水应该是埋深较浅的地下潜水。因本次研究结果不支持单一远源或者深层地下水补给的观点,故推断沙漠东南部地区以及南缘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是当地雨量丰沛时期的降水及南缘低山降水下渗补给的。
- 马妮娜杨小平
- 关键词:湖泊环境同位素水化学巴丹吉林沙漠
-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硅藻分布的初步研究
- 硅藻广泛生长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硅藻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可建立硅藻与环境参数之间的转换函数,并应用于古环境的定量重建。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硅藻种类具有很强的耐盐耐碱特征,广泛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卢彦斌P.Rioual杨小平
- 文献传递
- 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与问题被引量:23
- 2010年
- 浑善达克沙地地处环境脆弱的东亚夏季风北缘,沙漠化进程备受关注。综述了关于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沙漠化的研究进展,并从沙漠化过程、成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沙漠化过程研究难以深入,主要原因是在沙漠化速度和程度方面存在分歧,对沙漠化概念理解、研究材料及评价指标选择上存在差异。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沙漠化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歧导致了成因的多解性,其中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耦合与反馈过程、生态系统阈值、极端事件的影响是成因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全球变暖将导致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在21世纪进一步发展。
- 李鸿威杨小平
- 关键词:沙漠化遥感浑善达克沙地
-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东南边缘地区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
-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水和南缘地区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同位素分析,初步探讨了沙漠地区湖水和地下水之间补给的关系。沙漠湖水的离子化学特征显示沙漠东南部湖泊的演化趋势:微咸湖-咸水湖-盐水湖。显著不同的盐度、CO和...
- 马妮娜杨小平
- 关键词:湖泊环境同位素水化学巴丹吉林沙漠
- 文献传递
-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硅藻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硅藻广泛生长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硅藻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可建立硅藻与环境参数之间的转换函数,并应用于古环境的定量重建。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硅藻种类具有很强的耐盐耐碱特征,广泛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咸水湖中,不过目前尚无极端干旱地区现代湖泊硅藻分布状况的研究。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西部,面积4.92×10^4km^2,是我国第三大沙漠。
- 卢彦斌P.Rioual杨小平
-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硅藻阿拉善高原转换函数
- 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与风动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 通过气象资料分析、遥感解译、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沙丘表沙粒度沉积学分析,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近40a来的输沙势有高频变率、多向变化的特点,并在沙漠...
- 刘陶杨小平董巨峰范兴燕李鸿威朱秉启
- 关键词:沙丘形态粒度巴丹吉林沙漠
- 文献传递
- 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浅析中国地貌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 以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分析总结了我国沙漠地貌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冰川地貌过程及风沙地貌过程等领域研究的部分进展。由于我国沙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形成和演变与岩石圈构造变动即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对...
- 杨小平师长兴李炳元朱秉启
- 关键词:地貌过程全球变化地貌学地球系统科学
- 文献传递
- 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与风动力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6
- 2010年
- 通过气象资料分析、遥感解译、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沙丘表沙粒度沉积学分析,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近40a来的输沙势有高频变率、多向变化的特点,并在沙漠东南缘更为显著。宏观尺度上,在特征输沙场作用下,绝大部分沙山的走向很规则,且在沙丘形态上既表现出横向沙丘的部分特征,也有高大沙山独有的特点。不同走向沙丘的表沙粒度沉积学对比分析表明,表沙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与规则走向沙山的沙丘形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沙漠东南缘的气流场总体对应。不规则走向沙山的表沙粒度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可能是沙丘发育过程中受下伏地形起伏影响,其形态反作用局部气流场所致。沙山尾部和丘间带表沙常有多峰态的粒度分布特征,各峰指示了不同的风沙运移方式。
- 刘陶杨小平董巨峰范兴燕李鸿威朱秉启
- 关键词:沙丘形态粒度巴丹吉林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