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计划([2010]4002)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林茂阚健全郑炯姜慧芳吕建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计划贵州省农科院专项资金项目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花生
  • 2篇水培
  • 2篇青枯
  • 2篇青枯病
  • 2篇青枯病抗性
  • 2篇接种方法
  • 2篇抗性
  • 2篇枯病
  • 2篇病抗
  • 1篇形态学
  • 1篇性状
  • 1篇学成
  • 1篇遗传基因
  • 1篇生品
  • 1篇太子参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酶活性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阚健全
  • 3篇林茂
  • 2篇姜慧芳
  • 2篇郑炯
  • 1篇吕建伟

传媒

  • 3篇种子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贵州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2
2012年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合理、高效利用花生资源,用50对SSR引物评价了贵州不同地理来源的68份花生地方品种,结果多态性较好的41对引物共扩增出7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1.9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045(PM43)~0.951(PM169);Shannon信息指数变幅为0.2518(PM79)~0.6926(PM188),平均0.5268;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699(PM79)~0.4995(PM188),平均0.3556。采用类平均法对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94时将68个花生地方品种分成2个大类,同一地理来源、同一粒型的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并不是最近的,表明地方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说明贵州花生地方品种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
林茂李正强郑治洪吕建伟马天进李超阚健全
关键词:花生
一种快速、有效鉴定花生青枯病抗性方法的建立
2012年
土传性青枯菌主要是从花生根部入侵使花生植株出现感病表征。为建立一种室内快速、有效鉴定花生资源青枯病抗性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菌液浓度和接种时间长度,以伤根浸根法对2个抗感花生品种进行感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培养条件和接种方式下,进行抗性鉴定的最佳菌液浓度为3.0×107cfu/ml,浸根时间30min。
吕建伟李正强林茂马天进姜慧芳
关键词:花生青枯病抗性水培接种方法
贵州花生耐阴性研究思考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更好研究贵州花生耐阴特性,借鉴国内外植物耐阴特性研究概况,指出了贵州耐阴花生特性的研究意义,提出从植物形态、叶片解剖结构,酶活性,光合作用,遗传规律等方面研究贵州耐阴花生特性的思路。
马天进林茂吕建伟胡腾文李正强
关键词:遗传基因
一种快速、有效鉴定花生青枯病抗性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土传性青枯菌主要是从花生根部入侵,使花生植株出现感病表征。为建立一种室内快速、有效鉴定花生资源青枯病抗性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菌液浓度和接种时间长度,以伤根浸根法对2个抗感花生品种进行感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培养条件和接种方式下,进行抗性鉴定的最佳菌液浓度为3.0×107cfu/mL,浸根时间30 min。
吕建伟李正强林茂马天进姜慧芳
关键词:花生青枯病抗性水培接种方法
贵州地方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构成特点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来自贵州27个县(市)的54份地方花生品种划分为3个大群体,第Ⅰ类群整体植株较矮,果型居中;第Ⅱ类群整体植株居中,但果型较小;第Ⅲ类群整体植株较高且果型大。贵州地方花生品种间基于表现特征的聚类,可将不同类型品种区明显区分,表明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是很密切。
林茂马天进吕建伟郑治洪李正强
关键词:主要农艺性状
花生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花生的风味是衡量其品质的主要标准,也是影响顾客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关花生风味物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风味化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花生风味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其组成和加工过程中影响风味物质产生的因素等进行系统地阐述,对我国花生风味物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林茂吕建伟马天进胡腾文李正强郑炯阚健全
关键词:花生挥发性风味物质
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原子吸光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Cu、Fe、Zn、Mn、C a、M g、S e、C o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皂苷的含量;G C-M S分析鉴定挥发性提取物。结果:贵州施秉产太子参中Fe、Mn、Mg、Ca、Co和皂苷含量最高;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中Zn和Se含量最高、浙江磐安产太子参中Cu和多糖含量最高、挥发性化合物组分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但各组分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一旦差异,浙江磐安产太子参鉴定出29种,贵州施秉产太子参鉴定出28种,福建柘荣产太子参鉴定出25种挥发性化合物。结论:太子参化学成分及含量受种植环境和品种类型的影响,贵州具有适宜太子参生长的土壤和气候。
林茂郑炯杨琳陈娅娅王沁吴明开朱国胜阚健全
关键词:太子参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