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6F3105)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钟群陈自谦张雪林陈代文钱根年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硬化
  • 3篇术后
  • 3篇肝癌
  • 3篇肝炎
  • 3篇肝炎后
  • 3篇肝炎后肝硬化
  • 3篇肝移植
  • 3篇成像
  • 2篇胆道
  • 2篇胆道疾病
  • 2篇胆系
  • 2篇胆系并发症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7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解放军184...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自谦
  • 7篇钟群
  • 4篇张雪林
  • 3篇陈代文
  • 3篇赵春雷
  • 3篇钱根年
  • 2篇聂玫
  • 2篇董其龙
  • 2篇史震山
  • 2篇方心华
  • 1篇涂正刚
  • 1篇叶友强
  • 1篇张玉忠
  • 1篇宋宇
  • 1篇成官迅
  • 1篇陈振
  • 1篇陈锦华
  • 1篇郭林红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炎后肝硬化的CT灌注功能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形成中的CT灌注变化规律。方法:12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4例,肝炎肝纤维化组21例,肝炎后肝硬化组65例(Child-Pugh A组27例,Child-Pugh B组23例,Child-Pugh C组15例)经16层CT扫描得到肝脏实质各期的灌注指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肝动脉灌注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到达时间(IRF time of arrival,IRFTO),诸指标分别采用单析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评价各时期肝脏灌注指标差异性,P<0.05被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5组肝脏实质BF、BV、MTT、PS、HAF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进展,BF、BV逐步下降,MTT、PS、HAF逐渐上升,但在部分阶段改变不明显。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肝脏实质的灌注指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钟群方心华陈自谦赵春雷钱根年张雪林
关键词:肝硬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
肝脏及其相关脏器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时间-密度曲线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从正常肝脏到肝炎后肝硬化的演变过程中,相关脏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3组共120例(正常对照组34例,肝炎肝纤维化组48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经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得到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脾脏实质等4个感兴趣区(ROI)TDC,分析3组ROI达峰时间(TTP)和峰值高度(PV)。结果3组主动脉的TTP无差异性,PV有统计学差异;3组门静脉、肝脏、脾的TTP及PV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TTP渐延长,PV渐下降。结论门静脉、肝脏、脾等相关脏器的TDC表现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钟群陈自谦聂玫宋宇钱根年赵春雷张雪林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硬化肝炎
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1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资料完整的3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CT、MRI及ERCP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18~63岁,平均46岁,肝硬化14例,肝功衰竭5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中晚期肝癌12例,在我院行经典原位术式者24例,行背驮式者10例,所有供受者血型均相符,所有病例均为胆总管对端吻合。
董其龙陈代文史震山钟群陈自谦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疾病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监测,采用磁共振(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增强平扫,其中横断位T2加权序列应用FRFSE序列、脂肪抑制T2加权序列应用Is—FRFSE序列、DWI应用SE-EPI序列,对各扫描序列的图像信号进行了分析,判断有无肝癌复发,并分别记录和比较各扫描序列检出的肝癌病灶数,计算和比较各扫描序列间的噪声比(CNR)及肿瘤与肝脏实质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FRFSE、Is-FRIRFSE及SE-EPI序列对肿瘤的信号强度依次由弱到强,其确认检出病灶数分别为25、27和27个,CNR分别为(25.856±10.122)、(37.988±17.403)和(69.535±32.730),三组间CNR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和肝脏实质ADC分别为(0.00163±0.00078)mm^2/s和(0.00140±0.00029)mm^2/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伪彩图中,肿瘤组织信号等于或低于肝脏实质,但色彩不均一。结论DWI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慵测敏感有效,有良好的廊用价值。
钟群陈自谦陈锦华聂玫陈代文叶友强涂正刚陈振郭林红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肝移植肝肿瘤复发
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的时间密度曲线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MSCT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研究发生于肝硬化基础的肝癌的达峰时间(TTP)及峰值高度(PV)的变化,揭示癌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病例32例,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及分别得到TTP及PV,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实质与肝癌的TDC形态不同,两者之间TTP及PV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肝癌强化早而强化程度低于肝脏实质。结论:通过肝硬化及肝癌TDC形态学及其指标TTP与PV明确提示它们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心华钟群赵春雷钱根年陈自谦张雪林
关键词: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时间密度曲线
用CT灌注成像对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钟群张雪林张玉忠成官迅陈自谦
关键词:灌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
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影像学特点及对防治的提示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像学检查能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学改变。目的: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期评估术后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2-01/2006-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完成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选择资料完整的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男27例,女7例,所有病例均为胆总管对端吻合。方法:对3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CT,MRI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5例另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5例中2例同时行引流管造影;8例行MR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术后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有否扩张、狭窄、胆泥形成、胆管内积气及术后继发感染、胆瘘等,原发肝肿瘤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胆管转移。结果:胆总管扩张18例;所有病例均同时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左侧肝内胆管较右侧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其中单纯性胆管扩张5例,13例由于胆泥致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胆管感染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积气2例,胆漏4例;肝外胆管转移性肿瘤2例。结论:双螺旋CT和MR均能显示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影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管造影均能清楚显示胆管形态及胆管胆泥,MRI较CT更能清楚显示胆泥形成。
董其龙陈代文史震山钟群陈自谦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疾病诊断显像器官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