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2-N-105)

作品数:11 被引量:136H指数:8
相关作者:苏建平曹伊凡张同作连新明崔庆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藏羚
  • 4篇羚羊
  • 4篇藏羚羊
  • 2篇动物
  • 2篇行为时间分配
  • 2篇食性
  • 2篇食性分析
  • 2篇鼢鼠
  • 2篇活动节律
  • 2篇粪检
  • 2篇藏原羚
  • 2篇雌性
  • 1篇调查初报
  • 1篇驯化
  • 1篇野牦牛
  • 1篇有蹄类
  • 1篇有蹄类动物
  • 1篇右侧
  • 1篇社群
  • 1篇食草动物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苏建平
  • 10篇曹伊凡
  • 8篇连新明
  • 8篇张同作
  • 4篇崔庆虎
  • 2篇林恭华
  • 1篇颜培实
  • 1篇李晓晓
  • 1篇蔡振媛
  • 1篇邓逗逗
  • 1篇慈海鑫

传媒

  • 4篇兽类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3S探讨可可西里地区藏羚迁徙路线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羊亚科、藏羚属,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濒危物种、CITES公约附录Ⅰ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印度拉达克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藏羚分布区的海拔大部分...
崔庆虎苏建平蒋志刚
文献传递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的食性分析被引量:25
2008年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藏羚羊粪便中镜检到的可识别植物碎片为15科24种(属)植物,其食物谱构成主要包括禾本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禾本科是藏羚羊全年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60.5%;莎草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是藏羚羊全年都取食的主要食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2%、6.4%、4.9%及0.9%。藏羚羊在冷季和暖季的食物构成有显著变化,莎草科和柽柳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7.7%和0.8%,而禾本科、豆科和玄参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70.4%、12.6%和2.4%。
曹伊凡苏建平连新明张同作崔庆虎
关键词:食性藏羚羊
一种用于食草动物粪便显微组织分析的临时装片新技术被引量:22
2006年
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是研究食草动物食性的主要方法,其常规装片技术需要使用Hoyer’s装片介质对植物碎片进行封片,而Hoyer’s封片液的粘性易导致植物碎片在装片过程中发生卷曲和重叠,影响植物碎片的识别效果。本文提出的新装片技术采用没有粘性的饱和NaCl溶液代替Hoyer’s装片介质,结合特定的定量取样方法和装片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植物碎片的卷曲率和重叠率。对比试验显示,新装片技术可使植物碎片卷曲率从10.4%下降至3.8%,重叠率从25%下降至8.1%,说明新装片技术在减少植物碎片卷曲和重叠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装片方法。
曹伊凡苏建平
关键词:显微组织分析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被引量:36
2007年
2003至2005年的6~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7.3%、19.4%、13.0%和1.3%。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8:00~19.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00~09:00,在15:00~16:00以及17:00~18:00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00~12:00和16:00~17: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00~09:00和15:00~16:00;“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连新明张同作曹伊凡蔡振媛苏建平
关键词:藏羚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活动节律
可可西里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冬季蠕虫卵粪检研究初报被引量:8
2006年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在可可西里地区收集到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的新鲜粪便各36、16、13和20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其在冬季的寄生蠕虫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藏羚羊、藏原羚粪便中均存在有细颈属线虫、马歇尔属线虫和莫尼茨属绦虫虫卵,藏羚羊的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藏原羚感染率为15%~65%,感染强度EPG各自为11.1、2.45和12.65。野牦牛粪样有古柏属和毛圆属线虫卵,感染率在75%~87.5%之间,感染强度EPG为9.06和5.93;藏野驴粪样有裸头属绦虫卵和园形科线虫卵,感染率在31%~100%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3.77和104。粪检表明:冬季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的蠕虫感染率高、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动物处于带虫免疫状态。
曹伊凡苏建平张同作连新明
关键词: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
藏羚寄生蠕虫卵粪检调查初报被引量:4
2006年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对位于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大桥附近集群的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随机拣取其新鲜粪便共计36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粪样进行寄生虫蠕虫卵检查,结果显示,粪样中存在有细颈属(Nematodirus)、马歇尔属(Marshallagia)线虫卵和莫尼茨属(Moniezia)绦虫卵,其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结果表明,冬季藏羚的寄生蠕虫感染率高,但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
曹伊凡苏建平张同作连新明
关键词:藏羚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几种有蹄类动物的食物重叠初步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别与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63.0%、48.4%和24.1%,在冷季的重叠度为别为71.6%、42.0%和11.4%;藏羚羊与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52.0%和33.4%,其在冷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50.3%和29.3%;野牦牛与藏原羚在冷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13.1%和15.9%。在可可西里地区同域分布野生有蹄类动物种间,藏原羚与其他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较少,而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之间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重叠,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反映了这些动物之间复杂的竞争和共存关系。此外,家牦牛和藏羊均与这些野生有蹄类动物存在高度的食物重叠。
曹伊凡张同作连新明崔庆虎邓逗逗苏建平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的食性分析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为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
曹伊凡苏建平连新明张同作崔庆虎
文献传递
爱羚:第一只家养成功的藏羚被引量:10
2003年
AILING, a male and the first successfully domesticated Tibetan antelope ( Pantholops hodgsoni ), seen on the cover page, was saved by the conservators of Kekexili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in early July of 2001. He has lived with a herd of sheep and goats belonging to a family of Tibetan herdman for about 17 months, and been matured by 1.5 years of age with enlarged scrotums, descended testicles, adult-male-like body color and sexual behaviors. He has a body length of 117.8 cm, ear length of 10.8 cm, horn length of 32.2 cm, shoulder height of 79.6 cm and buttocks height of 78.2 cm. He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domestic animals, such as not fearing of people and other animals, adapting to the extensive husbandry, tying to the artificial supplementary food. All these mean that AILING has been a domesticated animal, which makes the off site conservation of Tibetan antelope possible.
苏建平连新明曹伊凡崔庆虎张同作
关键词:藏羚羊驯化救护家养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被引量:31
2005年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连新明苏建平张同作曹伊凡
关键词:藏羚社群集群大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