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370)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莫晓芬张萌田洁董京艳张圣海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神经节
  • 4篇视网膜神经
  • 4篇视网膜神经节
  • 4篇细胞
  • 3篇神经节细胞
  • 3篇视网膜神经节...
  • 3篇网膜神经节细...
  • 3篇节细胞
  • 2篇电穿孔
  • 2篇致盲
  • 2篇色素变性
  • 2篇视网膜色素
  • 2篇视网膜色素变...
  • 2篇网膜色素变性
  • 2篇缓释
  • 2篇玻璃体
  • 2篇穿孔
  • 1篇蛋白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莫晓芬
  • 3篇张萌
  • 2篇张圣海
  • 2篇田洁
  • 2篇董京艳
  • 2篇方媛
  • 2篇荣先芳
  • 2篇郭文毅
  • 2篇王鑫
  • 1篇孔德升
  • 1篇孙兴怀
  • 1篇马端
  • 1篇任甜甜
  • 1篇袁伟恩
  • 1篇王艳
  • 1篇吴继红
  • 1篇李希

传媒

  • 4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构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电穿孔转染雪旺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绿色荧光蛋白(CNTF-GFP)融合表达质粒,以电穿孔法辅助转染培养的雪旺细胞,为优化细胞移植、促进视神经再生提供效果更好且便于观察的方法。方法实验研究。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CNTF-GFP;经测序鉴定后,电穿孔法辅助转染培养的雪旺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转染效果,流式细胞计数;转染24h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因转染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无误;在3h即可见部分荧光,12h逐渐增多,24—72h到达高峰,持续至7d仍有表达;流式细胞计数得转染率为44.93%±12.92%,转染24h后,RT-PCR示目的基因有较高转录,免疫组化示有CNTF蛋白的高表达,并与GFP蛋白表达部位完全重合。结论成功构建了CNTF-GFP融合表达质粒;电穿孔法转染雪旺细胞后,表达良好,为制备转基因的种子细胞从而促进视神经再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方媛莫晓芬孙兴怀郭文毅田洁孔德升马端张萌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绿色荧光蛋白质类电穿孔
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装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缓释微球(EPO-PLGA微球)经玻璃体腔注射对大鼠视神经挫伤模型中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建立视神经挫伤模型.建模后分别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含10 IU EPO的PLGA微球(EPO-PLGA组)、10 IU EPO(EPO组)、5 μl空白PLGA(PLGA组)、5 μl PBS(PBS组),另设未治疗组不予玻璃体腔注药.术后5 d和2周,做视网膜切片,对各组RGC凋亡情况行TUNEL检测;术后23 d,DiI上丘逆标RGC,并于术后4周处死大鼠,视网膜铺片观察各组RGC存活情况;每组各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SD大鼠.采用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UNEL检测显示,术后5 d和2周,各组均可见TUNEL阳性细胞,其中EPO-PLGA组和EPO组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少于PLGA组、PBS组及未治疗组.术后4周,视网膜铺片RGC计数显示,正常SD大鼠RGC密度为(2387.7±164.9)个/mm^2,未治疗组为(748.3±58.8)个/mm^2,EPO-PLGA组为(1296.7±157.6)个/mm^2,EPO组为(1418.5±154.9)个/mm^2,PLGA组为(821.7±52.1)个/mm^2,PBS组为(804.4±86.4)个/mm^2;可见EPO-PLGA组和EPO组较未治疗组细胞密度显著增高,具有明显的RGC保护作用(P均<0.01),而EPO-PLGA组和EP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EPO-PLGA缓释微球与EPO具有等效的RGC保护作用,这为进一步观察EPO-PLGA缓释微球的长效神经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荣先芳莫晓芬任甜甜袁伟恩王艳王鑫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损伤
实验动物的视功能评估
2010年
视功能恢复是神经性致盲眼病治疗的最终目标。实验动物的主观视觉反应难以定性和定量获得,既往研究中形成了许多客观评估视功能的方法,主要包括视觉电生理、视觉行为学、光学成像等。本文就这些方法,尤其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鑫莫晓芬
关键词:视功能评估实验动物视网膜神经节视功能恢复视觉电生理致盲眼病
电穿孔辅助bFGF基因转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延缓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
2009年
目的以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为模型,探讨在体电穿孔辅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转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层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可行性。方法将编码bFGF的质粒注射至RCS大鼠右眼玻璃体腔内,左眼注射TE buffer作为对照,随即以在体电穿孔法辅助基因转染。于1周后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半定量观察bFGF的表达,术后1、2、3、4周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外核层的变化,术后1周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2、3、4周基因治疗眼视网膜外核层较同期对照眼厚度增加,存活的光感受器数量较对照眼多(P<0.05)。Western blot、RT-PCR可见bFGF蛋白和mRNA的表达。TUNEL结果显示对照眼和治疗眼外核层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3.58%±3.72%、12.42%±2.83%,治疗眼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眼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体电穿孔辅助bFGF基因转染RGC层能够延缓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程。
张萌莫晓芬郭文毅董京艳吴继红方媛张圣海李希
关键词:电穿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变性
川芎嗪促进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在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溶液,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将1~3d新生远交群SD(Sprague Dawley)大鼠视网膜切成0.5mm×0.5mm大小的视网膜组织,加入不同浓度(0.125、0.25、0.5、1.0g/L)川芎嗪溶液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生长情况,于加药后第3、6和9天记录再生轴突的数目及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0.5g/L浓度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具有明显再生现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和伸长。
董京艳莫晓芬张萌田洁张圣海
关键词:轴突视网膜川芎嗪
药物缓释系统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9年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是常见的致盲性慢性眼病,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难点。利用药物缓释系统行眼内局部药物治疗是实现高效、持久、低毒药物治疗的有效手段。
荣先芳莫晓芬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药物缓释系统局部药物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增殖性疾病致盲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