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796)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程晓勇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历史与现实:朝鲜核危机的背景和缘起被引量:1
- 2013年
- 朝鲜核危机是冷战后主导美朝关系,并深刻影响朝鲜半岛安全和东北亚地区稳定局势的最大因素。朝鲜核危机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背景,朝鲜半岛在二战后的南北分裂,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战后南北双方持续四十几年的"冷和平"状态,是朝核危机的深层次背景因素。表面上看,朝鲜核危机是由于"核扩散"而引发的,但是,透过朝核危机的表象,朝鲜核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冷战后朝鲜半岛安全格局发生的变化与朝美关系僵化不变的矛盾对立,是"此变"与"彼不变"对立冲突的结果。
- 程晓勇
- 关键词:朝鲜核危机核扩散东北亚
- 国际政治博弈中的武力展示:基于美韩同盟及上合组织军事演习的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军事演习作为战争的演练与准备,是国家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与安全观的演化,军事演习成为冷战后突出的国际现象,日益超越传统的军事范畴而被赋予更多的涵义,并且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美韩同盟框架下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政治博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同样显现了巨大的价值。
- 程晓勇
- 关键词:军事演习朝核问题美韩同盟上海合作组织
- 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与美国关系——基于观念对立与利益冲突的分析
- 2013年
-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亲密的伊美关系被彻底扭转,此后30多年来,伊朗与美国相互敌视,伊朗视美国为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敌人,美国也将伊朗看作挑战其国家利益的主要国家。伊美关系的现状源于两国之间的敌人身份建构以及利益冲突。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美国重新建构了彼此的关系,两国都将对方视为对手和敌人,并在政策和行动上予以"确认"和"强化",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对彼此的认知,这是伊美30多年来对立的观念与心理基础;此外,伊朗与美国在中东地区存在战略利益冲突,伊朗的地区大国政治抱负与美国的中东地区战略不相容,这是伊美对立的物质性基础。近些年来凸显的伊朗核问题则集中体现出伊美之间的这种结构性矛盾。
- 程晓勇
- 关键词:伊斯兰革命伊朗核问题伊美关系
- 地区主义的生成、进化与困境——基于欧洲与东亚的历史经验分析
- 2013年
- 地区主义的兴起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在"冷战"的两极格局背景下,欧洲国家探索在本地区实现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消除内部战争和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一体化的实践成为地区主义的典范。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地区主义实践。发端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东亚地区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快速发展,表现为一种与欧洲模式不同的地区主义。欧洲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越国界限制的利益诉求是地区主义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前地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则与民族主义等深层次原因有关系。
- 程晓勇
- 关键词:地区主义欧盟
- 冷战后中国周边核态势的两种趋向及其原因解析
- 2013年
- 冷战后,中国周边核态势趋于复杂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周边的核扩散形势呈现为两个相反的方向。一方面,在东北亚地区,朝鲜的核扩散行为引发了严重的核危机,使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陷入持续的紧张状态;在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突破核门槛成为核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多个地区与国家加快了去核化与无核化的步伐,东南亚、蒙古和中亚地区相继宣布建立无核区,稳定了这些地区的安全形势,并巩固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冷战后中国周边呈现出这两种不同的核态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具体地区而言,其核态势走向是国际安全环境、地区安全环境以及地区内关键国家国内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 程晓勇
- 关键词:核扩散无核区
- 印度与印尼关系解析:战略互利基础上的相互借重被引量:1
- 2013年
- 印度与印尼分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两国在各自所处地区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印度与印尼自独立后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印度推行"东向"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印尼是印度东盟战略的重点国家;与此同时,印尼支持东盟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将印度视为在本地区平衡外部大国势力的重要依托。在这样的相互需要下,印度与印尼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历史到现实梳理了印度与印尼关系的演变,分析双方关系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指出印度与印尼的合作关系建立在相互借重的战略互利基础上。
- 程晓勇
- 略论国际核危机的特性、构成要素与类型
- 2013年
- 国际核危机是国际危机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涉及核因素或者由核武器而引发,严重破坏国际与地区稳定,威胁国际与地区安全。与一般性的国际危机相比较,国际核危机具有对国际安全的威胁性最强、决策高度复杂、时间性强、决策压力大等四个特性。国际核危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以上行为体、价值与目标对立、利益冲突以及核因素。从直接根源上看,国际核危机可以分为政治、军事对抗诱源型核危机以及核扩散诱源型核危机两种类型。
- 程晓勇
- 关键词:核危机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