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558)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姜云垒张立世李时王海涛张博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鸟类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AFLP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育雏
  • 1篇育雏行为
  • 1篇生态效应
  • 1篇双亲
  • 1篇破碎化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栖息地破碎化
  • 1篇窝卵数
  • 1篇系统发育
  • 1篇扩增片段长度...
  • 1篇繁殖成功
  • 1篇繁殖成功率

机构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作者

  • 5篇姜云垒
  • 4篇张立世
  • 4篇李时
  • 3篇王海涛
  • 2篇张博
  • 1篇刘宇
  • 1篇高玮
  • 1篇弓冶
  • 1篇张克勤
  • 1篇李文秀
  • 1篇陶慧娟
  • 1篇张天末
  • 1篇刘宝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山雀首枚卵产期选择与窝卵数调整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2004—2012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种群,对其首枚卵产期选择与窝卵数调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大山雀产卵期持续时间约90d.大山雀种群中部分个体一个繁殖季节会繁殖两窝,一次繁殖首枚卵产期为4月27日(±0.38d)(n=336),二次繁殖首枚卵产期为5月29日(±1.17d)(n=78).年际间首枚卵产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一次繁殖首枚卵产期随着年份推移而显著后延,二次繁殖首枚卵产期随年份推移而极显著提前.大山雀一次繁殖平均窝卵数为11.3枚,变化范围5~15枚;二次繁殖平均窝卵数为8.9枚,变化范围5~14枚.大山雀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不同窝卵数的出雏率及卵成功率都无差异,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窝卵数与出雏数、出飞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李文秀弓冶张克勤刘宇张立世王海涛姜云垒
关键词:窝卵数大山雀繁殖成功率
鹀科8种鸟类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研究鹀科8种28只鸟类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28只个体分为两类,A类包括所有鹀属鸟类,B类包括铁爪鹀属和雪鹀属的铁爪鹀和雪鹀.将A和B类中的不同物种分为不同分支:栗斑腹鹀与三道眉草鹀和白头鹀为一支,芦鹀、红颈苇鹀和苇鹀为一支,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雪鹀和铁爪鹀位于分支的最底部,支持了其应从鹀属中分离的观点.
李时姜云垒刘宝王海涛高玮张立世张天末
关键词:亲缘关系
栗斑腹鹀双亲递食率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雏鸟4日龄以前,雄性递食次数高于雌性;雏鸟4日龄以后,雌性递食次数高于雄性.这种递食行为的性别间差异与雌雄分工有关;除递食以外,暖雏、为雏鸟遮阳等行为由雌鸟承担,而领域防御和警戒等行为由雄鸟承担.
陶慧娟姜云垒秦博张博张立世李时
关键词:育雏行为
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全球鸟类濒危问题日益严峻,濒危鸟种增加。栖息地破碎化给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是生态学家及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效应体现为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间关系、种群动态、生活习性等,导致其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宜,最终影响鸟类的生存。
张博李时姜云垒
关键词:栖息地破碎化濒危生态效应
吉林省17种鹀遗传多态性研究
2018年
为探讨鹀科鸟类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特点,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中国吉林地区的鹀科17种鸟类67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研究。利用9对引物,共扩增出410条带,其中351个多态条带。AFL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种鹀科鸟类聚为两大进化分支,其中除栗耳鹀外的所有鹀属鸟类聚为A分支,而雪鹀、铁爪鹀和栗耳鹀聚为B分支。当相似性系数为0. 75时,17种鹀科鸟类可分为8个类群:第1类为栗斑腹鹀和三道眉草鹀;第2类为白头鹀;第3类为白眉鹀、灰头鹀、黄眉鹀、黄胸鹀、田鹀、小鹀和栗鹀;第4类为芦鹀、苇鹀和红颈苇鹀;第5类为黄喉鹀;第6类为雪鹀;第7类为铁爪鹀;第8类为栗耳鹀。研究结果表明,各类群内不同种鹀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张立世李时王海涛姜云垒
关键词:亲缘关系AFLP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