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21016)

作品数:1 被引量:67H指数:1
相关作者:欧阳志云肖燚徐卫华王学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熊猫
  • 1篇生境
  • 1篇生境评价
  • 1篇生境适宜性
  • 1篇AILURO...
  • 1篇MELANO...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篇王学志
  • 1篇徐卫华
  • 1篇肖燚
  • 1篇欧阳志云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生态位因子分析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67
2008年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王学志徐卫华欧阳志云刘建国肖燚陈佑平赵联军黄俊忠
关键词:生境适宜性生境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