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208RJZA209)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牟兰徐庚池葛振林韩耀辉张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拔牙
  • 2篇顶骨
  • 2篇牙槽
  • 2篇牙槽骨
  • 2篇牙矫治
  • 2篇牙龈
  • 2篇折痕
  • 2篇缺损
  • 2篇矫治
  • 2篇骨缺损
  • 2篇拔牙矫治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
  • 1篇牙间隙
  • 1篇正畸
  • 1篇实验动物
  • 1篇缺损模型
  • 1篇位点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葛振林
  • 5篇徐庚池
  • 5篇牟兰
  • 4篇韩耀辉
  • 2篇张晓波

传媒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构建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确立颅顶临界骨缺损的参考值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较大骨缺损一直是临床修复的难题,建立标准的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对评价各种成骨材料及技术的成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确定颅顶骨有限的时间内临界骨缺损值。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颅中缝为界,随机在颅顶骨上分别制备4个直径为4,5,6,7 mm的圆形全层骨缺损,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通过大体解剖观察,X射线影像观察,锥形束CT观察并测定缺损区新生骨的骨密度,组织学检查,以评价各缺损区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4 mm组骨自愈能力显著,部分出现完整的骨桥连接。骨密度定量分析和骨小梁面积检测结果显示,4 mm组缺损区骨密度灰度值和相同放大倍数且同一视野下分析骨小梁面积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5,6,7 mm组只在缺损区周缘出现少量成骨,缺损中央区主要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充填。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在缺损12周的观察期内,直径≥5 mm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可作为兔颅顶临界骨缺损参考值。
何通文徐庚池韩耀辉牟兰葛振林
关键词:实验动物颅顶骨灰度值骨小梁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颅顶骨缺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成骨效果,探讨应用PRF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选择16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大白兔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直径为7mm的骨缺损区,分为A、B、C、D区,然后根据填人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A区填入PRF(PRF组)、B区填入PRF可吸收骨材料Bio-Oss骨粉(BO)(PRF+BO组)、c区填入PRP+BO(PRP+BO组),D区填人PRP(PRP组),每组4只,术后2,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区变化;并进行缺损区骨密度和新生骨小梁面积分析(均以灰度值表示)。结果,2周各缺损区已出现骨修复;4,8,12周各组缺损区骨修复效果均依次向好,其中B区最好,其次C区,A区好于D区。术后2周,A、B、C、D区骨小梁面积分别为10.95±0.58,15.45±0.79,10.22±0.43,6.584±0.64,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869,P〈0.01);术后4,8周,各组骨小梁面积均增加;12周时,A、B、C、D区骨小梁面积依次为35.09±0.58,59.44±0.60,50.75±1.56,30.944±1.19,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2.904,P〈0.01),结果显示,骨修复效果B区最好,其次C区,A区好于D区。结论,PRF的成骨效果优于PRP,并且PRF复合BO修复骨缺损效果更好。
何通文韩耀辉牟兰徐庚池师爱萍葛振林
关键词:顶骨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位点保存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预防牙龈折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作为对照,术后6周开始正畸治疗。选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上颌1例患者,下颌所有患者中均出现牙龈折痕,实验组观察到牙龈折痕的出现。结论:位点保存术能够对抗拔牙窝的萎缩,有效的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
徐庚池韩耀辉牟兰葛振林
关键词:拔牙窝牙槽骨
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实验侧,未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对照侧,通过CBCT测量分析,比较两侧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与出现牙龈折痕的相关性。结果:牙龈折痕多发生在下颌,牙周探针牙龈折痕深度下颌均大于上颌。牙龈折痕侧牙槽骨宽度减小、高度降低以及密度减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牙龈折痕的出现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对软组织支持的丧失,可能是出现牙龈折痕的解剖学因素。
徐庚池张晓波牟兰韩耀辉葛振林
关键词:正畸拔牙矫治牙槽骨
非拔牙矫治上牙列重度拥挤1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重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方法:用磨牙推进器联合MBT直丝弓技术排齐牙列。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直面型维持较好,上下牙列排齐。结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推进器可有效矫治牙列重度拥挤。
牟兰张晓波徐庚池葛振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