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408)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丛海兵王巍徐亚军陈雯婧徐思涛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蓝藻
  • 7篇混凝
  • 6篇预氧化
  • 6篇混凝沉淀
  • 4篇气囊
  • 4篇除藻
  • 3篇藻毒素
  • 3篇太湖
  • 3篇除藻工艺
  • 2篇源水
  • 2篇水源
  • 2篇水源水
  • 2篇水源水中
  • 2篇太湖蓝藻
  • 2篇强化混凝
  • 2篇胁迫
  • 2篇胁迫条件
  • 2篇光照
  • 2篇
  • 1篇性能研究

机构

  • 14篇扬州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4篇丛海兵
  • 6篇徐亚军
  • 6篇王巍
  • 5篇徐思涛
  • 5篇陈雯婧
  • 5篇刘玉娇
  • 3篇蒋新跃
  • 2篇黄廷林
  • 2篇孙秀秀
  • 2篇张颖
  • 2篇朱宸
  • 2篇吴军
  • 1篇倪金春
  • 1篇赵洪
  • 1篇崔朝杰
  • 1篇曹倩倩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4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膏粉对太湖水中磷的钝化能力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建筑石膏粉和医用石膏粉进行了去除太湖水中磷的实验研究,单位重量石膏粉除磷量与溶液中磷浓度正相关,石膏粉除磷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2种石膏粉除磷规律在pH值=6和7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极限除磷质量比分别为0.0704mg/g和0.0476mg/g;在pH值=8-10的条件下除磷效果明显提高,吸附除磷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丛海兵姜雅婧黄廷林
关键词:石膏粉PH值碱度
不同压力作用下太湖蓝藻气囊体积分数及上浮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明不同压力作用后蓝藻气囊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上浮特性,分别采用压力毛细管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压力作用后铜绿微囊藻气囊破裂情况及残余气囊体积分数,以及压力作用后气囊恢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分析法测得太湖蓝藻经0、0.3、0.4、0.5、0.6、0.7 MPa加压后,藻细胞内的气囊体积分数分别为29.52%、5.73%、4.43%、2.71%、2.46%、2.19%,传统的压力毛细管法测得的气囊体积分数为10.93%、1.14%、0.90%、0.27%、0.14%、0.04%.作用压力大于0.4 MPa时,蓝藻因气囊破裂而下沉,沉淀蓝藻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气囊逐步恢复,部分藻类再上浮,在1000 lx光照度、25℃条件下培养8、24、48 h后,藻细胞再生气囊占加压前气囊总体积的比例为31.02%、45.68%、81.05%.图像分析法较准确地测定了蓝藻气囊体积,而传统的压力毛细管法测定蓝藻气囊体积偏小.
王巍丛海兵徐亚军陈雯婧徐思涛吴军蒋新跃
关键词:蓝藻光照气囊上浮
混合胁迫条件下蓝藻运动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究混合控藻技术对蓝藻运动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太湖蓝藻在不同光照度、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上浮/下沉速度.蓝藻在1 500~6 000 lx光照度范围内均表现出很强的上浮性能,光照度大于1 500 lx时,上浮速度大于0.8cm·min-1的藻颗粒占58%;当光照度小于1 500 lx或大于6 000 lx时上浮速度将减弱.在8~25℃环境下,蓝藻呈上浮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上浮速度增加.在0~0.1 MPa压强条件下蓝藻上浮,且随着压强的增加上浮速度减慢;当压强达到0.2~0.3 MPa时大部分蓝藻悬浮于水中,只有少部分上浮或下沉;当压强达到0.4~0.6 MPa时,蓝藻明显下沉,且随着压强的增加下沉速度增大,0.6 MPa压强下,下沉速度大于1.0 cm·min-1的藻颗粒占52.5%.当外界压力超过藻细胞气囊所能承受的范围,气囊开始破裂,藻细胞的浮力变小直至小于其重力,导致藻颗粒下沉.常压下,藻颗粒粒径越大,上浮速度越快,密度越小;高压下,藻颗粒粒径越大,下沉速度越快,密度越大.
孙秀秀丛海兵高郑娟崔朝杰曹倩倩
关键词:蓝藻运动特性气囊
压力作用后太湖蓝藻沉淀性能及其去除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为了强化太湖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外加压力破坏藻细胞内的气囊,使藻类失去浮力,再经混凝沉淀去除。试验测定了太湖蓝藻在短时外压作用后的上浮(沉淀)情况,结果表明:当作用压力≤0.1MPa时,藻类上浮;经0.2~0.3MPa压力作用后,大部分藻类悬浮于水中,少量藻类上浮,少量藻类下沉;经0.4~0.6MPa压力作用后,藻类下沉。场发射透射电镜扫描发现,经外加压力作用后藻细胞内的气囊消失,藻细胞壁完整,藻液没有外泄。小试结果表明,经0.6MPa压力作用后,再加入16mg/L的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出水浊度〈2.5NTU,优于NaCIO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的除藻效果。压力预处理可以作为蓝藻去除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丛海兵高郑娟孙秀秀
关键词:蓝藻气囊混凝沉淀
改性方解石的除磷能力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选用颗粒方解石,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便于磷在其表面的吸附、结晶、沉淀,形成永久性固态磷,加速磷的自然沉淀过程。考察了改性的最佳条件和改性方解石除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解石的最佳改性条件:改性液TP、Ca2+、HCO-3分别为93.00、120.00、244.00 mg/L,浸泡时间2d;改性方解石具有持续的除磷能力,在实验前76h的平均除磷速率为0.053 0mg/(g·d),而稳定阶段的除磷速率为0.021 4mg/(g·d);待处理水样的Ca2+浓度对改性方解石的除磷效果有较大影响,Ca2+为120.00mg/L时除磷效果最好,碱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很小;pH≤7.30,投加改性方解石系统中磷的去除以改性方解石表面Ca-P结晶为主,而当pH≥8.15时,溶液中发生Ca-P沉淀,而Ca-P结晶逐步减少;水温对改性方解石的除磷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丛海兵毛竹林黄廷林
关键词:改性
压力强化混凝除藻工艺中藻毒素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预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工艺中,外加压力是否会引起藻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藻毒素泄漏到水体中,影响供水安全,实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含藻水后藻毒素浓度的变化,以及预压力混凝沉淀和预氧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藻毒素浓度的变化和藻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含藻水经0.4~0.8 MPa压力加压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没有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大幅度增加.在0.5~0.8 MPa压力范围内,加压后混凝沉淀取得了较好的除藻除浊效果,蓝藻去除率达到90%~93.5%,浊度1.23~1.95 NTU,而次氯酸钠预氧化混凝沉淀后,蓝藻去除率56.2%~78.8%,浊度8.01~10.7 NTU,说明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安全有效的.
蒋新跃栾清丛海兵徐思涛刘玉娇朱学源
关键词:蓝藻藻毒素预氧化混凝沉淀
周村水库藻类在混合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衰亡规律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探明表层藻类被混合到下层水体中受到环境条件胁迫作用后的生长衰亡规律,并为混合控藻技术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实验研究了周村水库藻类在不同水深条件下,受光照、温度、压力等胁迫条件影响后的生长衰亡规律.结果表明,以蓝绿藻为主的周村水库藻类,在光强为32500 lx时生产速率最大,约对应于水库水深1~2 m处;温度在26℃左右比较适合藻类生长;当光照和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力的增大,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压力超过0.2 MPa时,藻类衰亡加速.综合水库不同水深条件下的光照、温度和压力,藻类在2.5 m水深以上净增长,2.5 m水深以下负增长,6 m水深处负增长最大,12 m水深以下负增长减小.
赵洪丛海兵倪金春朱宸
关键词:藻类光照温度
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强化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外加压力破坏藻细胞内气囊,使藻类失去浮力,再经混凝沉淀去除.通过静态实验测定了太湖蓝藻水在0~0.7MPa预压力作用后混凝沉淀效果,并与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预压力0.4~0.7MPa作用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沉淀出水浊度为1.04~0.69NTU;叶绿素a浓度为2.9~0.8μg·L-1,去除率为95.8%~98.8%;CODMn为3.8~2.9mg·L-1,去除率为66.2%~74.1%;UV254值为0.0686~0.0646,去除率为23.7%~28.1%.预加压工艺比预氧化工艺节省混凝剂50%.动态实验表明,预压力混凝沉淀过滤出水浊度小于0.25NTU;叶绿素a浓度小于1μg·L-1,平均去除率为99.5%;CODMn小于3.6mg·L-1,平均去除率为70%;UV254值小于0.057,平均去除率为33.7%.过滤出水水质优于饮用水水质标准.
丛海兵陈雯婧徐亚军王巍张颖
关键词:蓝藻浊度叶绿素
压力作用后蓝藻混凝沉淀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强化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压力作用后混凝沉淀除藻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加压后蓝藻的沉淀性能。结果表明,未经加压的蓝藻水混凝沉淀后藻类絮体部分上浮;而在试验压力下,随着加压压力增大,蓝藻混凝沉淀后沉降性能变好。经0.4MPa压力作用后混凝沉淀,绝大部分藻类絮体下沉,少量藻类上浮;经0.5-0.7 MPa作用后混凝沉淀,絮体均下沉。经0.7 MPa加压后沉淀速度u≤0.5cm/min、0.5cm/min3.5cm/min的藻类占藻类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15%、4.03%、5.31%、6.59%、73.92%,蓝藻去除率为93.89%-96.90%。加压混凝沉淀后蓝藻絮体在沉淀池中稳定,不再上浮。压力作用不会造成藻细胞破裂而导致微囊藻毒素泄漏。
徐亚军丛海兵朱宸王巍朱学源
关键词:蓝藻稳定性微囊藻毒素
预压力混凝沉淀去除扬州水源水中蓝藻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安全、高效地去除水源水中蓝藻,对原水短暂施加外压,使蓝藻细胞内气囊破裂而失去浮力,从而提高混凝沉淀去除效率.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混凝沉淀对扬州水源水中藻类和浊度的去除效率,并比较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后水中溶解性TOC(DOC)、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变化情况.预压力混凝沉淀出水浊度1.09~1.23 NTU;叶绿素a浓度3.1~4.3 μg/L,平均去除率91%;经0.5~2 mg/L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浊度4.82~7.38 NTU;叶绿素a浓度5.68~14.57μg/L,平均去除率72.7%.预压力后水中DOC、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基本未增加,而预氧化后对应指标均明显增加.
丛海兵陈雯婧张颖徐亚军王巍蒋新跃徐思涛刘玉娇朱学源
关键词:蓝藻预氧化混凝沉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