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08YS29)
-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4
- 相关作者:曾军陈瑜柳青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 从“视觉”到“视觉化”:重新理解视觉文化被引量:32
- 2009年
- 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中仍然有一些前提性的问题暧昧不明,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究竟何为"视觉"?目前对"视觉"的看法主要有名词化和动词化两种,分别将视觉文化研究引向不同的方向。作为一种整合的努力,"视觉性"由于其界定的暧昧而无法承担这一使命。而"视觉化"则已形成了完整的问题谱系:即从"将不可见变为可见的"(广义的"视觉化")到形成"影像化主导"(狭义的"视觉化"),进而突显出"虚拟性"的新质("视觉化"的后现代性),最后将视觉化逻辑渗透到"不可见"之物中去("视觉性的弥散"),从而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视觉文化的文化逻辑。
- 曾军
- 关键词:视觉视觉性视觉化视觉文化
-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被引量:13
- 2010年
- 电影悬念设置是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普遍存在的,它既是电影叙事手段又与观影心理密切相关,承担着调动并维持观众观影兴趣的叙事功能。对电影悬念的理解是与其他虚构类叙事性艺术的悬念问题紧密相联的。悬念是创作者通过对某些特定信息(往往与生死攸关的危险、令人期待的欲望等有关)予以隐藏或强调的叙事技巧在虚构叙事性文本中所预设的,引发接受者产生期待(正向度情感)或恐惧(负向度情感)等不确定性情感反应的叙事活动。悬念具有跨媒介性质,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和表现方式,拥有了更加复杂的悬念生成机制。
- 陈瑜
- 关键词:悬念电影媒介
- 叙事中的风景被引量:9
- 2010年
- 风景是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也一直是叙事分析的"剩余物"。美学意义上的风景包含着从"纯自然"、"自然作为对象"、"自然人化"、"他人进入风景"直到"主体之外"丰富的层面。早期的叙事学从"功能"出发,将"风景"排斥在叙事分析之外,罗兰.巴特的叙事理论为"风景"的功能分析预留了分析空间但没有充分展开;热奈特等的视点和聚焦分析侧重于主体的位置,经过理论的调整可以用来分析风景被观看的观测视角和镜头类型;风景在叙事中既具有时间性,也具有空间性,也使风景成为空间叙事学进而展开文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 曾军柳青
- 关键词:风景叙事
- 中国类型电影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类型电影研究首先要面对"类型电影"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电影类型和类型电影的混乱。电影类型是对某一时期所有电影的一种笼统分类,类型电影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是电影成规与惯例集合的结果;二是商业电影与类型电影的模糊。类型电影仅是商业电影中的一种低预算类型;三是"中国式类型电影"的复杂形态。由于缺乏成熟的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基础,又被赋予了政治功能,中国类型电影呈现出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自身特性。
- 陈瑜
- 关键词:中国电影类型电影电影类型商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