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务院侨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4GQBYB001)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饶芃子饶芄子陈玉珊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务院侨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学
  • 4篇华文文学
  • 4篇海外华文
  • 4篇海外华文文学
  • 3篇文学研究
  • 3篇华文文学研究
  • 3篇海外华文文学...
  • 2篇比较文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中国学界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价值
  • 1篇视点
  • 1篇全球语境
  • 1篇文学世界
  • 1篇小说
  • 1篇小说史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3篇饶芃子
  • 1篇饶芄子
  • 1篇陈玉珊

传媒

  • 2篇华文文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历史眼光、美学构想与现代阐释——夏志清的中国小说史论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夏志清是海外著名的华人学者,其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和《中国古典小说》在国内外学界颇有影响,且都属于中国小说研究,值得综合考察。围绕“历史眼光”、“美学构想”和“现代阐释”三个方面,探讨夏志清中国小说史论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有望为中国本土的小说研究提供参照。
陈玉珊
关键词:小说史论历史眼光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被引量:28
2006年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具有世界性的新学术领域,以台港澳文学作为“引桥”而逐渐拓展.也逐渐与国际上的移民文学、离散文学接轨,形成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文学“圈”。它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外移与外族文化相互影响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期发表三篇文章:饶茺子的《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从跨学科的视角论述海外华文文学对相关学科的促进,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探讨对象和研究空间,为传统的国别、地域文学比较,特别是理论研究和学科“边界”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视点.海外华文文学和比较文学在开拓文学研究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上,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新的阐释内容和角度。并由此而引起了对传统恩维模式的反思:王润华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认同:诠释世界华丈文学的新模式》是从文化视角切入东南亚华文文化,作者从不同国家、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感受.并探讨诠释中国以外边缘地带华人建构的另一种“中华文化”的模式:蒲若茜的《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是对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华裔美国作家笔下频繁出现的“唐人街”叙事的分析,在华裔美国文学书写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随着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案的不同,作家笔下的“唐人街”再现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从早期“他者导向”的叙事、“亚裔感性”的追寻到华裔第二代逃离或固守“唐人街”的种种诉求。表现出美国强势文化俯视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华裔要冲破“玻璃天花板”的艰难.
饶芄子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比较文学边缘化华裔美国小说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谢谢吉林大学文学院张福贵院长的邀请,有机会到贵校来作这样一个学术讲演.记得1995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有过一次学术讲演,题目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后经整理发表于1996年<文学评论>第一期上,受到学界同人的关注.……
饶芃子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福贵文学世界当代文学汉语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视点: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在阐明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具有诸多内在学术关联基础上,指出海外华文文学的兴起,为比较文学提供了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探讨对象和学术空间;为传统的比较文学国别、地域比较,特别是理论研究和学科“边界”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视点;使中国比较文学有可能在这些方面为世界比较文学作出新的有突破性的贡献。
饶芃子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比较文学跨文化
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特文化文学现象,巳给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增添了新的成分。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世界性、全球化特征和审美价值,使其有可能以“边缘”的身份,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为中华文化、文学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饶芃子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审美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