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2004A10403021)

作品数:17 被引量:144H指数:6
相关作者:柳宁李迪张舞杰叶峰乔彦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像素
  • 2篇亚像素
  • 2篇机床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视觉
  • 2篇边缘检测
  • 2篇PLC
  • 2篇UML
  • 2篇测量系统
  • 1篇点匹配
  • 1篇星标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在轨运行
  • 1篇烧蚀
  • 1篇视场
  • 1篇视觉反馈
  • 1篇视觉技术
  • 1篇伺服
  • 1篇速度控制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长...
  • 3篇暨南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跟踪与通...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春禹衡光学...

作者

  • 3篇柳宁
  • 2篇乔彦峰
  • 2篇叶峰
  • 2篇张舞杰
  • 2篇李迪
  • 1篇李福田
  • 1篇王淑荣
  • 1篇赵国民
  • 1篇马庆坤
  • 1篇张忠元
  • 1篇李玉霞
  • 1篇汪龙祺
  • 1篇邵承会
  • 1篇乔政
  • 1篇刘海波
  • 1篇王波
  • 1篇黄俊斌
  • 1篇杨晓霞
  • 1篇白绍竣
  • 1篇阚珊珊

传媒

  • 5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光机电信息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发光学报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机电工程技术
  • 1篇中国光学与应...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光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道式望远镜的变结构PI控制
2020年
为提高赤道式望远镜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了经典PI控制器的特点,并结合变结构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变结构PI控制器(VSPI)。构造了以速度误差为自变量的比例增益函数和以位置误差为自变量的积分增益函数,通过这两个函数,VSPI能够根据误差的变化实时改变其结构和参数。针对某赤道式望远镜的传递函数模型,仿真比较了经典PI和VSPI的控制结果,验证了VSPI的作用,同时在望远镜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VSPI控制器后,赤道式望远镜的1°位置阶跃过渡时间由0.68 s缩短至0.59 s,稳态误差由0.62″RMS减小到0.13″RMS,等效正弦跟踪误差由3″RMS减小到1.87″RMS。采用变结构PI控制器的伺服系统性能明显提高,满足赤道式望远镜跟踪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要求。
王雪峰张斌王鸣浩杨晓霞李玉霞吴庆林
关键词:变结构PI控制器位置控制速度控制
微型钻头钻芯尺寸测量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微型钻头钻芯尺寸精度对钻头的寿命影响很大,准确地测量钻芯尺寸有利于钻头加工精度的评估。现行的测量方法精度差、效率低,且不能测量出钻芯对钻头柄轴线的偏心。三坐标测量机可以测出微型钻头排屑槽底部轮廓,通过该轮廓数据的拟合即可求出所有钻芯尺寸,但测量成本较高。本文在自制的四轴数控实验台上搭建一个测量系统,采用悬臂梁、电涡流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针对每次测量时接触力不同引起的测量误差,通过悬臂梁位移补偿予以消除。实验证明,该测量系统实用且测量精度较高。
占乐柳宁王高张铁
关键词:微型钻头
基于NMI特征的遥感影像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现有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的超像素分割算法用于细节丰富的遥感图像处理时,存在的易受噪声干扰、过分割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超像素块之间基于归一化转动惯量(NMI)特征的相似性度量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对分割效果进行改善。本文首先利用引导滤波算法对影像进行平滑处理,去除椒盐噪点;再通过现有的线性迭代聚类算法对影像进行像素级分割,生成初始的超像素;进而确定出微小超像素块,然后计算其与相邻超像素块的相似性度量值,将其合并入差异性最小的相邻超像素块,达到分割影像的目的。本文方法在传统分割算法基础上降低了超像素对噪声的敏感性,提高了影像分割的精度。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算法可将测试遥感图像的分割超像素块数量由4 171减小为282,微小超像素块数量减少60%以上,有效降低噪声点的影响,改善以往算法存在的过分割缺陷。
李静
切向气流作用下激光对典型金属靶的辐照效应被引量:5
2011年
总结了亚音速切向气流在激光辐照典型金属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气流效应主要包括增大靶与外界环境的对流换热强度;移除靶表面的熔化层,加快烧蚀速率;促进靶的氧化反应,有利于靶的烧蚀;空气动力学效应导致靶在熔化之前就可发生破裂等几个方面。对上述气流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指出应对氧化反应及热力联合效应进行更广泛的实验研究,获得更明确的规律性认识,以便建立统一的物理数学模型,从而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焦路光赵国民江厚满
关键词: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金属靶烧蚀
视觉反馈模糊控制随动系统被引量:2
2008年
主要探讨保持CCD和伺服电机等组成的实时随动系统,保持工作台在稳定状态的工作方式,其作用相当于一个二自由度角位置陀螺仪。由保持CCD的一场图像计算出梯度阈值,一帧图像就可以粗划天空界线、提取边界,对边界点用综合判别式识别水岸界线(近似水平线),得到水平和俯仰角偏差。调整水平和俯仰倾角偏差在±0.35°以内。这样目标CCD在搜寻漂浮污染物过程中采集到的一系列图像匹配时,可避免波浪作用产生偏角(致使匹配时旋转坐标)导致计算量增加。硬件主要由两片EPM9320和一片TMS320C6201及相关电路组成,利用FPGA和DSP的各种优势,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实现了实时处理,在试验中达到了预计效果。
张忠元邵承会
关键词:模糊控制随动系统
外视场拼接测量技术及其实现被引量:9
2010年
由于单台高速摄像机无法满足高速测量领域对大视场、高帧频、高分辨力和高数据量处理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外视场拼接来实现大视场角目标测量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和比较各种拼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由4个测量相机的外视场拼接实现大视场测量的系统方案。4台测量相机以"田"字型配置在跟踪架水平轴两端,拼接后在视场上实现了"一"字型大视场测量。采用提出的方案,设计和研制了外视场拼接测量系统样机。采用视场角为10°的镜头进行视场拼接,实际拼接后最大视场为40°(方位)×10°(高低);视差为360mm时,目标距摄像机大于247m无盲区,可以拍摄到完整的图像。
王旻宋立维乔彦峰余毅
光栅编码器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被引量:7
2011年
光栅编码器是由一系列规律性刻线组成的圆光栅盘作为测量基准并用于旋转运动测量的传感器。近年来,编码器的在各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产量迅猛增加,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光栅编码器市场现状,并对编码器市场情况进行了预测。展望了光栅编码器的技术发展前景,提出编码器体积小型化、智能型接口模块技术、多样化的信号传输等技术将成为光栅编码器技术发展的方向。
林长友
关键词:光栅编码器
船载光电经纬仪坞外星体标校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适应海上应用并降低经纬仪坞内标校成本,采用恒星位置代替固定方位标,将原本在坞内的标校工作转移到海上。首先,根据恒星星表精确、实时地计算出恒星位置。然后,通过坐标转换算法将其位置值转化到测量系下,运用船摇自稳定算法保证经纬仪的正常跟踪并记录数据。最后,根据事后解算算法分析记录数据,分离设备单项差并计算系统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海上星校单项差的标定与坞内通过方位标标定结果非常接近,照准差、水平差、垂直差的偏差分别为0.015″、0.22″和0.014,″系统误差的标定与坞内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完全能够满足经纬仪海上标校的要求。
马庆坤乔彦峰
关键词:光电经纬仪
FY-3A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程控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0年
描述了FY-3A气象卫星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的组成和4种主要工作模式,即大气测量模式、太阳连续测量模式、太阳分立测量模式及标准灯测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在轨运行的任务进行了分析说明。针对仪器运行参数多、测量模式转换复杂等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在轨运行控制方案,介绍了其程控设计要点与实现。给出了FY-3A星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在轨测量的太阳模式和大气模式紫外辐射遥感数据,其太阳分立模式波长重复性为±0.03nm,自动增益转换功能使系统的动态范围达到106量级。实验结果表明,FY-3A星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在轨工作正常,测量模式转换和执行准确,其运控方案完备,数据获取有效,仪器在轨工作处于最佳性能状态。
汪龙祺王淑荣李福田阚珊珊刘海波宋克非
关键词:在轨运行
辊筒模具微透镜阵列的慢刀伺服成形加工被引量:2
2019年
为实现辊筒模具大面积微透镜阵列的高效率与高精度加工,对微透镜阵列成形法的加工轨迹优化和进给轴伺服参数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微透镜阵列的特征轮廓,确定微透镜表面振纹的主要诱因为过渡台阶的突变;其次,为使加工轨迹的二阶导数具有连续性,提出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与傅里叶级数拟合对加工轨迹进行分段优化设计;最后,在优化加工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伺服系统的前馈参数,改善了进给轴的响应能力,减小了因驱动质量和阻尼而产生的跟踪误差。口径为800μm、深度为26.7μm的微透镜阵列的加工实验表明:采用优化的刀具轨迹和伺服参数,微透镜加工效率可以达到8Hz,进给轴跟踪误差小于300nm,并消除了微透镜阵列的表面振纹。微透镜单元口径尺寸精度为设计值的1.075%,随机检测50组,口径尺寸变化范围控制在2μm内,表明微透镜具有良好的尺寸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轨迹的分段设计方法和伺服参数优化可有效抑制进给轴的振动,改善了微透镜阵列表面质量。
乔政吴言功刘玉涛王波张鹏
关键词:微透镜超精密加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