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Y0071)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庆松廖晓阳王伟文杨正辉林航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DARPP-...
  • 1篇神经元
  • 1篇嗜酸
  • 1篇损伤神经
  • 1篇损伤神经元
  • 1篇前脑
  • 1篇全脑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癫痫
  • 1篇癫痫模型
  • 1篇戊四氮
  • 1篇戊四氮诱导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大鼠癫痫模型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2篇王伟文
  • 2篇廖晓阳
  • 2篇王庆松
  • 1篇林杭
  • 1篇肖莉
  • 1篇陈良为
  • 1篇刘榆
  • 1篇林航
  • 1篇饶志仁
  • 1篇杨正辉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定位分布
2011年
目的探讨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脑内DARPP-32的表达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强阳性的DARPP-32染色大部分分布于基底节区和前嗅皮质区,主要分布在伏隔核、尾壳核及杏仁核复合体的神经元胞体内,以及苍白球、腹侧苍白球、脚间核及黑质网状部的神经纤维中;中~弱阳性DARPP-32免疫染色见于中脑红核、隔伞核、小脑的普肯耶神经元、内侧缰核、皮层及海马等区域;阳性DARPP-32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质、胞核和胞膜上。结论 DARPP-32在大鼠全脑广泛表达,但主要分布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密集投射的脑区,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富含多巴胺D1受体。DARPP-32可能在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王伟文廖晓阳吴俞宪王庆松林杭肖莉陈良为饶志仁
关键词:DARPP-32免疫组织化学
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模型中前脑磷酸化DARPP-32与嗜酸损伤神经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在重复系统给予亚惊厥剂量戊四氮(PTZ)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DARPP-32在大鼠前脑的磷酸化表达分布情况及其时程变化与嗜酸损伤神经元时程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以探讨磷酸化DARPP-32(p-DARPP-32)在实验性大鼠癫痫模型中存在的神经元损伤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实验组(n=5)和1个对照组(n=10),A组:PTZ 1 h,大鼠在PTZ诱发癫痫发作1 h后被处死,后几组按相应的时间处死;B组:PTZ6 h;C组:PTZ24 h;D组:PTZ48 h;E组:PTZ72 h;对照组大鼠接受同样体积和次数的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而后在与上述各组相应的时间点被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不同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DARPP-32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结果不同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DARPP-32阳性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DARPP-32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升高(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和B组均降低(P<0.05);D组和E组较C组均降低(P<0.05);D组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均升高(P<0.05);B组较A组均升高(P<0.05);C组较B组均升高(P<0.05);C组、D组、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发作后DARPP-32在大鼠前脑存在着明显磷酸化表达,且与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的时程变化有着一致的同步关系。持续的癫痫发作后,多巴胺激活D1/PKA/DARPP-32/PP-1信息传递链可能是导致大鼠前脑神经元广泛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DARPP-32在多巴胺发挥生理作用方�
王伟文廖晓阳杨正辉林航王庆松吴俞宪刘榆
关键词:癫痫戊四氮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