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01A02-03)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沈红霞梁荣奇刘小梦张义荣张小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菏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籽粒
  • 2篇小麦
  • 1篇脂肪酸
  • 1篇色谱
  • 1篇品种籽粒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种籽
  • 1篇籽粒灌浆
  • 1篇相色谱
  • 1篇小麦品种
  • 1篇粒重
  • 1篇灌浆
  • 1篇灌浆特性
  • 1篇丰产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菏泽学院

作者

  • 2篇梁荣奇
  • 2篇沈红霞
  • 1篇隋晓燕
  • 1篇尤明山
  • 1篇刘广田
  • 1篇张小华
  • 1篇谌志伟
  • 1篇张琼
  • 1篇吕延华
  • 1篇宋印明
  • 1篇张义荣
  • 1篇解超杰
  • 1篇陈智斌
  • 1篇王家发
  • 1篇刘小梦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明确小麦品种的脂肪酸及其组分的含量,选取97个小麦品种(系),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全麦粉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初步分析了部分品种(系)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总脂肪酸平均含量为1.91%,其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37%、0.02%、0.27%、1.17%和0.08%,分别占总脂肪酸组成的20%、1%、14%、61%和4%。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9%;总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正态分布,变异幅度较大;总脂肪酸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组分含量相关极显著,而与亚麻酸的含量无显著相关。
刘小梦张小华张义荣沈红霞梁荣奇刘广田
关键词:小麦籽粒脂肪酸气相色谱
丰产小麦品种‘农大211’的灌浆特性分析
2014年
为了研究‘农大211’籽粒的灌浆特性和丰产性的关系,给高产栽培和普通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以‘农大3334’、‘中优9507’、‘京411’、‘农大3747’等3种不同粒重类型的品种(系)为对照,对丰产小麦品种‘农大211’在北京地区灌浆过程中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和灌浆参数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过程中5个品种(系)的籽粒体积均呈现抛物线曲线;从最大体积和花后30天体积来看,‘农大211’接近‘农大3334’。‘农大211’的籽粒体积显著高于‘中优9507’、‘农大3747’和‘京411’,它们的籽粒鲜重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曲线;‘农大211’的鲜重在花后3天到24天呈直线增长趋势,先后赶超了‘京411’、‘农大3747’和‘中优9507’,最后接近‘农大3334’。籽粒干重的动态变化均呈现拉扁的S曲线;‘农大3334’在花后21天、‘农大211’在花后24天、‘中优9507’在花后27天的干重极显著高于相应的时间的‘京411’和‘农大3747’,说明这3个大粒型品种(系)在灌浆后期保持了较强的灌浆能力,致使其干物质积累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最终粒重高于‘京411’和‘农大3747’。‘农大211’的最大灌浆速率(R 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天数(d)均高于‘中优9507’、‘农大3747’和‘京411’,但低于‘农大3334’;而且灌浆3个阶段的灌浆速率R1、R2和R3与大粒型品种‘农大3334’、‘中优9507’相仿,快于中小粒型品种‘农大3747’和‘京411’。总之,‘农大211’籽粒的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灌浆过程、参数与大粒型品系‘农大3334’接近,但其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较高,因而其单产高于‘农大3334’。
谌志伟张琼王家发陈智斌吕延华隋晓燕沈红霞梁荣奇宋印明尤明山解超杰
关键词:小麦籽粒灌浆灌浆特性粒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