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20004)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唐文佩郭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学史
  • 1篇以人为本
  • 1篇意识形态
  • 1篇真实意图
  • 1篇人为本
  • 1篇人本
  • 1篇人本主义
  • 1篇科学史
  • 1篇国家观
  • 1篇费尔巴哈
  • 1篇贝尔纳
  • 1篇本主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6篇唐文佩
  • 4篇郭毅

传媒

  • 2篇改革与战略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贝尔纳与马克思主义被引量:3
2011年
贝尔纳是为数不多的公开承认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于使科学脱离了完全超然的地位,重新回归到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来。他高度赞扬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认为正是基于对科学的全新理解,有计划的科学组织模式才成为可能,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关系才得以理顺,由此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科学方面具有资本主义无法企及的优越性,共产主义代表着科学共同体未来的秩序。
郭毅唐文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兼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主要区别。
唐文佩郭毅
关键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史的早期尝试——以“赫森论点”为例
2011年
"赫森论点"的一个重要向度在于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探讨经典科学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问题。在社会经济需要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赫森用直接的、线性的、可对应的处理方式取代了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长期的、曲折的、归根结底的作用模式,存在着对马、恩相关观点的庸俗化理解;在自然科学与其他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赫森单方面强调它们的同质性,回避自然科学的特殊性,存在着对马、恩相关观点的剪裁;但赫森没有尝试用非科学因素解释自然科学的知识内核,非科学因素的权限仅在于影响科学家科研方向和科学问题的选择,这一点上与马、恩的相关观点保持了一致。
唐文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史
论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国家观的转变被引量:1
2010年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比较研究,对马克思国家观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时期的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产生怀疑,并萌生了经济结构决定政治设施,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阶级对立起源于经济事实的唯物主义观点,为全面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性国家观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克罗茨纳赫时期的研究是马克思思想转变和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
郭毅唐文佩
关键词:国家观
“赫森论点”真实意图考被引量:1
2011年
苏联科学问题研究专家格雷厄姆教授提出"赫森论点"的真实意图可能与文本含义恰恰相反,针对这一观点,本研究通过对赫森生平和前期论文的回顾,辅之1931年以后赫森与英国科学作家克劳瑟的往来书信,认为格雷厄姆教授的猜想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证据表明赫森事实上不同意自己在1931年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但赫森的论文在屈从政治压力的同时仍与苏联当时的主流观点保持了距离。绕开《原理》中的科学知识内容,批评其神学内容的社会根源也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斗争策略,是对自然科学内核的一种变相保护,在这个意义上赫森的前后工作并没有完全断裂。
唐文佩
马克思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郭毅唐文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