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55)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志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明末清初“楚调”的兴起及其声腔的衍化被引量:3
- 2015年
- 明万历间袁中道《游居杮录》记载了沙市新兴的戏曲声腔"楚调"。楚调并不是流行此地的青阳腔、弋阳腔或四平腔的别称,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一种戏曲"新声"。楚调广泛流传,经过清前期与秦腔、昆腔等"时调"的相互融合,至清中叶实现了与西皮调的合流,演化为皮黄声腔。楚调的名称逐步淡出,转而被称为"汉调"、"黄腔"。新的汉调成为汉剧、京剧等皮黄剧种的艺术母体。探寻楚调的源起及其早期形态,对于声腔史、剧种史及明清戏曲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陈志勇
- 关键词:楚调汉调京剧史
- 琉球演剧与明清中国戏曲之东渐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和琉球一衣带水,自明初至清末的近五百年间,中、琉之间一直保持册封和朝贡的关系,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华文化源源不断输入琉球,渐次成为该国的主流文化。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政府对琉球的册封与文化输入基础上,重点考索明清时期中国戏曲在琉球的演出状貌、艺术形态及“汉戏琉化”的历程,描绘琉球通过“上江户”将中国戏曲传播至日本的路径,为考察中国戏曲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历史,揭示中、琉、日三国政治关系及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
- 陈志勇
- 关键词:文化交流
- 《钵中莲》传奇写作时间考辨被引量:8
- 2012年
- 1933年,杜颖陶首次在《剧学月刊》上发表玉霜簃藏《钵中莲》传奇,并将此剧的写作时间定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于《钵中莲》传奇中出现了一些地方声腔名称,因此此剧成为研究地方声腔的重要文献而受到学者的特别重视。其实,从玉霜簃藏《钵中莲》剧本的外部形态来看,它与晚明传奇体制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从内部元素而言,诸如曲词风格、曲牌连套方式、道情【耍孩儿】曲牌的使用,都显示出与清代戏曲一致的面貌。具体考察《钵中莲》第十四出《王大娘补缸》发现,此出不仅与全剧存在很多不协调之处,而且其中出现的几种声腔名称,都只见于康熙年间或稍后的文献。据此可得出结论:玉霜簃藏《钵中莲》不是明万历传奇抄本,而是清中叶梨园整理本。
- 陈志勇
- 关键词:《钵中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