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M7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6
相关作者:彭波蔡春丽杜冰洁曹宁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沥青
  • 5篇路面
  • 3篇道路工程
  • 3篇碎石
  • 3篇碳排放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3篇路工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沥青碎石
  • 2篇路用
  • 2篇路用性能
  • 2篇密实
  • 2篇混合料
  • 2篇级配
  • 2篇骨架密实
  • 2篇骨架密实型
  • 2篇反射裂缝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建设

机构

  • 11篇长安大学
  • 2篇中交第四航务...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中电建路桥集...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河南省城乡规...
  • 1篇洛阳城市建设...
  • 1篇云南省交通科...

作者

  • 11篇彭波
  • 1篇杜冰洁
  • 1篇蔡春丽
  • 1篇曹宁

传媒

  • 3篇中外公路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拌沥青混合料碳排放量化与评价体系被引量:13
2019年
为解决目前尚未建立热拌沥青混合料碳排放评价体系,无法正确反映沥青混合料碳排放水平和进一步开展沥青路面低碳减排工作等问题,通过对中国21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碳排放来源调查,结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参数,建立了热拌沥青混合料能耗碳排放量化模型和高温挥发碳排放量化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不同种类沥青混合料碳排放的权重,依据同种沥青混合料在各个碳排放环节中的权重系数和碳排放量,采用海明贴近度理论,明确了同类沥青混合料在各施工环节碳排放总量的加权均值,并结合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要求,提出了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碳排放总量评价标准及各施工环节的碳排放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混合料拌合环节的能耗碳排放分别占热拌沥青混合料能耗碳排放总量的65.62%、15.30%和12.22%;碾压、摊铺环节的高温挥发碳排放分别占沥青混合料高温挥发碳排放总量的91.56%和7.02%;以中国减排目标值、实测碳排放均值为碳排放分级评价界限,将热拌沥青混合料碳排放水平分为A级(轻度排放)、B级(中度排放)、C级(重度排放)。该研究成果提供了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碳排放评价指标,对指导沥青路面低碳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彭波邓海龙曹世江李文瑛
关键词:道路工程碳排放层次分析法
贫沥青碎石缓解层抗裂效果与路用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新型材料贫沥青碎石(LAG)作为缓解层以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路面易产生反射裂缝的问题.为研究其抗裂效果,通过模拟实际道路中车轮作用,开发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抗裂性能试验方法.以开裂寿命、断裂寿命和裂缝发展速率作为抗反射裂缝能力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沥青用量的贫沥青碎石和其他3种不同抗裂材料的抗裂效果,进一步选取抗变形、渗水性能和抗冲刷能力进行路用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材料开裂后,在开裂和断裂寿命基础上采用裂缝发展速率评价抗裂效果更直观合理;贫沥青碎石在最佳沥青用量下抗反射裂缝能力最优,6种材料抗裂效果依次为LAG2>LAG3>LAG1>ATB-25>ATPB-25>AC-25;贫沥青碎石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可作为半刚性路面缓解层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彭波童晓莹曹宁范学勇田宇航
关键词: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评价指标路用性能
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量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针对我国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缺少适用评价方法以至于无法有效约束施工中碳排放的问题,对我国多个地区共13条在建沥青路面开展碳排放调查与检测,建立能源燃烧碳排放和沥青高温分解碳排放计算公式;提出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量化分级标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碳减排关键工序,提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达到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比率分别为15%、31%、46%和8%;碳减排关键工序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碾压,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原材料加热能源类型影响,沥青混合料碾压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沥青类型影响.
彭波何娟蔡春丽王汛杰杨征文
关键词:沥青面层碳减排
干法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剥落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由于橡胶颗粒与沥青粘附性差,干法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易剥落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将消石灰、水泥及二者复合物掺入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提高橡胶颗粒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有效改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室内试验确定适宜添加剂量,并进行路用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添加3种抗剥落剂均能提高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添加1.5%消石灰沥青混合料具有最好的抗剥落性能。
吕文全李文瑛彭波
关键词:抗剥落路用性能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设计与分形评价被引量:17
2016年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设计对基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改善和指导振动成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级配设计,依据逐级填充法以及I法分别确定粗、细集料级配,利用7d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粗细集料比例。研究分形理论在矿料组成设计中的应用,对规范级配上下限进行回归方程拟合,确定了骨架密实级配的分形维数取值范围,提出将双动态平衡参数D-R作为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评价指标。最后,进行抗压和抗弯拉强度试验,分析试件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进而证实提出的设计级配的优越性。
彭波尹光凯李海宁华学礼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结构级配
贫沥青碎石新型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深入研究贫沥青碎石这种新型材料作为中间层结构时,其材料组成对缓解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效果,运用多级嵌挤理论,采用逐级填充设计方法,对贫沥青碎石粗、细集料进行设计.研究7种矿料级配组成及其各自最佳沥青用量,通过对贫沥青碎石的强度、CBR(加州承载比)、高温性、水稳性等性能进行研究比选,给出了推荐的级配范围;在选定的级配范围和最佳沥青用量内进行贫沥青碎石粉胶比设计,并铺筑试验路进行路用性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粗、细集料比例在3∶1~17∶3,最佳沥青用量为2.52%~2.75%,粉胶比为0.78~1.22时,该新型材料具有很好的延缓路面反射裂缝的功能,其组成配比及设计方法对防治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彭波曹世江巩伟李文瑛曹宁
关键词:道路工程反射裂缝
沥青路面碳排放计算方法及低碳建设技术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中国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及碾压等环节碳排状况展开详细调查,确定了碳排放清单;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建立了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分析了各高速公路碳排放量;通过各环节碳排放比重及权重系数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建设过程的关键环节,即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拌和过程,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66.58%、14.39%和12.29%;在此基础上,量化对比分析各环节碳排放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建设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公路建设由高碳排放模式向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系统。
彭波蔡春丽尹光凯李文瑛战尧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碳排放计算方法低碳建设
骨架密实型水泥微黏结碎石级配设计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减缓传统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和路面反射裂缝,采用逐级填充法和n法分别设计粗、细集料级配,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缩试验控制粗、细集料比例,形成两种设计级配下的骨架密实型级配碎石材料。通过强度试验,对比分析设计级配下与规范级配中值下水泥微黏结碎石的力学性能,最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干缩试验,分析试件路用性能随水泥剂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推荐级配下的水泥微黏结碎石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进而验证了提出的设计级配的优越性;并确定水泥微黏结级配碎石合理水泥剂量为3.0%。
彭波李龙刚尹光凯华学礼
关键词:骨架密实级配设计水泥剂量
基于温度域的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被引量:4
2020年
为解决掺入灰土的水泥土稳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混合料基层强度不适用中国《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的问题,通过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RAP掺量对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温度域的水泥土稳定RAP基层强度标准值;分析温度对不同灰土掺量、水泥掺量、养生龄期下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温度域的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的强度标准及其配合比设计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水泥土稳定RAP冷再生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2 MPa;不同温度下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相近,即随RAP掺量增大而降低,RAP最佳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0%,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灰土掺量增大而降低,且灰土的合理掺量范围为0%~40%;水泥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且其前期强度增长较大,但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其对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弱,水泥的掺量应控制在4.5%~5.5%;灰土的加入对冷再生混合料有不利影响,其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逐渐降低,且灰土掺量在20%以下时,混合料的强度降低率较小,随着灰土掺量的增大,其力学强度的降低率增大,灰土的最佳掺量为10%~20%;水泥土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主要在初期,且灰土的加入对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强度不利。
彭波陈思燚吴士园杜冰洁龚志成
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及减排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通过对我国多个省份的10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碳源调查与分析并结合IPCC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提供的温室气体计算参数,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能源类型的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模型,得出了施工期高排放环节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环节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及沥青混合料拌合,分别占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4.66%、14.63%和13.21%;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环节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原因在于使用了含碳量较高的煤和重油作为能源,应加大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使用.研究成果明确了低碳减排研究方向的同时,对于绿色施工、建设低碳环保型沥青路面具有参考意义.
曹世江彭波张波龙康滔程振威祁义辉
关键词:沥青路面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