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6215)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兆德张志剑李津津沈建国朱荫湄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磷素
  • 2篇稻田
  • 2篇上覆水
  • 2篇湿地
  • 2篇水质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流域
  • 2篇湖流
  • 2篇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底泥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管理
  • 1篇水浆
  • 1篇水田
  • 1篇水文
  • 1篇排水
  • 1篇污染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省气象局
  • 2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6篇张志剑
  • 6篇王兆德
  • 3篇李津津
  • 3篇沈建国
  • 2篇林渊
  • 2篇朱荫湄
  • 1篇郑洪福
  • 1篇张建英
  • 1篇谢贯虹
  • 1篇厉帅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杭嘉湖平原湿地底泥-上覆水磷素状况及其水质响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选取太湖流域南冀31处代表性滨岸带湿地采样点进行底泥-上覆水磷素状况面上调查,并选取该区腹地下渚湖湿地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面上调查表明,湿地底泥含总磷(TP)0.17~1.20 mg?g-1,最大吸附量(Qmax)为228.1~824.5 mg?kg-1,存在富磷化趋势.底泥NaOH+EDTA-P的积累与TP密切相关,并伴随其积累Olsen-P含量提高.湿地上覆水含TP 0.036~0.944 mg?L-1,普遍达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总颗粒态磷(TPP)占TP含量的69.1%±15.0%,溶解态活性磷(DRP)相对较低;水源区湿地水体磷素水平低下.面上调查与典型案例下渚湖湿地研究发现,底泥TP及(或)Olsen-P与对应上覆水TP浓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仅从内源底泥富磷水平及其组分特征分析不能直接预测太湖流域南冀滨岸带湿地上覆水的磷素变化趋势.
朱焕潮沈建国王兆德林渊张志剑
关键词:太湖流域上覆水磷素水质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李津津姚菊祥郑洪福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朱荫湄张志剑
关键词:稻田截留面源污染
太湖流域南区湿地磷状况及其滞留能力被引量:5
2009年
选取太湖流域南区29个典型湿地采样点进行土-水磷素状况调查,并采集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州德清下渚湖、湖州长兴包漾河等泥样进行静态柱和稳流水槽模拟实验.研究区域湿地底泥含TP 0 169-1.200g/kg,Olsen-P 7.08-67.08mg/kg,最大吸附量为269.5-824.5mg/kg.NaOH+EDTA-P占底泥TP的52.%±11.6%,且伴随其积累会提高Olsen-P含量.相应上覆水含TP 0.036-0.944mg/L,总颗粒态磷占TP含量的70.9%±13.2%,DRP相对较低.静态柱实验中的DRP初始阶段缓慢下降,之后快速下降并维持在稳定水平.稳流水槽实验的DRP动态表现出准U型曲线特征.经验证,底泥的磷素吸附能力在Langmuir吸附实验及室内模拟实验中表现一致.
王兆德郑洪福姚菊祥张建英李津津张志剑
关键词:湿地磷素太湖流域
浙北下渚湖湿地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特征与水质响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健康湿地是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以浙北下渚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同步开展上覆水及底泥磷素野外调查;模拟湿地枯水季节设计微型静态湿地水柱试验,揭示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交换规律、磷库特征及其潜在水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下渚湖湿地底泥总磷(TP)含量范围为0.187-0.591 mg.g-1,属于中度富磷;全年水体TP浓度为0.022-0.718 mg·L^-1;水体磷素,即TP、溶解性磷(DP)及颗粒磷(PP)浓度大小的季节性特征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在上覆水磷素浓度梯度(0.0-10.5 mg·L^-1)胁迫下,微型静态湿地水柱模拟表明,湿地底泥吸附上覆水磷素依次呈现缓冲吸附过程、快速吸附过程、及慢速吸附过程等3个特征性过程.在上覆水DP为1.0 mg·L^-1的胁迫下,枯水季节湿地底泥磷库增量分配代表性比例分别为:弱结合态磷0.0%、铁/锰结合态磷(Fe-P)19.9%、碱可提取磷66.3%[其中铝结合态磷(Al-P)58.0%;碱可提取有机磷(OPAlk)8.3%]、钙结合态磷(Ca-P)1.9%及闭蓄态磷(Res-P)11.3%.在枯水期可以通过补充铝盐的技术手段增加下渚湖湿地底泥对水体磷素的净化容量.
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林渊厉帅谢贯虹张志剑
关键词:磷素底泥上覆水
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7年
水文因素为农田氮磷元素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和载体,对稻田氮磷元素的流失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新型的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以代替传统的水分管理模式,对于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稻田氮磷流失特征、传统水分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从新型稻田水分管理模式的种类、削减氮磷流失的效果与机理、与水平衡模型、营养负荷模型等结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现状。进行稻田土壤吸附氮磷容量及人工调节机制的研究,在部分地区开展流域化水分管理系统研究,以及适用于我国稻田的水平衡模型和营养负荷模型的建立和深入研究应为今后我国关于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方面研究的一些方向。
张志剑王兆德姚菊祥朱荫湄李津津
关键词:水分管理稻田氮磷
施磷水田田表排水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人工排灌手段模拟雨季条件下水田田表排水,研究了水田面施无机磷肥及有机无机磷肥配施48 h后、以间隔48 h连续进行4次人工排灌的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首次排水的磷素流失形态以可溶性磷为主,而其后多次排水的磷素流失形态主要为固相磷;面施磷肥时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后3次排水的田表磷素流失量与流失负荷,但对4次排水累计的磷素流失总量并没有影响,而以全磷表征的磷肥表观流失率为9%~16%。
陈俊姚菊强俞永远王兆德张志剑
关键词:水田磷素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