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FX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200H指数:7
相关作者:马长山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法治
  • 4篇秩序
  • 4篇公共
  • 4篇法治秩序
  • 3篇合法性
  • 3篇法性
  • 2篇医改
  • 2篇舆论
  • 2篇公共领域
  • 2篇公共舆论
  • 2篇公共政策
  • 2篇公共政策合法...
  • 2篇法律
  • 2篇法治进程
  • 1篇议题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合法性
  • 1篇制度反腐
  • 1篇秩序建构
  • 1篇治道

机构

  • 6篇黑龙江大学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作者

  • 10篇马长山

传媒

  • 2篇法学研究
  • 2篇法商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现代法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反腐的“体制外”运行及其风险控制被引量:30
2014年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导致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的"广场化",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面临公众的监督、评判和检验,当体制内反腐的动力不足或公信力流失时,"体制外"的网络反腐就会火爆登场。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推动反腐进程的同时也存在偶然性与迸发性、反腐旗号下的多重动机和目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错杂交织和随机性的非程式化路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下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对此,应以制度反腐替代"运动式"反腐,建立官民对接、开放参与的反腐制度和机制,提升网络公众的理性精神和参与能力,强化司法在反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
马长山
关键词:网络反腐公共领域制度反腐
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民主化重建——公共领域视野下的“医改”进程审视被引量:4
2011年
当下中国的公共领域正在蓬勃兴起,并展现出浓重的法治诉求。特别是"医改"的议题设置及其"问题化"、方向讨论中的利益博弈、"案件"披露的制度性反思等等,在公共领域中形成了巨大的"层级"共振和溢散效应,不仅对公共政策合法性进行了民主化供给和时代重建,也为民主法治进程提供了新兴动力和支撑。
马长山
关键词:公共政策合法性公共领域民主法治
公共议题下的权力“抵抗”逻辑——“彭水诗案”中舆论监督与公权力之间的博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近年来,公共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博弈化的复杂态势,通过彭水诗案的分析表明,媒体舆论经过"公共议题"设置后形成了层级推进、多维质疑的追问方式,但公权力在这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面前,则往往会采取迂回"死扛"、暗渡陈仓的回应方式和策略,其中演绎着公权力的"抵抗"与"就范"逻辑,而这也是当下加快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所需要认真反思和应对的。
马长山
关键词:公共舆论公权力法治国家
法外“政治合法性”对司法过程的影响及其消除--以“李国和案”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公共舆论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在近年来的一些重大"舆情公案"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对"李国和案"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人们一直指陈"舆论干预司法"、"舆论审判"、"多数暴力"等弊害,但是舆论并未直接进入司法体系,而是通过输入政治运行系统并以法外"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和方式介入司法过程的。这种法外"政治合法性"的介入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公共舆论介入司法过程的特殊路径与不良后果,源于我国当下"政法化"的司法体制和长久以来形成的法学"意识形态"。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法外"政治合法性"的不良影响,实现公共舆论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关系。
马长山
关键词:公共舆论政治合法性司法过程法治秩序
公民性塑造:中国法治进程的关键要素被引量:31
2008年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层变革,因而公民性重塑也就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重大的社会转型,也促发了文化断裂,而由于历史等因素导致的公民性缺失,致使文化断裂背景下的价值真空、道德滑坡和社会失范等现象加剧。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公民性塑造,从而为推进民主进程和建立法治秩序提供根本性支撑。
马长山
关键词:文化断裂
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话语转换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市民社会”是东亚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舶来品,并成为东亚民主和法治研究的重要话语。我国台湾地区大多以“民间社会”来表达其特有旨趣,而大陆则出现了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话语转换,这不仅对我国民主和法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会对民主法治的现实进程有一定影响,值得关注。
马长山
关键词: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法治进程
“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意义与困惑
2007年
马长山
关键词:中国法律《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法学研究
多元和谐秩序建构中的法律功能及其实现被引量:17
2007年
和谐社会是一个异质多元的社会,因而它必然赋予法律以多元利益与权利的平衡器、协调器的本质属性,并决定法律具有多元权利的确认与维护、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自由理性秩序的推进与维护、制度运行机制的反思与回应、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的确立与强化等功能。因此,必须积极增进法律实效,推动法律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法治秩序。
马长山
关键词:和谐社会法律功能法治秩序
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机制与走向——以医改进程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9
2012年
公共政策合法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法治理论问题,也是法治秩序得以形成的重要变量。三十年来的"医改"进程表明,公共领域正在中国蓬勃兴起,并促进了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机制的时代转向,即从内部创议走向社会动员、从公众默认走向价值回归、从符合真理观走向共识真理观、从中心的内部循环走向中心与边缘的双向互动,展现着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民主化变革。虽然其中还存在着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无疑构成了对多元和谐秩序的关键支撑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兴动力。
马长山
关键词:法治秩序
法治的平衡取向与渐进主义法治道路被引量:73
2008年
法治是非模式化、流动和地方性的,在当代呈现一种互动平衡取向,即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权利与权利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法律与多元规则的平衡。这些平衡遵循着正义原则、法益衡量和价值差序原则、公益福利原则、合理容忍原则和现实主义原则。中国法治进程不能靠西方化、模式化的制度设计和理想主义、激进主义的权利自由诉求来推进,只能确立互动平衡精神和务实策略,采取渐进主义的法治道路,建立起扎根本土的法治秩序。
马长山
关键词:法治道路法治秩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