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22E)

作品数:14 被引量:170H指数:8
相关作者:王兵牛香戴伟薛沛沛王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壤
  • 4篇森林生态
  • 4篇森林生态系统
  • 4篇杉木
  • 4篇杉木人工林
  • 4篇人工林
  • 3篇土壤性质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毛竹
  • 2篇毛竹林
  • 2篇酶活性
  • 2篇海拔
  • 1篇氮沉降
  • 1篇雪灾
  • 1篇亚热带
  • 1篇优化技术
  • 1篇有机碳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重庆市林业科...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市农业局

作者

  • 13篇王兵
  • 5篇牛香
  • 4篇戴伟
  • 4篇薛沛沛
  • 3篇王丹
  • 2篇安晓娟
  • 2篇赵超
  • 2篇李萍
  • 1篇李钢铁
  • 1篇胡文
  • 1篇姜艳
  • 1篇吴永铃
  • 1篇赵广东
  • 1篇尹其悦
  • 1篇任晓旭
  • 1篇邓宗富
  • 1篇邓宗付
  • 1篇杨清培
  • 1篇郭慧
  • 1篇周薇

传媒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重庆林业科技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热带几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研究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特征影响,将江西大岗山天然次生林分别采伐更新为马褂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在比较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几种更新林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层间分布特征。在0~40cm的剖面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幅分别为:马褂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其他更新对象相比,马褂木林作为更新树种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幅降低,不利于土壤碳储量的增加。但与桤木混交后,却可以明显减少有机碳含量降幅,显示出良好的混交效果;分别建立的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性质的回归方程显示出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全氮量、有效铁含量和碱解氮含量是导致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影响因子。
安晓娟李萍戴伟尹其悦王丹莫莉
关键词:亚热带林分类型采伐更新有机碳土壤性质
江西大岗山毛竹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模型模拟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仪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测定,同时建立了多种基于土壤温度、含水率及水热因子的土壤呼吸模型。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呼吸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其日变化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变化。土壤呼吸与地表面、地下10、20和30 cm处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1),其中与地下10cm处温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相比Van’tHoff模型,Lloyd、Taylor模型的拟合度R2更大;线性模型表明土壤呼吸与不同层土壤含水率相关性较小(R2=0.133~0.377),将实测土壤呼吸标准化为10℃时的土壤呼吸R10后,R10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显著增强(R2=0.303~0.445);土壤水热双因子模型能进一步提高土壤呼吸模型预测能力(R2=0.450~0.768)。
姜艳王兵汪玉如
关键词:毛竹林海拔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运用通径分析法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各种土壤性质不同程度影响着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土壤碱解氮含量通过强烈的直接作用及其与速效钾含量间的间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有机质含量在β-葡糖苷酶活性的变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直接作用及与其他土壤性质间的间接作用使总孔隙度成为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碱解氮含量和田间持水量决定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部分变异。和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手段相比,通径分析能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吴永铃王兵戴伟王丹安晓娟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土壤性质通径分析
大岗山常绿阔叶林近自然经营技术模式研究
2012年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试验,调查了大岗山的常绿阔叶林概况,并针对常绿阔叶林的现状,提出了常绿阔叶林的近自然经营方法,将常绿阔叶林营建成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树、针叶树与伴生树种的比例控制在7:2:1—6:3:1-~N,以达到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持森林健康。
薛沛沛王兵牛香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近自然经营
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的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被引量:39
2012年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目前仍然处于不统一阶段。利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基于福建省2007年森林资源2类调查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主要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7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 012.73亿元,其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制氧价值合计占总价值的81.55%;2)福建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宁德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3)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林、杉木、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桉树、木麻黄;4)不同龄组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龄林、成过熟林、幼龄林、近熟林。
牛香王兵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0年
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和农牧业含氮化肥饲料的广泛使用,全球大气氮沉降量明显增加,一些地区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临界负荷.过量氮沉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效应.本文概述了全球氮沉降的现状,介绍了氮沉降增加对森林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机制,从而说明了我国开展氮沉降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周薇王兵李钢铁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优化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杉木造林密度和间伐试验及对不同造林方式的杉木林的生物量调查,确定了杉木林大径材培育优化经营的最佳密度、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
薛沛沛王兵
关键词:杉木大径材培育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47.61亿元/a;各省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分布在4.00万~5.00万元/(hm2·a)之间;我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分布不均,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低纬度和高纬度省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中纬度地区的省区综合评价指数较低。
王兵任晓旭胡文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人工控制增温和施氮对丝栗栲和苦槠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施氮(对照、质量分数为0.125%和0.25%NH4NO3溶液),设置出不同的增温和施氮梯度,研究增温和施氮对丝栗栲和苦槠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处理引起了小气候环境的明显改变。随着在设定环境下生长时间的增加,丝栗栲和苦槠幼苗单株的地径和苗高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测量时间、同一处理条件下,苦槠幼苗的地径和苗高均显著高于丝栗栲(P<0.01)。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施氮均明显提高了丝栗栲和苦槠幼苗的生物量,但其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未发生显著变化。
喻志强赵广东王兵邓宗富杨清培贺小云
关键词:丝栗栲苦槠生物量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对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发育阶段下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受到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表层最强烈;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表现出幼龄林阶段较高、其后开始明显下降且多数指标在近熟林阶段达到最低、成熟林阶段显著提高、至过熟林阶段达到整个生长发育最高水平的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与不同阶段下土壤微生物状况的改变密切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近熟林—成熟林阶段有显著增加,其他阶段变化不显著。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土壤出现明显的负向极化变化趋势,在该阶段进行整地、施肥等营林措施可能会对林木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王丹戴伟王兵李萍邓宗付赵超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发育阶段土壤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