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XSH018)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佐斌刘峰郭千钰更多>>
相关机构:渭南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2篇族群
  • 1篇大学生隐性逃...
  • 1篇言语
  • 1篇隐性逃课
  • 1篇语言
  • 1篇中国民族
  • 1篇社会记忆
  • 1篇身体
  • 1篇逃课
  • 1篇特质
  • 1篇欺凌
  • 1篇欺凌行为
  • 1篇族群互动
  • 1篇微生态
  • 1篇小学儿童
  • 1篇校园
  • 1篇刻板
  • 1篇刻板印象
  • 1篇课堂

机构

  • 7篇渭南师范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佐斌
  • 2篇刘峰
  • 1篇郭千钰

传媒

  • 2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民族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群际接触类型对言语期望偏向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在不同的群际接触条件下群际接触对言语期望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关注共性和积极想象的群际接触条件下,群际接触的内容诱发了被试的积极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导致被试对信息的加工采用启发式的加工,出现较多的言语预期偏差;在消极想象接触和关注群际差异条件下,群际接触的内容诱发了被试的消极情绪,被试对信息的加工采用系统式的加工,表现出较少的言语预期偏差。这说明,不同的群际接触条件诱发了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被试对信息的加工方式差异,影响了言语期望偏向的出现。
郭千钰刘峰
关键词:刻板印象
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为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方法:采用欺凌行为调查问卷对西安市某小学6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普遍存在,男女生均有欺凌他人的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到欺凌(χ~2=25.573,P<0.001);男生身体欺凌的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9.068,P<0.001),而女生语言欺凌的发生率高于男生(χ~2=5.017,P<0.05),但并无年级差异;欺凌他人行为的发生率随结伴人数的增加明显上升;被欺凌发生场所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室(52.8%)、学校其它地方(47.7%)、操场(44.8%)、走廊或大厅(20.7%);自己被欺凌后,小学儿童保持沉默和选择告知他人的比例相当,告知对象的选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为朋友(53.0%)、父母(48.7%)和老师(43.6%);他人被欺凌时,70.93%的儿童有制止倾向;家长或老师对小学儿童欺凌行为的态度参差不齐,有2/3慎重其事,还有1/3不以为然。结论: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客观存在,且有其特点,欺凌教育的开展应充分考虑过程及对象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马雅菊王有智
关键词:小学儿童欺凌行为
西方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的相关研究及展望被引量:2
2020年
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是大学生对大学族群多元化环境的心理意义表征,尤其是族群多元化的校园氛围对少数族群大学生产生着直接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方研究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下,对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西方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的结构、不同族群之间差异比较、带来的教育结果,以期对我国大学生的民族心理研究和民族教育提供借鉴。
刘峰
关键词:大学生族群互动
群际接触中的群际隔离微生态被引量:3
2018年
群际隔离微生态认为当公共空间中群际接触自然发生时,相比较内群体成员个体在空间距离上远离外群体成员;介绍了群际隔离微生态的维度、心理机制、实施过程、测度指标;分析了群际隔离微生态的相关研究现状和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立论点、解释机制、研究方法的探索的研究,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峰佐斌
关键词:公共空间
国外对大学生跨族群友谊的研究及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被引量:4
2017年
大学生跨族群友谊是不同族群的大学生之间通过思想、情感或行为的互动交流建立起来的亲密社会关系。国外学者在接触理论的框架下,对大学生跨族群友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国外大学生跨族群友谊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大学生跨族群友谊的种类、建立和改善族群态度的机制、影响的校园因素、带来的教育结果,以期对我国的民族心理研究和民族教育提供借鉴。
刘峰佐斌
关键词:大学生
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本研究基于大学生的视角,采用自编问卷对4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为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不容忽视;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隐性逃课比率基本相当;隐性逃课率随年级逐年上升;文科学生的隐性逃课率最高,理工学生最低;学生干部的逃课率高于普通学生;隐性逃课时间段从早到晚呈上升趋势;隐性逃课率公共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隐性逃课时,多数大学生是用手机上网或睡觉发呆。大学生隐性逃课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缓解隐性逃课现象,学校应完善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时间,优化选课系统;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专业素养;大学生应做到合理使用手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马雅菊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逃课课堂管理
特质预期和刻板预期的记忆模式
2017年
从特质、刻板印象二种不同性质的预期类型出发,采用内隐的周边视野启动程序激活特质、刻板印象预期,利用再现的范式和回忆内容顺序概率校正的方法,探讨了特质预期、刻板印象预期驱动的记忆模式。研究表明,在内隐启动条件下,以同一种方式激活刻板印象预期、特质预期时,都表现出预期一致偏向的记忆模式;回忆内容顺序概率校正的分析发现,记忆模式表现出预期一致偏向效应。
刘峰
关键词:社会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