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870)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玲杨昉张仁良陈光辉杜鹃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激肽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脑缺血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经颅磁刺激治...
  • 2篇肌细胞
  • 2篇激肽释放酶
  • 2篇磁刺激
  • 2篇磁刺激治疗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技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4篇刘玲
  • 3篇张仁良
  • 3篇杨昉
  • 2篇葛良
  • 2篇刘新峰
  • 2篇杜鹃
  • 2篇陈光辉
  • 1篇孔丽
  • 1篇张海峰
  • 1篇刘海波
  • 1篇熊云云
  • 1篇邱忠明
  • 1篇葛树勇
  • 1篇许丽丽
  • 1篇殷勤
  • 1篇谢怡
  • 1篇王晓玲
  • 1篇张灏
  • 1篇石瑞峰
  • 1篇胡斌

传媒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前,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最重要药物之一.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汇总分析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复发风险.文章就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杜鹃熊云云刘新峰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被引量:4
2014年
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 TMS)是1985年Barker等[1]首先创立的一种非侵入技术,其通过磁场诱导周围介质产生电流而兴奋神经组织,并由此调节神经活动[2]。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在TM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不仅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也可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变性疾病之一,其药物治疗作用随着病程进展疗效逐渐减退,同时部分患者对多巴胺替代治疗不能耐受[3]。作为一种无痛、无创、操作简便和安全可靠的脑刺激手段,rTMS正逐渐广泛应用于PD的临床治疗。
杜鹃杨昉刘新峰
关键词:帕金森病PARKINSON神经电生理技术RTMS神经组织
组织激肽释放酶预防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被引量:2
2017年
组织激肽释放酶(TK)具有抑制炎症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功能。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高达30.8%,是影响其临床预后重要因素。一项观察TK防治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严重狭窄患者支架术后ISR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已发表在2016年Medicine杂志上。我们简要介绍该研究结果,以供国内读者参考。
黄方胡斌石瑞峰张仁良
关键词:组织激肽释放酶支架内再狭窄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置人术和自膨式支架置人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因颅内动脉狭窄而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组、自膨式支架置入组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组,比较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显著残余狭窄发生率。收集术后1、3、6、12和24个月时定期门诊或住院随访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资料,比较2年内缺血性卒中和(或)死亡发生率以及再狭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分析缺血性卒中复发和(或)死亡以及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共192处狭窄性病变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组92例,自膨式支架置入组42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组49例,术前狭窄程度分别为(80.25-12.8)%、(76.3±11.9)%和(89.7±10.2)%(F=15.863,P=0.000),其他基线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组、自膨式支架置人组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成功率分别为96.7%、95.2%和91.8%(r=1.646,P=0.43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14.3%和10.2%(Fisher精确概率法P=0.334),缺血性卒中和(或)死亡发生率分别为9.2%、4.8%和13.0%(Fisher精确概率法P=0.458),均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随访显示,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组再狭窄发生率为48.5%,虽然高于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组的27.7%和自膨式支架置入组的34.8%,但无显著性差异(x2=4.176,P:0.12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球囊扩张皿管成形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490,95%可信区间1.247~4.969,P=0.010)。结论与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相比,
葛树勇李敏葛良张海峰刘玲殷勤陈光辉张仁良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血管成形术脑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缓激肽B1和B2受体表达及作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糖尿病基础上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缓激肽B1受体(bradyldnin B1 receptor,B1R)和缓激肽B2受体(bradykinin B2 receptor,B2R)表达及作用的研究尚少。文中旨在观察比较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1R和B2R的表达差异及作用变化。方法构建非糖尿病大鼠和2型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各41只,测试大鼠体重和生化指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8只非糖尿病大鼠及8只2型糖尿病大鼠分为2组:非糖尿病对照组和非糖尿病脑I/R 24 h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脑I/R 24 h组,每组4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再灌注24 h后B1R和B2R的表达。另将33只非糖尿病大鼠及33只2型糖尿病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4组:假手术组(n=6)、等渗盐水组(n=9)、B1R拮抗剂组(n=9)和B2R拮抗剂组(n=9),I/R 24 h后,采用N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测定细胞凋亡,Fluoro-Jade C染色检测神经元变性。结果 41只糖尿病大鼠造模后3、7、14 d空腹血糖[(23.45±5.01)、(23.71±4.87)、(22.72±4.11)mmol/L]较非糖尿病大鼠[(5.77±0.75)、(6.05±0.69)、(7.15±1.09)mmol/L]明显增加(P<0.05);14 d时血胆固醇[(4.59±3.43)mmol/L]、胰岛素[(67.26±12.02)pmol/L]较非糖尿病大鼠[(1.58±0.37)mmol/L、(25.34±4.88)pmol/L]明显升高(P<0.05),而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脑I/R 24 h后脑组织中B1R mRNA水平较非糖尿病大鼠升高更加明显(P<0.01),而B2R mRNA水平则相对下降(P<0.05)。非糖尿病B2R拮抗剂组NSS评分、梗死体积百分比、损伤和凋亡细胞数目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糖尿病B1R拮抗剂组NSS评分、梗死体积百分比、损伤和凋亡细胞数目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非糖尿病大鼠脑I/R损伤诱导了B2R mRNA的显著上调,抑制B2R有效地减少脑梗死体积及减轻组织细胞损伤;糖尿病大鼠的脑I/R损伤诱�
桑红菲邱忠明刘玲许丽丽张君张灏谢怡张仁良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缓激肽B2受体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2012年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VSMC)增殖和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kalfikrein—kinin system,KKS)在细胞因子和转导通路方面与VSMC增殖和迁移密切相关。因此,探讨KKS在VSMC增殖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葛良刘玲杨昉张仁良
关键词:血管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运动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系统文献回顾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rTMS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而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228例,其中rTMS 136例,对照92例),对4篇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rTMS组54例,对照组42例),另外3篇非RCT进行系统综述。(1)Meta分析表明,rTMS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SMD=1.73,95%CI:0.45~3.01,P=0.008)。(2)高频rTMS(>1 Hz)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60,95%CI:0.10~3.11,P=0.04);低频rTMS(1 Hz)与对照组相比,在一些吞咽功能评分的改善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低频治疗潜在的优势。(3)rTMS治疗后,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60,95%CI:-36.21^-7.00,P=0.004)。(4)在不良反应方面,7篇研究均未报道有头痛、耳鸣或癫痫等任何不良事件发作。结论对卒中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rTMS治疗可显著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且安全、有效。
刘玲刘海波王晓玲孔丽顾永盛陈光辉杨昉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经颅磁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