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9102)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陆瑾高博郝红贾建丽王海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31)P-NMR分析湿地沉积物有机磷的方法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近年来,31P-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已成为研究环境有机磷的有力武器,然而此方法在湿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却很少,关于湿地沉积物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更缺乏。本研究通过改变提取剂组成、提取剂比例、离心条件、检测扫描时间等因素设计实验,寻找最佳的湿地沉积物样品处理及检测方法,以期为31P-NMR技术在湿地沉积物样品有机磷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用:1mol·L-1 HCl预提取,0.25mol·L-1 NaOH+0.05mol·L-1 EDTA主提取,沉积物与提取剂比例为1∶8的提取方法,可获得更好的提取效果。提取完成后,采用冷冻高速离心可更好地分离提取液、避免某些磷组分的水解。此外,NMR扫描分析时间设为14~16h(约扫描25 000次)可获得更完整的图谱。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31P-NMR法的样品前处理相对简单、分析时破坏性小且组分分辨完全,该技术的运用,有望获得湿地磷循环,特别是对有机磷认知的新突破。
- 陆瑾王海文郝红高博贾建丽
- 关键词:核磁共振湿地沉积物有机磷
- 环境磷形态分析中的磷-31核磁共振技术被引量:3
- 2013年
- 磷-31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因可以增强研究者对环境中磷素组分信息的认识而广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环境磷素形态表征方面的研究成果,对31P-NMR技术的原理、样品制备方法及分析流程进行了系统阐述。环境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时间、提取剂比例、样品浓缩方法等)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具有显著影响。论文同时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湖泊、海洋及湿地磷循环等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该技术未来的研究及应用重点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环境磷形态分析中的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标准化研究提供借鉴。
- 陆瑾王海文郝红高博贾建丽
- 关键词:磷形态分析
- 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更好了解湿地沉积物磷循环过程,采用分级提取方法和31 P-NMR技术,开展黑土洼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磷的种类组成和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沿湿地工艺流程,磷在湿地沉积物中存在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沉积物中总磷、有机磷、无机磷及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磷酸单酯、DNA、焦磷酸盐等四种形态存在,且以正磷酸盐与磷酸单酯占主导地位,但DNA-P和焦磷酸盐在湿地磷循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机磷在湿地磷循环及沉积物磷"源-汇"转化中占有重要意义。相对而言,31PNMR技术具有样品前处理相对简单、组分分析完全等优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弥补以往湿地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知识缺位。
- 陆瑾高博郝红
-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磷有机质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