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290)

作品数:91 被引量:483H指数:12
相关作者:郑文忠严卫生王英丁国良计静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建筑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2篇应力
  • 31篇预应力
  • 23篇混凝土
  • 20篇预应力混凝土
  • 12篇粘结
  • 12篇无粘结
  • 11篇载力
  • 11篇承载力
  • 10篇混凝土梁
  • 9篇截面
  • 8篇增层
  • 8篇正截面
  • 8篇受力
  • 8篇仿真
  • 7篇视景仿真
  • 7篇套建
  • 7篇套建增层
  • 7篇换热
  • 6篇受力性能
  • 6篇组合梁

机构

  • 6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5篇西北工业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山东大学
  • 4篇武警工程学院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北大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吉林电子信息...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63篇郑文忠
  • 20篇王英
  • 15篇严卫生
  • 10篇丁国良
  • 8篇计静
  • 8篇王晓东
  • 7篇张圆明
  • 7篇马小魁
  • 7篇王金华
  • 7篇张博一
  • 7篇解恒燕
  • 6篇谭军
  • 6篇刘旭琳
  • 5篇张格明
  • 4篇张文福
  • 4篇赵军卫
  • 4篇王广春
  • 4篇李莉
  • 3篇黄征
  • 3篇徐德民

传媒

  • 16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系统仿真学报
  • 5篇低温建筑技术
  • 5篇建筑结构学报
  • 5篇工业建筑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建筑结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锻压技术
  • 2篇化工学报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计算机仿真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2篇2010
  • 29篇2009
  • 26篇2008
  • 18篇2007
  • 12篇200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被引量:13
2010年
为研究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进行8根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获得这类梁的开裂荷载试验值.参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结合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建立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模型,得到与配筋率成线性关系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将按此公式计算得到的开裂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由此得到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
卢姗姗郑文忠
关键词: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抗裂度
预应力内置灌浆方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
2009年
对5根预应力内置灌浆方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试验研究。主要参数为综合配筋指标β0、预应力度λ和塑性铰区配箍率ρsv。基于试验,系统地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抗力衰减、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综合配筋指标对试件的滞回性能影响明显,当综合配筋指标小于0.2时,试件的位移延性达到4左右,且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预应力度主要影响滞回环的饱满程度,对延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如综合配筋指标显著;增加塑性铰区配箍率可以增大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提高组合梁延性。
郑文忠王琨张格明
关键词:预应力组合梁抗震性能
某教学楼套建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
2009年
某教学楼原为三层砖混结构房屋,为满足发展的需要,决定在原建筑上分离式套建增加二层,选用由角钢混凝土柱和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组成的新型框架结构型式。为确保在套建增层施工过程中原房屋的正常使用,采用施工阶段自承重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系统报道了本套建工程的设计思路、施工措施,不但可供建造同类工程时参考,而且为完善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决策系统和技术措施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计静张文福滕振超郑文忠
关键词: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梁
用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弯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前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多采用环氧类有机胶,但其软化点过低,多为60℃~80℃。夏季由于气温高,一些地区混凝土桥梁的结构表面温度常超过环氧类有机胶的软化点,火灾下环境温度更高,用环氧类有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难以满足耐高温要求。为此,选用600℃时强度不低于常温强度的碱矿渣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对6根混凝土简支梁进行加固,并完成了这6根梁的受力性能试验。获得了加固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裂缝分布与开展的试验值和荷载-实测跨中挠度曲线。试验梁呈现继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碳纤维布被拉断和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混凝土被压碎的两种破坏模式,并且均满足平截面假定,表明用碱矿渣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可行的。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碱矿渣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简支梁的刚度、最大裂缝宽度、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所提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郑文忠陈伟宏王明敏
关键词:碳纤维布混凝土梁
R410A-油混合物在7mm水平直光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 Ⅰ.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测试管长度2m、外径7mm.实验工况的蒸发温度为5℃,质量流率为200-400kg/(m^2·s),热流密度为7.56~15.1kW/m^2,入口干度x=0.2~0.7,干度变化为0.2,油的平均质量分数wno=0~5%.实验结果表明,R410A-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系数随质量流率的增大而增大;在x〈0.7的工况下,油的存在总是增大换热,当wno从0增长到5%时,换热系数最大可增加61%.在x=0.8的高干度情况下,换热系数在wno=1%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wno的增大换热系数逐渐降低.
胡海涛丁国良魏文建汪振策王凯建
关键词:R410A换热
R410A-油混合物在7mm水平直光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 Ⅱ.关联式被引量:3
2007年
基于R410A-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数据,对现有的制冷剂-油混合物的换热关联式进行了评价,对比发现已有关联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最大达到80%.基于混合物物性,开发了R410A-油混合物在7 mm直光管内流动沸腾的流型图,并基于流型图和混合物物性开发了R410A-油在7 mm直光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关联式.所得关联式与90%的实验数据的误差在±20%以内,平均误差为11.8%,最大误差为26.7%.
胡海涛丁国良魏文建汪振策王凯建
关键词:R410A换热关联式
板-柱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首先以典型的板-柱结构为例,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给出无边梁板-柱结构及设边梁板-柱结构的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主要参数对弯矩分布的影响,给出了具有较普遍意义的弯矩分布规律,为板-柱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郭楠郑文忠
关键词:弯矩分布竖向荷载工程设计
带亲水层波纹翅片管换热器析湿工况空气侧换热与压降关联式被引量:3
2008年
为得到带亲水层波纹翅片的换热器在析湿工况下空气侧的换热和压降关联式,对7个带亲水层波纹翅片管换热器在23个工况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方法拟合得到了带亲水层波纹翅片管换热器析湿工况下空气侧的换热和压降关联式。所拟合的换热和压降关联式平均误差分别为6.5%和9.1%,在±15%误差范围内分别能涵盖90.3%和79.2%的试验数据。将新开发的关联式与目前已有的4个换热与压降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的关联式精度明显好于已有的关联式。
马小魁丁国良张圆明
关键词:亲水层波纹翅片关联式换热压降
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为客观认识各公式的合理性,对380根简支梁板和连续梁板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35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这415根试验梁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式更具合理性.
郑文忠王晓东王英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无粘结筋极限应力
混凝土连续梁(板)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把握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裂缝开展宽度及受弯承载力的基础。首先定义了正常使用阶段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与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增量的比值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等效折减系数。然后针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受荷过程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及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了可分别用于考察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最后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等效折减系数与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βs和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βp的关系式,以及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极限应力增量与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sβ、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pβ和跨高比l/h的关系式。
王英王晓东郑文忠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