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535501)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宋超刘长礼王晶晶裴丽欣姜建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地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城市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图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风险
  • 1篇地质灾害风险...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流域
  • 1篇中国环境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属性数据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库建设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规划
  • 1篇土地用途分区...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篇刘长礼
  • 2篇侯宏冰
  • 2篇林良俊
  • 2篇张云
  • 2篇姜建梅
  • 2篇张礼中
  • 2篇裴丽欣
  • 2篇王晶晶
  • 2篇宋超
  • 1篇刘昌蓉
  • 1篇周小元
  • 1篇张春英
  • 1篇梁国玲
  • 1篇王秀艳
  • 1篇陈京生
  • 1篇黄爽兵
  • 1篇王俊坤
  • 1篇董华
  • 1篇叶浩
  • 1篇张永波

传媒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制中的应用
调查发现,困扰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70%以上为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急需从"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防范转变。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开展相应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得到某一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地质灾害风险水...
刘长礼林良俊姜建梅宋超张云侯宏冰王秀艳裴丽欣王晶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文献传递
六盘水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分析六盘水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地质环境在六盘水市发展中的利导/限制关系,以及人类认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对二者关系的缓和作用。最后提出在六盘水市可持续发展中应重视的地质环境工作。
裴丽欣刘长礼叶浩董华张云侯宏冰姜建梅宋超王晶晶
关键词:地质环境城市发展
GIS环境下的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将我国水工环领域长期积累的丰富的、有使用价值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图资料由传统的纸介质产品转换成既有空间关系又含属性特征的数字化产品,并按GIS方式建成具有系统管理、综合分析和评价功能的成果图空间数据库,基于INTERNET环境面向社会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做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为更大范围地实现数据共享奠定基础。阐述了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形式、工作流程、图层与属性设计、质量控制、在线服务等内容。
梁国玲张永波张礼中陈京生周小元张春英
关键词:环境地质数据库属性数据
川西北某县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现有的土地评价工作侧重于土地应用功能,而对土地生态环境功能的考虑比较少。为了探索考虑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选择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的泸定县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加入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要素指标,建立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GIS、RS和层次分析(AHP)技术获取评价因子专题图,经过图形叠置生成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研究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坡度、降水量、高程、植被指数和土壤质地等。经过对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与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与现实条件吻合较好。
刘昌蓉张礼中黄爽兵
关键词:GISRS层次分析法
土地利用变化对典型碳酸盐岩流域风化碳汇的影响——以云南小江岩溶流域研究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地球陆地岩石的风化过程要消耗大气或土壤中的CO2,成为大气CO2巨大的汇。以中国云南小江流域为例,研究了典型岩溶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吸收CO2(碳汇)强度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2块土地及其利用变化的25个地下水监测点,分析了1982年、2003年这些监测点的600多组地下水化学监测数据。12块土地利用变化中,有4块为林地变耕地,3块未利用地变耕地,4块未利用地变林地,1块为林地变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土地利用变化后,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极大;第二,将风化过程中吸收大气或土壤中CO2的那部分C(用HCO3-表示)与整个风化过程中参与风化的全部C的百分比,定义为碳酸盐岩化学风化对土壤或大气CO2吸收强度(简写为CIS,%),推出了计算式子为CIS(%)=100×[1-(Ca2++Mg2+)total waters)/HCO3-total waters]。估算了4种土地利用类型从1982年到2003年22年间CIS的变化值。结果是,(1)林地的CIS比未利用地高,前者为48.84%,后者47.66%;(2)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CIS平均减少了7.85%;林地转变为耕地后,CIS平均减少了8.59%;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后,CIS平均减少了1.66%,而未利用地转变为林地后,CIS平均增加了1.74%。(3)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对CIS的影响机理,如未利用地或林地变为耕地后,(NH4)2PO4、CO(NH2)2、NH4NO3、(NH4)2SO4等氮肥的大量使用,硝化后产生的硝酸等干扰或抵消了碳酸对碳酸盐岩化学风化作用,导致了岩溶地下水中Ca2+,Mg2+离子的相对增多,HCO3-离子相对减少,促使CIS减小。
刘长礼林良俊宋超王秀艳侯宏冰张云王俊坤姜建梅王晶晶裴丽欣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化学风化喀斯特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