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442)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葛峥李建勇吴雨洁仇海荣乔纯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靖江市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细胞
  • 7篇急性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淋巴细胞白血...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成人
  • 3篇成人急性
  • 2篇预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表型
  • 2篇成人急性淋巴...
  • 1篇蛋白
  • 1篇血症
  • 1篇阳性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滁州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李建勇
  • 9篇葛峥
  • 8篇仇海荣
  • 8篇吴雨洁
  • 7篇乔纯
  • 6篇林忠琨
  • 6篇柳萍
  • 6篇张建富
  • 5篇刘娟
  • 5篇张闰
  • 4篇朱广荣
  • 2篇钱思轩
  • 2篇张苏江
  • 2篇刘澎
  • 2篇郭星
  • 2篇仇红霞
  • 1篇陆化
  • 1篇杨慧
  • 1篇陈浩月
  • 1篇陆彬彬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并发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被引量:1
2012年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剧烈瘙痒。HED诊断依据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4.53x10^9/L(正常值≤0.5×10~9/L),皮损活检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WM诊断依据为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增高、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及流式细胞分析示特征性免疫表型等。经联合化疗后,血清IgM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及骨髓、皮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失相伴随,提示HED和WM存在相关性。
柳萍葛峥仇红霞尤东山张建富张智弘乔纯吴雨洁仇海荣张苏江李建勇
关键词: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突变的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0%,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1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 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 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林忠琨张闰葛峥刘娟郭星乔纯吴雨洁仇海荣张建富李建勇
关键词:成人
MLL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检测和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混合系白血病(MLL)发生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探究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伙伴基因类型、伴MLL基因重排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并评估该组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8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 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结果显示,成人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低(8.2%);重排类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MLL-AF4最常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LL-AF6和MLL-AF9最常见;MLL基因重排患者髓外浸润占40%,诱导治疗30 d内完全缓解率33.3%,3个月复发率和6个月生存率各为50.0%和50.0%。结论:本研究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MLL基因重排的漏检率高达60%,因此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结合检测MLL基因重排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和指导临床治疗价值。
柳萍张闰葛峥林忠琨刘娟钱思轩张苏江陆化吴汉新仇红霞刘澎徐卫陈丽娟陆超陆超陆彬彬乔纯仇海荣朱广荣张建富吴雨洁
关键词:MLL基因重排急性白血病
Ikaros和Helios异构体在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及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阐明对造血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Ikaros家族成员Ikaros和Helios的两个异构体Ik-6和He-i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和关联性。对163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PCR分析。结果显示,Ik-6和He-i高表达于不同的白血病亚型,Ik-6高表达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He-i则高表达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异构体Ik-6和He-i具有不同的遗传学改变。本研究未观察到Ik-6和He-i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结论:虽然Ikaros和Helios是具有极其相似锌指结构的同一家族成员,但其异构体Ik-6和He-i在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差异。Ik-6和He-i缺失的外显子分别含有或不含有DNA结合功能域,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性有待深入研究。
柳萍葛峥林忠琨钱思轩乔纯张建富吴雨洁仇海荣朱广荣李建勇
关键词:异构体IKAROS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针对性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本院ALL患者162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及青年组,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随年龄增长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Ph+)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组、中年组及青年组分别为45.5%、28.8%和23.7%,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P=0.047);老年组CDl9和CD33阳性率分别为94.4%和81.8%,高于中、青年组(71.6%和44.6%,P=0.039和P=0.021);老年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12.0%、34.3%和46.7%,P=0.014);老年组诱导缓解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其他年龄组(55.0%、72.7%和85.2%,P=0.024);老年组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青年组(8个月和17个月,P=0.035)。结论老年ALL患者具有不同于非老年患者的特征,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认识,尽早发现高危亚型,采取针对性靶向治疗。
张闰刘娟葛峥柳萍林忠琨乔纯仇海荣朱广荣吴雨洁张建富李建勇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样免疫表型分型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0%,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陈浩月葛峥吴雨洁吴玲玉孙淼田甜仇海荣刘澎李建勇
关键词: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新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2012年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预后差异很大,沿用至今的评价指标和预后分组标准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国际上陆续发现了一些B细胞ALL预后相关的新分子标记,现就这些新分子标记进行综述。
柳萍葛峥李建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预后
217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巢式PCR扩增及测序等技术相结合,对217例成人ALL患者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全面分析,并探讨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成人ALL遗传学异常以t(9;22)(q34;q11)/BCR-ABL融合基因最常见(56.3%),其次为复杂核型(13.8%),其它异常占29.9%;经荧光原位杂交确诊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22.4%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未发现Ph染色体;遗传学预后分组高危组患者随年龄增大递增;高危组辟ALL亚型高于标危组(98.4%vs.65.7%,P=0.000),高危组3个月(67.3%弧85.1%,P=0.042)、6个月(55.1%vs.80.4%,P=0.008)、12个月(34.0%VS.59.1%,P=0.017)和24个月(13.0%725.36.6%,P=0.010)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均显著低于标危组,中位OS时间高危组(11个月,95%CI:8.0~13.9)比标危组(19个月,95%cI:10.8~27.1)显著缩短(P=0.001)。结论成人ALL具有特征性遗传学异常,本组预后分组对判断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正确分层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临床上单独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漏诊率高,建议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提高细胞及分子遗传学亚型的正确诊断水平。
刘娟张闰葛峥林忠琨柳萍仇海荣朱广荣杨慧吴雨洁乔纯张建富李建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特征预后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种特异性靶抗原的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体免疫治疗的主要4种特异性靶抗原(CD19、CD20、CD22和CD33),深入探究其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针对这些靶抗原的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成人ALL治疗的临床依据和价值。对220例成人ALL患者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和巢式PCR扩增及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D19阳性(CD19+)组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高于CD19阴性(CD19-)组(46.4%vs 23.4%,P=0.006)(14.4%vs.2.1%,P=0.022),CD19+伴CD33表达增高(47.8%vs.12.0%,P<0.01),遗传学高危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55.8%vs.20.8%,P<0.01),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Ph+)发生率高(35.3%vs.7.9%)(P<0.01);CD20+组伴CD13+低于CD20-组(31.6%vs.67.1%,P<0.01),CD20+无显著预后意义;在B-ALL患者中,CD22+比CD22-组12月复发率增高(93.9%vs.57.1%,P<0.05);CD33+组Ph+率显著增高(43.5%vs.19.4%,P<0.01),CD33+与Ph+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261,P<0.01)。结论:本研究对CD19、CD20、CD22和CD33这些特异性靶抗原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把握抗体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和应用时机,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林忠琨张闰葛峥刘娟吴雨洁郭星乔纯仇海荣李建勇
关键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19CD20CD22CD3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