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SH062)

作品数:21 被引量:361H指数:12
相关作者:程灶火金凤仙周晓琴王国强刘新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教养方式
  • 11篇教养
  • 11篇家庭
  • 7篇家庭教养
  • 7篇家庭教养方式
  • 6篇心理健康
  • 6篇青少年
  • 5篇大学生
  • 5篇少年
  • 5篇人格特征
  • 4篇人格
  • 4篇家庭环境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健康状况
  • 3篇心理障碍
  • 3篇网络成瘾
  • 2篇大学生网络
  • 2篇大学生网络成...
  • 2篇信度
  • 2篇信效度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无锡市精神卫...
  • 8篇皖南医学院
  • 4篇江南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龙岩学院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程灶火
  • 7篇金凤仙
  • 6篇周晓琴
  • 5篇王国强
  • 5篇刘新民
  • 3篇李萍
  • 2篇张付全
  • 2篇杨碧秀
  • 2篇叶一舵
  • 2篇赖运成
  • 2篇陶金花
  • 2篇万燕
  • 1篇季庆
  • 1篇杭荣华
  • 1篇王锦帆
  • 1篇刘健
  • 1篇王茜
  • 1篇赵利云
  • 1篇朱键军
  • 1篇蒋小娟

传媒

  • 13篇中国临床心理...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教育评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
2014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情景下对他人见危不救行为的归因、责任推断、情感反应以及惩戒行为之间的数量化关系,验证Weiner责任归因理论的适用性。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问卷》对2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在救助难度低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努力,作内部、稳定、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高责任的推断,引起较高的生气情感、较低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高的惩戒行为。2在救助难度高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能力,作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低责任的推断,引起较低的生气情感、较高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低的惩戒行为。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责任推断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双向关系,Weiner的责任归因理论可以概括为:归因维度→责任推断、情感反应→惩戒行为。
陶金花朱键军程灶火
关键词:见危不救惩戒行为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对青少年违法的影响及影响路径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及影响路径。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和巴瑞特冲动人格问卷对290名14-25岁违法青少年和188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养方式(父亲民主,B=-0.87,RR=0.42;父亲放纵,B=0.83,RR=2.30;母亲宽容,B=-1.27,RR=0.28;父亲严厉,B=-0.91,RR=0.40;母亲溺爱,B=0.75,RR=2.12)、家庭环境(低亲密度,B=1.00,RR=2.73;高矛盾性,B=0.74,RR=2.11;高知识性,B=-0.55,RR=0.58;高道德观,B=0.99,RR=2.68;低道德观,B=-0.69,RR=0.50;低控制性,B=-0.45,RR=0.64)和人格特征(高开放性,B=-1.47,RR=0.23;高冲动性,B=1.37,RR=3.93;低冲动性,B=-0.55,RR=0.58)对青少年违法行为具有显著影响(P<0.05);2结构方程分析显示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违法行为既有直接影响(B=-0.16),也可通过人格(r=0.62)或通过家庭环境(r=0.57)和人格(r=0.52)间接影响违法行为(B=-0.33)。结论: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对青少年违法行为有重要影响,教养方式可直接或通过家庭环境和人格间接影响青少年违法。
程灶火金凤仙王国强张嫚茹刘新民
关键词:违法青少年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人格特征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在青少年正常样本和临床样本中的结构效度。方法:2826名青少年正常样本与322例临床样本接受FUSQ测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两种三因素模型在不同样本中的结构效度。结果:两种三因素模型的RMSEA、拟合指数和增值指数均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三因素修正模型(χ2/df=1.97-10.87,RMSEA=0.055-0.067,MECVI=0.497-1.531,GFI=0.91-0.96,CFI=0.95-0.97)比三因素相关模型(χ2/df=4.62-29.84,RMSEA=0.098-0.114,MECVI=1.699-2.949,GFI=0.76-0.83,CFI=0.85-0.88)更理想;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具有类似的结构效度;正常样本数据拟合度(χ2/df=9.92-29.84,RMSEA=0.056-0.101,MECVI=0.497-1.785,GFI=0.82-0.96,CFI=0.87-0.97)优于临床样本(χ2/df=1.97-5.14,RMSEA=0.055-0.114,MECVI=1.334-2.949,GFI=0.76-0.93,CFI=0.85-0.97)。结论: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符合三因子模型,在正常样本和临床样本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张嫚茹金凤仙程灶火刘新民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结构效度
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56
2014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简易版(NEO-FFI)和百项心理症状问卷(PSI-100),对57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生的宜人性和外向性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9.280^-6.110,P<0.001);②男生的心理症状问卷各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女生(t=4.022~11.272,P<0.001);③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得分均与心理症状问卷各维度分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34^-0.449,P<0.01),神经质与心理症状问卷各维度分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3~0.557,P<0.01)。结论:宜人性、神经质和严谨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关联,宜人性和严谨性对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神经质对心理健康有负向影响。
顾寿全奚晓岚程灶火吴正国王国强
关键词:大学生大五人格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寻找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对4,866名(男性2122人,女性2744人)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621名(12.8%)大学生符合Young网络成瘾诊断标准(YDQ≥5)。结果:1网络成瘾患病率男性(15.9%)高于女性(10.3%)、少数民族(17.0%)高于汉族(12.5%)、管理金融专业(23.8%)高于生物理工(11.4%)和人文教育(7.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B值=0.615)、管理金融专业(B值=1.237)和大学新生(B值=0.114)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2冲动型(15.4%)、高神经质(16.1%)和低友善者(15.9%)网络成瘾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冲动型(B值=0.188)、高神经质(B值=0.237)和低友善(B值=0.210)等人格特征可能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3感受到积极教养方式者网络成瘾患病率(9.5%-11.1%)显著低于消极教养方式者(15.2%-17.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放纵(B值=0.504)、母亲控制(B值=0.296)和父亲袒护(B值=0.226)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男性、大学新生、管理金融专业、冲动型、高神经质、低友善、父亲放纵、母亲控制和父亲袒护可能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
奚晓岚张曼如程灶火沈力烨李萍金凤仙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格特征教养方式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5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相关研究设计,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抽取200名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从学校抽取200名基本情况相匹配的中小学生作为对照组,除收集一般资料外,入组对象同时接受百项心理症状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测评。结果:病例组各项心理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被试家庭教养方式得分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O.130-0.343,19〈0.05);父母教养方式对症状总分有显著影响,R。值分别为0.246和0.225,父母教养方式对各症状维度具有不同影响(Rz值在0.129~0.236之间)。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密切关联.教养维度对不同心理症状存在不同影响。
蒋小娟赵利云程灶火刘新民杨碧秀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障碍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自我意识及家庭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调查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家庭因素,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评定,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危家庭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儿童存在多项行为问题(P<0.05);自我意识水平低下。肥胖组儿童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3.16±1.93)分,(4.65±1.02)分]、知识性[(5.31±1.28)分,(6.10±1.83)分]和娱乐性[(2.78±1.36)分,(4.84±1.72)分]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4.11±1.45)分,(3.32±1.27)分]、控制性[(6.42±1.37)分,(5.09±1.65)分]因子得分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父母教养方式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父母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母过份干涉与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组儿童行为问题中的社会退缩与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呈负相关(r=-0.62,P<0.01),攻击问题与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呈正相关(r=0.39,P<0.05),内化性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呈正相关(r=0.60,P<0.01);自我意识水平低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的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51,0.44,均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自我意识水平下降,家庭因素是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崔盈赵金玲程灶火刘月影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行为问题自我意识家庭因素
大学生网络成瘾患病率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患病率及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和百项心理症状问卷(PSI-100)对4,866名(男性2122人,女性2744人)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621名(12.8%)大学生符合Young网络成瘾诊断标准(YDQ≥5),男性患病率(15.9%)高于女性(10.3%),少数民族学生(17.0%)高于汉族学生(12.5%),管理金融专业学生(23.8%)高于其它专业学生(6.9%-15.3%);网络成瘾者PSI-100总分(178.70±72.58)显著高于对照组(165.40±67.43),21.8%的网络成瘾者存在3项以上心理症状,其中强迫症状(23.2%)、抑郁症状(22.9%)、冲动控制(22.2%)、焦虑症状(20.6%)和注意问题(20.6%)等异常率较高。结论: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其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民族和专业差异,网络成瘾者存在更多或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以上网络成瘾者存在强迫、抑郁、焦虑和冲动等症状。
周晓琴奚晓岚程灶火沈力烨李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人格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IA)的影响及人格的中介效应。方法: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大五人格问卷简版(NEO-FFI-R)和网络成瘾测验(IAT)对1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瘾组)和118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1)网瘾组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5.56-11.48,P<0.001),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和开放性等人格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3.57-9.23,P<0.001),神经质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9.08,P<0.001);(2)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测验总分显著相关(r=0.176-0.554,P<0.001),可解释44.3%的变异;其中尊重-羞辱(β=-0.330)、宜人性(β=-0.147)、严谨性(β=-0.212)、神经质(β=0.211)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宜人性、严谨性和神经质在尊重-羞辱教养方式对网瘾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分别为23.0%、23.2%、28.3%。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显著关联,其中尊重-羞辱、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对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宜人性、严谨性和神经质在尊重-羞辱对网络成瘾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蒋敏慧万燕程灶火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
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5年
本文对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大量研究证明,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能够有效预测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性别、年龄在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关系中的差异研究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证明,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随着青少年年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具有稳定性,而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会有所改变。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中介变量主要是个体的认知过程。
金凤仙程灶火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犯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