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8-001)

作品数:15 被引量:162H指数:7
相关作者:吴义平田作基张祥忠陈礼赵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0篇油气
  • 8篇成藏
  • 6篇勘探
  • 6篇成藏组合
  • 4篇盆地
  • 4篇勘探潜力
  • 3篇地质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深水
  • 3篇浊积
  • 3篇浊积岩
  • 3篇储量
  • 3篇储量增长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油气田
  • 2篇三角洲
  • 2篇石油地质
  • 2篇水淹
  • 2篇气田
  • 2篇资源潜力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吴义平
  • 5篇田作基
  • 2篇张庆春
  • 2篇张艳敏
  • 2篇鲍志东
  • 2篇李富恒
  • 2篇宋健
  • 2篇段海岗
  • 2篇王进财
  • 2篇赵伦
  • 2篇陈礼
  • 2篇张祥忠
  • 2篇边海光
  • 2篇茆书巍
  • 2篇覃勤
  • 2篇周长迁
  • 1篇范子菲
  • 1篇王兆明
  • 1篇高霞
  • 1篇张凡芹

传媒

  • 4篇地学前缘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非海岸盆地油气成藏组合及资源潜力被引量:9
2019年
在研究西非海岸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划分各盆地成藏组合并评价资源潜力,最终提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海岸17个盆地从北往南可分为5段:北段盐盆、中段盆地、尼日尔三角洲、中南段盐盆和南段盆地,其形成演化可分为前裂谷、同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总体发育6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在西非海岸17个盆地中共划分出27个成藏组合。以成藏组合为资源评价基本单元,采用类比法、发现过程法和主观概率法,计算和预测西非17个盆地待发现常规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46 175 MMBOE。待发现常规油气资源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中南段盐盆和尼日尔三角洲,纵向上主要位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西非海岸17个盆地按勘探潜力从大到小分为Ⅰ、Ⅱ、Ⅲ类,应重点选择Ⅰ、Ⅱ类盆地开展勘探活动。西非重点勘探目标为深水浊积岩和盐下碳酸盐岩,每个盆地主力成藏组合叠合最多的区域就是该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王红平徐志诚于兴河刘艳红闫春吕福亮范国章张勇刚
关键词:成藏组合资源潜力被动陆缘
伊拉克侏罗系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7
2013年
伊拉克位于阿拉伯板块东北部,跨越5个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比较复杂。在综合分析伊拉克构造、沉积、地层岩性和沉积相以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基础之上,把侏罗系划分为Najmah、Sargelu-Naokelekan、Mus和Butmah等4个成藏组合,并对各成藏组合的储集层、盖层、烃源岩等地质要素进行评价,分析各成藏组合特征。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划分出3个级别的侏罗系有利勘探区,并分别进行评价,认为美索不达米亚盆地的东南部最为有利,其次为伊拉克东北部的褶皱带,但同时都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成本和风险。
周长迁张庆春段海岗张凡芹王雪玲王晓州
关键词:侏罗系成藏组合有利区预测
三角洲砂体构型对水驱波及特征的影响——以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J-Ⅱ层为例被引量:14
2017年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上侏罗统J-Ⅱ层为例,运用砂体精细表征、水淹层综合解释、产吸剖面统计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及其非均质性,明确了砂体构型对水驱波及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复杂,为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发育的"镶嵌式"构型模式,砂体构型特征控制其水驱波及特征:三角洲各单砂体之间由于非渗透或弱渗透边界、水下分流间湾泥岩的侧向或垂向遮挡,砂体叠置结构特征复杂,注入水优先流向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致使这两类砂体水淹作用强,采出程度高,水驱平面波及效果好;单砂体内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一方面由于内部发育泥质夹层,对注入水具有纵向阻挡和分流作用,砂体纵向动用程度高,水驱波及效果好,另一方面由于单砂体内渗透率级差大,水驱优势通道发育程度高,水驱波及不均匀,而侧缘席状砂为均质薄层细粒砂,物性差,水淹均匀,水驱波及效果差。
赵伦王进财陈礼张祥忠曹海丽王成刚赵亮东
关键词:三角洲非均质性水淹特征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主要产层为白垩系。在构造、沉积、钻井、测试等资料基础之上,研究认为多套优质成熟烃源岩、有利的储盖组合、一系列大型背斜圈闭控制着盆地内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成藏条件控制,盆地中—南部和北部发育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南部发育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油气以通过输导层的水平运移为主,烃源岩差异造成原油性质的差异。盆地北部,侏罗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大型走滑断层运移到上白垩统储层,油气的差异运移聚集作用造成油气藏原油特征下轻上重。
周长迁张庆春杨沛广段海岗
关键词:主控因素成藏模式
蒙古东戈壁盆地白垩系成藏组合与勘探潜力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对蒙古东戈壁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出白垩系成藏组合地质特征,进而评价其勘探潜力。根据成藏组合的划分原则,东戈壁盆地划分出一套一级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和两套二级成藏组合(Tsagaantsav构造—不整合和Zuunbayan构造—不整合)。白垩系成藏组合烃源岩主要为下白垩统下Zuunbayan组、Tsagaantsav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页岩,生烃潜力高;Ⅰ类储层为下白垩统Tsagaantsav组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岩屑砂岩,物性好,Ⅱ类储层为下白垩统Zuunbayan组浊积相、滨浅湖相和冲积平原相砂岩;盖层主要为白垩系层内大面积分布的区域性页岩、泥岩和区域不整合面;白垩系成藏组合为自生自储型,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在详细分析每套成藏组合各地质要素的基础上,采用主观概率法计算出盆地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61.7×106t。对东戈壁盆地的评价结果表明,纵向上的主力勘探层为白垩系成藏组合中的下白垩统;平面上具有较高勘探潜力的地区分布于Unegt次盆东北部和中部、Zuunbayan次盆和Khovsgol次盆西南部和中部。
覃勤华松涛安永民鲍志东何陵沅鲁宁文杰田作基赖洪飞宋健茆书巍
关键词:成藏组合资源量有利勘探区勘探潜力
日本地区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据等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俯冲期、盆地发育期、沉降期和挤压变形期4个阶段,其中沉降期为新近纪中新世,是油气生成的关键时期。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赋存于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的新近纪地层中,同时前新近系基底裂缝性储层油气亦较为丰富,平面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零星式分布,且纵向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研究区存在三大油气成藏模式,即垂向运移—断裂通道式、侧向运移—斜坡通道式和自生自储式,且以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为主。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含油气盆地8个成藏组合进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表明新泻盆地、关东盆地、庆尚盆地和北上盆地是日本地区未来主要的油气勘探区。
茆书巍鲍志东田作基吴义平宋健张云逸杨尚锋覃勤何陵沅
关键词:石油地质成藏组合资源潜力
全球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及潜力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文中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不同勘探程度的评价单元(盆地),确定不同的资源评价方法和计算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资源量汇总,评价出了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195个)的石油待发现资源量为8 620亿桶,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为4 765万亿立方英尺;研制了全球不同储量管理体系下的四种储量增长模型,计算了全球已发现油气田到2030年的储量值及增长量,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82万亿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0 460万亿立方英尺;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3.66万亿桶,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6 110万亿立方英尺;全球常规待发现油气资源在地域、国家、盆地类型、层系分布上极为不均衡。随着地质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深海、超深海、北极海域和陆上难进入的沙漠、高寒等地区将成为未来的油气接替领域。
田作基吴义平王兆明侯平边海光李富恒陈明霜余功铭
关键词:资源评价成藏组合储量增长油气分布勘探潜力
西非中南段盐盆成藏组合及油气勘探方向被引量:7
2014年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徐志诚吕福亮范国章毛超林王红平
关键词:成藏组合勘探方向深水浊积岩
东巴伦支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被引量:4
2014年
东巴伦支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乌拉尔洋的闭合有关,由3种原型盆地叠加在一起所形成,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期生排油气作用和多旋回油气成藏作用的中晚叠合型盆地特征。两次重要的地质事件I1(P2)和B(T-J,K1),将盆地划分为3套地层层序:与乌拉尔洋闭合有关的下部被动陆缘碳酸盐地层层序(LCSS),与乌拉尔运动有关的中部裂谷陆源碎屑地层层序(MRSS)和与新地岛运动有关的上部陆相坳陷地层层序(UDSS)。叠合盆地多功能要素组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后期盆地对前期盆地的破坏作用明显。晚二叠世—三叠纪裂谷期快速伸展和高速沉降(最大速度为150mm/a)决定了烃源岩的高成熟度,拗陷期储盖配置形成了两套有利的成藏组合,中新生代的两次构造反转决定了油气圈闭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范围,不同油源和不同期次生成的油气与圈闭的相互配置,形成了强弱叠加的油气改造模式。盆地的油气成藏具有5种模式,有利勘探领域是与古近纪走滑断层有关的大型转换背斜、盆地边缘斜坡三角洲、与反转运动有关的凹陷中部继承性突起、盆内隆起和地堑地垒以及下部层序(LCSS)的礁体中。
吴义平计智锋张艳敏胡广成李春雷袁圣强薛宗安高霞
关键词:叠合盆地地层层序勘探领域
陆-陆碰撞对南亚地区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5个构造单元。前晚白垩世板块北部被动边缘型沉积被破坏,而东、西两侧和南缘沉积遭受抬升剥蚀程度较小,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板块内部在裂谷期仅发生微弱的沉降,晚碰撞期烃源岩未成熟。油气主要富集在沿着印度板块边缘分布的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前-弧后盆地和夭折裂谷系中,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典型的油气运聚模式依次为复合砂体运聚模式、构造褶皱-冲断运聚模式、断-坳垂向运聚模式和断裂-岩性运聚模式。
吴义平潘校华田作基法贵方李富恒候平
关键词:陆-陆碰撞油气富集规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